地方政府门户网政民互动现状分析——基于淮南市田家庵区的调查

2014-12-09 09:13郑方华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淮南问政门户网站

方 彪 张 飞 郑方华

(淮南师范学院 政法系 安徽 淮南 232038)

一、网络政民调查对象及目的

(一)调查对象

本文主要以淮南市田家庵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问卷调查采取分年龄随机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有效问卷95 份,有效回收率为95%。为了深入了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具体情况,也随机抽选10位居民进行访谈。

(二)调查意义

通过淮南市政府门户网政民互动的现状调查,分析其体现出来的特点和影响政民互动的因素,有利于提出对策,更好地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淮南以公众为中心的门户网发展,拓展公众政治参与渠道,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从而推进地方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地方网络政民互动总体现状

(一)公民意识的崛起

公民意识属于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成员对公民身份、权利、义务等方面的自觉、理性反映,具体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责任意识、民主平等意识等。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完善,公众的主体平等意识不断提升,他们不再是被动了解接受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政策,而是主动地向政府表达意见主张,愿意关注和参与涉及社会民生以及发展问题,并积极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不仅关注个人的事情,还会关注公众的事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由图一可知在参加过淮南市政府门户网“市民心声”栏目的网民中:当公共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时有11 人会积极向政府反映,占其总体的50.00%;5 人会主动关注民生百姓生活;3 人关心当地社会发展问题。从当前的网络政民互动的实际情况看,公众不仅关注与个人密切相关的眼前利益、局部问题,而且更多地开始关注公共事务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诸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统筹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问题。

(二)网民问政呈现职业和年龄的差别

调查发现网民对政府门户网的关注呈现年龄和职业的差别。由图二看出在不同年龄层中35—45岁的人群中关注政民互动比较多,在46 岁及以上这个年龄层中的人群对网络问政知之甚少。在图三中可以得出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政府门户网站的了解程度也不同。从被调查不同工作的职业人员统计结果来看,企事业单位人员有34 人会关注政府门户网站,占容量总体的35.78%,他们由于工作的需要对政府门户网站了解较多。农民由于文化水平限制,互联网也没有普及到农村地区,因而对政府的网络政民互动根本不了解,也很少通过网络问政。我们总结发现在同一职业不同年龄层的人对网络政民互动的了解度也不同,政府工作人员及学校科研机构中26—45 岁的人群比较了解网络问政,他们喜欢浏览网页掌握政府动态或者进行一些时政研究,因而关注比较多。而这些工作单位中46—55岁的人群对政府门户网站了解不多,因为他们不太习惯网络办公,更多关注的是从实践中解决问题。

(三)公民对自身问题关注较多

当人们在被问及网络问政应该要涉及哪些问题的时候,调查反映大多数人认为网络问政中应该关注的是医疗卫生问题,他们觉得这与自己的身体健康切实相关,至于关注廉政建设问题的网民最少。由图四反映关注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网民分别占20.40%和15.60%,只有8.40%人认识到网络问政对政府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相关部门也有意和网民合作利用网络来反腐,网民积极参与网上举报和揭发官员腐败。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政民互动对廉政建设的影响力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网民也需要提高网络反腐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图三 问卷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

(四)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入关注

公众在访问政府门户网站时缺少对社会生活问题的深层关注和参与,大多数人只是随意了解一下相关政务信息。对于浏览政府门户网站希望看到那些信息这个问题,图五显示大约24%的人选择的是了解自己的行业状况,还有相同比例的网民是没有目的的浏览政府网站,有17%的公民是比较关注政府的相关统计报告文件,关注政务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网上的举报和信访工作的关注度也在上升,有将近18%的人群会关注网上举报和信访工作。尽管如此,政府门户网的服务功能还没有充分显现,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公众要有效利用政民互动平台,通过网络深入参与公共治理和政府服务中去。这样既能体现构建政府门户网的初衷,也有利于维护公众和私人权益。

三、政民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民对政府门户网站关注较少

图五 网民浏览政府门户网希望看到的信息

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和面谈访问结果统计得出表一数据,从表一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公民对淮南市政府门户网的关注度普遍较低,在随机抽取的95个人当中经常浏览的只有1 人,约占总人数的1.0%左右。而很少浏览和从不浏览的人总共有61人,占总人数的64.2%。表中反映的深层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企、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等社会的高层知识分子,他们对淮南市政府门户的关注度虽然比其他职业的人员关注度相对高一些,但是从其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来看,这样的关注度显然不尽人意;第二,本次调查当中我们共调查了5 名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与政府门户网关系最为密切的人,但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出5 名公务员都未能频繁地关注淮南市政府门户网,甚至还有一人很少浏览;第三,理论上被认为是政治热情高、对社会问题关注多、上网频率高的群体——当代大学生,却对淮南市政府门户网并不清楚,很少浏览或从不浏览;第四,作为中国人数最多的群体——农民,他们对淮南市政府门户网也是很少浏览或从不浏览。以上这些问题表明不论是文化水平高还是水平低的公民,不论是与政府关系密切还是与政府关系相对疏远的公民,对淮南市政府门户网的关注情况都不尽人意。本文认为一是淮南市政府门户网自身存在一系列问题,网站内容不能够吸引网民;二是部分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对政府相关问题关注不够;三是绝大部分公民文化水平较低,网络知识缺乏。

表一 不同职业的网民浏览政府门户网频率

(二)互动版块网民参与度不高

我们发现对于淮南市政府门户网开辟的“市民心声”栏目,公民的参与度十分低。在抽取的95个人当中,仅有17 人参与过“市民心声”栏目,占总人数的18%左右,而且都是偶尔参与。在访问过程中我们对浏览过淮南市政府门户网的公民进行询问,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经常参与“市民心声”栏目,他们的回答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认为通过参与该栏目反映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复;第二类是认为淮南市政府门户网上的“市民心声”栏目的监管让人失望,网站上有一些不文明用语,也有人散播谣言,宣传并不真实的事情,因此他们不愿参与这样的互动栏目。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淮南市政府门户网的“市民心声”互动栏目参与度不高是有其内在原因的,若是要提高公民的参与无疑需要政府真正利用互动版块,为人民解决实事,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形象工程;另外还需要政府对此类互动版块加强监管,净化互动版块的网络环境,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民意难以表达或收到回复

我们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公民对淮南市政府门户网的网络问政嗤之以鼻,认为其根本不能起到表达民意的作用。原因大致也可归为三种,第一种原因公民担心政府监管下的网络可能会泄露公民的个人信息,害怕反映的问题触及某些官员的利益而受到报复。第二种原因是部分网民认为虽然通过网络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其发表的言论和反映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回应,似乎网站只是个摆设,民意表达后难以收到相应的回复。图六显示参与政民互动的网民对政府反馈结果评价,有67%的人认为政府服务网站的反馈结果及时但结果不满意,他们对网络问政的反馈结果还是存在着质疑,与此相对应的是只有17%的人觉得政府门户网的反馈结果及时又满意。第三种原因是,有人在政府门户网上散播谣言、诋毁政府形象、恶意攻击,这样的做法淹没了真正需要表达的民声和民意,使政府人员难以区分网上言论的真实性,从而造成了民意难以得到充分的表达。从公民自身的角度,我们在树立权力与义务的双重意识、积极表达意愿的同时,也应遵循网络规则与秩序,不制造和传播虚假恶意言论。

图六 参与互动的网民对政府反馈结果评价

四、推进政民互动发展的措施

(一)建好政府门户网站和政民互动平台

当今社会,政府是“社会治理主体中的一个管理主体,只是一个平等、协商性的主体,应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一道构成社会网络。”所以政府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宗旨建设好这个日益重要的服务“窗口”,建设好政府门户网站和政民互动平台。在信息时代,政府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信息资源,积极且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完善服务渠道,为公民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公共服务。建设受人们群众欢迎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求真务实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而建设好和管理好政府门户网站又能够带动网络政民互动的应用和发展。建好互动平台,就是建立一种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对话平台。政民互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政府管理理念,构建的服务型政府。具体要求就是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监督意识。政府要建好政民互动栏目,积极倾听民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加强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一是开设“政务论坛”栏目,为网民办事咨询、反映诉求、参政议政提供开放式交流服务。二是开设“百姓生活”栏目,以生活问题和社会热点现象为话题,与市民一起谈看法、提建议,畅所欲言。三是开设“市长信箱”和“部门信箱”栏目,为公众拓宽意愿表达渠道,建言献策。

(二)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认知度

我国政府门户网站近几年的建设发展虽然取得显著的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为公众对政府网站以及政民互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还不够理想。目前除了因工作需要对政府网站访问相对频繁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外,绝大多数社会群体对网络问政存在认知差异,他们很少关注政府门户网站,也就无法获取政府网站提供的人性化服务。要实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前提,政府为人民服务方式创新是关键。”因此作为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公众对政民互动平台的思想认识,使其逐步自觉主动地参与网络问政。同时有计划有层次地普及公众参与门户网站和网络互动的基本方式,促使公众深入了解门户网站提供的公共服务,共享网络政民互动带来的便利。最后通过政府网站自身的宣传优势以及加强与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的合作,实现与平面媒体、电视、手机等媒介合作,实现宣传形式的多样化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加强网络政民互动的制度建设

地方政府要加强民众互动的运行的制度建设。随着政府门户网的普遍设立,政民互动平台逐渐成为社会各种利益诉求和矛盾斗争的汇聚地,政府的官员要及时关注市民的诉求与建议,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平等的对话沟通,利用好这个平台为公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地方政府必须将政民互动作为一个长期的对话沟通机制加以构建,并且制定相应的互动规章制度,促进网络政民互动的良性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做到完善管理制度,有效推动网站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强化信息公开,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力度、质量和规范性;完善政民互动渠道,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政民互动效果;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提高政府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

政府门户网站是提升政务服务功能与效能的重要平台,而有效的政民互动则是检验政府门户网站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政府要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和高度的热情,不仅要让市民尽快了解政府的工作动态,而且要让群众参与到政府信息公开当中、行政决策当中,让公众自由表达对于公共事务的看法。政府对公众意见主张要反应迅速,就各类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向公众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第一时间对公众提出的意见进行深入、有针对性的反馈处理,并且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实际问题。这其中包括对网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答复,对公众投诉、咨询、留言的处理等等。以地级城市淮南市为例,为了提高政民互动的效率水平,淮南市在政府网络问政网页上设立了“市民心声”和“在线访谈”专门板块接受群众意见。网民在互动栏目作出的投诉、咨询和建议,市委、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立即对其予以回复和处理。同时建立了督办落实与反馈评价机制,通过相应的机制督促和约束相关部门尽快解决网民反映的问题,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

(五)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参政议政的参与度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体现。公众参与度不够是淮南政府门户网政民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公民要转变旧的莫谈政治的观念,自觉提高政治素养和参政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积极主动参与到国家事务和社会治理过程中来。同时社会和政府要培育参与的文化氛围,引导公民树立平等自主的公民意识,加强对公民政治知识、政治参与等方面的宣传,提高其政治素养。公众懂得如何正确有序地参与到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主张,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到政府的社会管理服务过程中,推动政府的进一步民主。政府门户网促进了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府信息透明度,为实现民主治理提供了最方便、最迅捷、最经济的渠道,突破了时间和地域因素的限制,方便了公民直接参与。所以公民要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这个平台,积极参政议政,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1]张淑华.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

[4][法]托克维尔著,董良果译.论美国的民主[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5]沈荣华,钟伟军.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潘华松.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政民在线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

[7]程芳云,方彪.网络政民互动的政治价值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1).

[8]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07).

[9]李貌.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栏目建设探索与思考[J].电子政务,2001,(12).

[10]康贻建.建立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民互动服务型政府[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

[11]张维迎,刘鹤.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淮南问政门户网站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YouTube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实践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