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配方肥对比校正试验

2014-12-09 16:42刘庆淮王从赵周国华马文舟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2期

刘庆淮+王从赵+周国华+马文舟

摘 要:根据盱眙县土壤养分状况,开展了不同配方肥用量试验研究,以期更好地掌握适合当地小麦栽培的最佳氮、磷、钾肥用量配比,为小麦生产提供更理想的配方与用量,同时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试验参数。结果表明,2个配方肥料中,以配方①45%(15-10-20)普通复合肥较为适宜。

关键词:小麦配方肥;校正试验;产量和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73-02

盱眙县地处江苏省西部,耕地总面积7.33万hm2,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6万hm2。该县耕种区域主要划分为缓岗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和沿淮沿湖区。近年在小麦作物上通过多种肥料的试验示范,检验适合本地的肥料品种和配方。笔者对不同用量的配方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期更好掌握适合当地小麦栽培的最佳氮、磷、钾肥用量配比,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更理想的配方与用量,同时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试验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盱眙县维桥乡大桥村大街组。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类灰白土土种,有机质19.4g/kg,全氮1.08g/kg,有效磷10.3mg/kg,速效钾87mg/kg,pH值6.7。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烟农19。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共设计2种肥料类型,分别是配方①45%(15-10-20)普通复合肥;配方②42%(14-18-10)小麦专用肥。共设置10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每hm2用配方①肥料2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2:每hm2用配方①肥料30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3:每hm2用配方①肥料37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4:每hm2用配方①肥料45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5:每hm2用配方①肥料5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6:每hm2用配方②肥料2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7:每hm2用配方②肥料30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8:每hm2用配方②肥料37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9:每hm2用配方②肥料45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0kg;处理10:每hm2用配方②肥料5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

1.4 试验过程 小麦于2012年10月25日播种,开沟划分小区,小区面积统一为66.7m2,以30cm宽和35cm深田间作沟作为小区隔离标志,用种量为300kg/hm2。小区外围用保护行与大田隔开,试验中各项管理措施保持一致,包括整地、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等农事操作。播种后10月28日小雨,11月5日苗齐,12月8日气温降至0℃以下,持续时间5d以上,小麦进入越冬期。2013年2月20日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4月27日小麦进入始穗期,齐穗期为5月4日。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气温也较往年偏低,不利于小麦产量形成,且后期小麦赤霉病较重。小麦综合防治时间在5月1日,天气转晴好时,每hm2用多·酮1.5kg和兴欣叶面肥0.75kg,杀虫剂“捕鸟”1.2kg兑水450kg喷雾,5月8日再次施用上述药剂防治。2013年6月9日进行田间测产,每个小区单独称重,6月12日统一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产量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1)10个处理中,以处理5实收产量最高,为6 435kg/hm2,处理6产量最低,仅为4 905kg/hm2。(2)试验地土壤肥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较低,因此在2个配方中,以配方①中磷含量为18%,在增施磷肥的情况下,各处理的产量普遍较配方②水平各处理产量要高;有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在磷肥水平较低情况下,增施钾肥后虽然各处理产量水平也有差异,但最高与最低用量的产量差别要小于增施磷肥的处理1,处理1和处理5产量差异为1 785kg/hm2,处理6和处理10产量差异为1 350kg/hm2。(3)在氮素水平相近的情况下,随着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提高,小麦产量相应增加。2个配方中,当复合肥用量为225kg/hm2时,其产量最低,当增加到375kg/hm2时,产量增加明显,从450kg/hm2增加到525kg/hm2用量时,产量仍有增加,但增加幅度渐少。其中配方①处理中,从300kg/hm2增加到375kg/hm2用量时,产量增加675kg/hm2,从450kg/hm2增加到525kg/hm2用量时,产量增加85kg/hm2。处理1与处理5相比,增产1 275kg/hm2,处理6与处理10相比,减产1 125kg/hm2。

2.2 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配方①的5个处理净收益均比配方②的5个处理要高,其中以处理5净收益最高,为11 025元/hm2,说明配方①较为适宜当地小麦生长用肥。

3 结论

通过以上2个不同配方肥料的试验,从产量和净收益2个方面来分析,配方①45%(15-10-20)普通复合肥比较适合当地小麦施肥要求。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根据盱眙县土壤养分状况,开展了不同配方肥用量试验研究,以期更好地掌握适合当地小麦栽培的最佳氮、磷、钾肥用量配比,为小麦生产提供更理想的配方与用量,同时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试验参数。结果表明,2个配方肥料中,以配方①45%(15-10-20)普通复合肥较为适宜。

关键词:小麦配方肥;校正试验;产量和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73-02

盱眙县地处江苏省西部,耕地总面积7.33万hm2,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6万hm2。该县耕种区域主要划分为缓岗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和沿淮沿湖区。近年在小麦作物上通过多种肥料的试验示范,检验适合本地的肥料品种和配方。笔者对不同用量的配方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期更好掌握适合当地小麦栽培的最佳氮、磷、钾肥用量配比,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更理想的配方与用量,同时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试验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盱眙县维桥乡大桥村大街组。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类灰白土土种,有机质19.4g/kg,全氮1.08g/kg,有效磷10.3mg/kg,速效钾87mg/kg,pH值6.7。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烟农19。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共设计2种肥料类型,分别是配方①45%(15-10-20)普通复合肥;配方②42%(14-18-10)小麦专用肥。共设置10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每hm2用配方①肥料2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2:每hm2用配方①肥料30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3:每hm2用配方①肥料37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4:每hm2用配方①肥料45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5:每hm2用配方①肥料5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6:每hm2用配方②肥料2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7:每hm2用配方②肥料30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8:每hm2用配方②肥料37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9:每hm2用配方②肥料45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0kg;处理10:每hm2用配方②肥料5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

1.4 试验过程 小麦于2012年10月25日播种,开沟划分小区,小区面积统一为66.7m2,以30cm宽和35cm深田间作沟作为小区隔离标志,用种量为300kg/hm2。小区外围用保护行与大田隔开,试验中各项管理措施保持一致,包括整地、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等农事操作。播种后10月28日小雨,11月5日苗齐,12月8日气温降至0℃以下,持续时间5d以上,小麦进入越冬期。2013年2月20日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4月27日小麦进入始穗期,齐穗期为5月4日。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气温也较往年偏低,不利于小麦产量形成,且后期小麦赤霉病较重。小麦综合防治时间在5月1日,天气转晴好时,每hm2用多·酮1.5kg和兴欣叶面肥0.75kg,杀虫剂“捕鸟”1.2kg兑水450kg喷雾,5月8日再次施用上述药剂防治。2013年6月9日进行田间测产,每个小区单独称重,6月12日统一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产量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1)10个处理中,以处理5实收产量最高,为6 435kg/hm2,处理6产量最低,仅为4 905kg/hm2。(2)试验地土壤肥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较低,因此在2个配方中,以配方①中磷含量为18%,在增施磷肥的情况下,各处理的产量普遍较配方②水平各处理产量要高;有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在磷肥水平较低情况下,增施钾肥后虽然各处理产量水平也有差异,但最高与最低用量的产量差别要小于增施磷肥的处理1,处理1和处理5产量差异为1 785kg/hm2,处理6和处理10产量差异为1 350kg/hm2。(3)在氮素水平相近的情况下,随着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提高,小麦产量相应增加。2个配方中,当复合肥用量为225kg/hm2时,其产量最低,当增加到375kg/hm2时,产量增加明显,从450kg/hm2增加到525kg/hm2用量时,产量仍有增加,但增加幅度渐少。其中配方①处理中,从300kg/hm2增加到375kg/hm2用量时,产量增加675kg/hm2,从450kg/hm2增加到525kg/hm2用量时,产量增加85kg/hm2。处理1与处理5相比,增产1 275kg/hm2,处理6与处理10相比,减产1 125kg/hm2。

2.2 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配方①的5个处理净收益均比配方②的5个处理要高,其中以处理5净收益最高,为11 025元/hm2,说明配方①较为适宜当地小麦生长用肥。

3 结论

通过以上2个不同配方肥料的试验,从产量和净收益2个方面来分析,配方①45%(15-10-20)普通复合肥比较适合当地小麦施肥要求。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根据盱眙县土壤养分状况,开展了不同配方肥用量试验研究,以期更好地掌握适合当地小麦栽培的最佳氮、磷、钾肥用量配比,为小麦生产提供更理想的配方与用量,同时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试验参数。结果表明,2个配方肥料中,以配方①45%(15-10-20)普通复合肥较为适宜。

关键词:小麦配方肥;校正试验;产量和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73-02

盱眙县地处江苏省西部,耕地总面积7.33万hm2,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6万hm2。该县耕种区域主要划分为缓岗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和沿淮沿湖区。近年在小麦作物上通过多种肥料的试验示范,检验适合本地的肥料品种和配方。笔者对不同用量的配方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期更好掌握适合当地小麦栽培的最佳氮、磷、钾肥用量配比,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更理想的配方与用量,同时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试验参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盱眙县维桥乡大桥村大街组。土壤类型为水稻土类灰白土土种,有机质19.4g/kg,全氮1.08g/kg,有效磷10.3mg/kg,速效钾87mg/kg,pH值6.7。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烟农19。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共设计2种肥料类型,分别是配方①45%(15-10-20)普通复合肥;配方②42%(14-18-10)小麦专用肥。共设置10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每hm2用配方①肥料2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2:每hm2用配方①肥料30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3:每hm2用配方①肥料37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4:每hm2用配方①肥料45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5:每hm2用配方①肥料5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6:每hm2用配方②肥料2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7:每hm2用配方②肥料30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8:每hm2用配方②肥料37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处理9:每hm2用配方②肥料450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0kg;处理10:每hm2用配方②肥料525kg+尿素225kg作底肥,追肥在返青拔节期用尿素150kg。

1.4 试验过程 小麦于2012年10月25日播种,开沟划分小区,小区面积统一为66.7m2,以30cm宽和35cm深田间作沟作为小区隔离标志,用种量为300kg/hm2。小区外围用保护行与大田隔开,试验中各项管理措施保持一致,包括整地、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等农事操作。播种后10月28日小雨,11月5日苗齐,12月8日气温降至0℃以下,持续时间5d以上,小麦进入越冬期。2013年2月20日气温回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4月27日小麦进入始穗期,齐穗期为5月4日。小麦进入灌浆期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气温也较往年偏低,不利于小麦产量形成,且后期小麦赤霉病较重。小麦综合防治时间在5月1日,天气转晴好时,每hm2用多·酮1.5kg和兴欣叶面肥0.75kg,杀虫剂“捕鸟”1.2kg兑水450kg喷雾,5月8日再次施用上述药剂防治。2013年6月9日进行田间测产,每个小区单独称重,6月12日统一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产量情况分析 由表1可知:(1)10个处理中,以处理5实收产量最高,为6 435kg/hm2,处理6产量最低,仅为4 905kg/hm2。(2)试验地土壤肥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较低,因此在2个配方中,以配方①中磷含量为18%,在增施磷肥的情况下,各处理的产量普遍较配方②水平各处理产量要高;有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在磷肥水平较低情况下,增施钾肥后虽然各处理产量水平也有差异,但最高与最低用量的产量差别要小于增施磷肥的处理1,处理1和处理5产量差异为1 785kg/hm2,处理6和处理10产量差异为1 350kg/hm2。(3)在氮素水平相近的情况下,随着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提高,小麦产量相应增加。2个配方中,当复合肥用量为225kg/hm2时,其产量最低,当增加到375kg/hm2时,产量增加明显,从450kg/hm2增加到525kg/hm2用量时,产量仍有增加,但增加幅度渐少。其中配方①处理中,从300kg/hm2增加到375kg/hm2用量时,产量增加675kg/hm2,从450kg/hm2增加到525kg/hm2用量时,产量增加85kg/hm2。处理1与处理5相比,增产1 275kg/hm2,处理6与处理10相比,减产1 125kg/hm2。

2.2 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配方①的5个处理净收益均比配方②的5个处理要高,其中以处理5净收益最高,为11 025元/hm2,说明配方①较为适宜当地小麦生长用肥。

3 结论

通过以上2个不同配方肥料的试验,从产量和净收益2个方面来分析,配方①45%(15-10-20)普通复合肥比较适合当地小麦施肥要求。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