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

2014-12-09 09:02邓荔生曾佩玲黄春妹何应会韦铄星李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

邓荔生+曾佩玲+黄春妹+何应会+韦铄星+李娟

摘 要:针对中国南方地区人工林树种林种单一、稳定性较差、物种多样性低,以至于生态服务功能低下,优质森林资源储备不足的问题,从改善林种结构,提高林分单位面积产量及生态效益出发,开展了南方主要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树种混交模式,树种生长显著加快,单位面积总蓄积量增加,且在促进林木胸径生长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大径材的培育;此外,多树种混交能够降低凋落物层C/N,养分分解转化快,生态稳定性更强。因此,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栽培模式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99-03

Preliminary Study on Mixed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of Multi Rare Broad-leaf Tree Species

Deng Lisheng1 et al.

(1Forestry Technique Promotion Station of Nanning City,Nanning 530022,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rtificial forests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our country existing single tree species for forestation,forest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poor stability of artificial forest,species diversity is low so that the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is low,lack of high-quality forest resources problem. carried out mainly precious trees planting technique of mixed forest of multi species,to improve the forest structure,increase the yield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for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multi species mixed model accelerated significantly,and the total volume per unit area are increased,furthermore,DBH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is obvious,all of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ulti mixed mode is in favor of large diameter timber cultivation;and it can reduce litter layer C/N,the decom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nutrients is faster,and ecological stability of multi mixed forest is stronger too. Therefore,precious tree species mixed cultivation mode is feasible.

Key words:Rare tree species;Mixed forest of multiple tree species;Forestation technology

一直以来,我国现有的可利用森林资源除总量不足外,还存在着树种单一、林种结构不合理,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物种多样性低以至于生态服务功能低下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短轮伐期和普通木材多、大径材和珍贵木材少,优质森林资源储备不足的问题[1]。近几年来,广西珍贵树种面积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广西珍贵树种人工林总面积为8.35万hm2,总蓄积量为258.2万m3,面积超过1万hm2的树种有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任豆(Zenia insignis)、香椿(Toona sinensis)等[2-4]。但也存在着以纯林或两两混交模式造林见多,与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不相匹配的问题。为此,笔者借鉴国外倡导的近自然森林经营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开展了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研究,旨在探索适合广西地区发展的珍贵树种优良经营模式,对实现林种的多样化,以及短、中、长相结合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1 多树种混交造林树种选择

1.1 树种选择原则 (1)推广应用地带性典型代表树种或乡土树种,适当选用已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2)模拟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组成和自然分布,从中选择符合经营目的的树种。以常绿树种为主,落叶阔叶树种为辅。(3)参考广西地区珍贵树种造林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混交造林技术。

1.2 树种选择 本试验选择的树种有:(1)地带性典型代表树种: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红锥;(2)乡土树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任豆;(3)外来树种(已引种成功):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柚木(Tectona grandis)、灰木莲(Manglietia glanca)。以上7个参试树种对造林地的要求见表1。根据造林目的结合林地立地条件,确定较适宜的混交造林树种个数。

表1 7个参试树种对造林地的要求[5]endprint

[参试树种\&立地选择要求\&格木\&造林地宜选择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海拔500m以下山的中下坡或山谷地带造林。土壤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砂壤土或轻黏土。大力提倡房前屋后零星种植。\&降香黄檀\&对立地的要求并不太苛刻,在酸性土、钙质土上均能生长,在广西引种造林可选择肥沃、深厚的石灰土立地造林。\&柚木\&在适宜选区域内,选择海拔400m以下山的低山丘陵台地,由石灰岩、片岩、片麻岩、页岩等发育而成的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条件良好的立地作为造林地。大力提倡零星种植和四旁种植。\&灰木莲\&宜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较多、土壤水份充足、空气温度大的阴坡中下坡或山谷的造林地。\&红锥\&选择海拔500m以下山坡的中下部,由花岗岩、砂页岩等发育而成的酸性红壤、黄壤或赤红壤,土层深厚、肥力条件中等以上的立地作为造林地。\&观光木\&宜地选择海拔600m以下土层深厚、腐殖质较多、通透性好、湿润的山坡下部或山谷的立地作为林地,不宜选择山顶、山脊、干旱黏结的贫瘠土壤立地\&任豆\&光照条件好的石灰土、黄壤、红壤、赤红壤均适合生长。甚至在山腰上部黑色石灰土堆积较厚的石穴、石缝也能生长,并可成为乔木层的优势种,在酸性土上也能生长。\&]

2 造林地选择

2.1 试验地概况 本项目试验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夏季较长,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数1 500h以上,年降雨量1 300mm以上,年平均气温21℃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1℃,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340d左右;且地势较为平坦,坡度为20°左右的山坡中下部,平均海拔100~200m,土壤为红壤或赤红壤,土层深厚,石砾含量偏少,能够满足参试树种正常生长的要求。

2.2 林地清理、整地 林地清理和整地方式是一项重要的营造林措施,是减少林地的水土流失,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不同林地清理和整地方式对于林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南方主要常绿阔叶珍贵树种来说,一般采用块状或带状整地方式。本次试验示范林营建的林地清理和整地方式均采用块状整地方式,即防止了造成水土流失,也基本保持了林地植物种类的丰富度。

2.3 开挖造林穴及施放基肥 开挖造林穴规格均为:50cm×40cm×40cm。基肥,也叫底肥,是在种植前施用的肥料,它主要是供给树木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为树木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也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施放基肥的主要做法是:挖坎完毕后,捡除穴内石块、草根和树根,进行回填,在回填到造林穴1/3时,放入基肥,然后再回填1/3土壤与肥料拌均匀,最后将穴填满,并略高出地面5cm左右。本次基肥施用量为每穴300g复混肥(N、P、K总含量28%)。

3 多树种混交林种植技术

3.1 苗木规格选择 造林所用珍贵树种苗木,有国家或地方标准的树种必须达到Ⅱ级苗以上,无国家或地方标准的珍贵阔叶树苗木要求苗高≥60cm、地径≥0.5cm,顶芽饱满、主杆较直、根系发达、≥8cm的二级侧根长多于5根以上,无严重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3.2 混交配置模式 采用∑xiyi式计算多树种混交造林密度,式中xi表示第i个树种的造林比例,yi表示第i个树种国家或地方标准造林密度[6-7]。按营造林的目的和要求选择较适宜的造林树种、数量,确定各树种造林比例,经公式计算可得到较合适的混交造林密度,能基本符合各树种的林学特性,又便于生产实际应用。

3.2.1 格木、降香黄檀、柚木、灰木莲、红锥、任豆混交造林 配置情况如下:格木10%(250株/hm2)、红锥20%(360株/hm2)、柚木10%(110株/hm2)、灰木莲30%(500株/hm2)、降香黄檀20%(332株/hm2),任豆10%(180株/hm2)。

3.2.2 格木、降香黄檀、柚木、灰木莲、观光木、红锥混交造林 配置情况如下:格木20%(500株/hm2)、红锥10%(180株/hm2)、观光木10%(166株/hm2)、柚木20%(220株/hm2)、灰木莲20%(331株/hm2)、降香黄檀20%(330株/hm2)。

3.2.3 格木、柚木、灰木莲、观光木、红锥混交造林 配置情况如下:格木10%(250株/hm2)、红锥10%(180株/hm2)、观光木20%(332株/hm2)、柚木10%(110株/hm2)、灰木莲50%(800株/hm2)。

3.3 配苗法随机混交种植技术 配苗法混交栽植,就是把各树种苗木按造林比例分发给每个栽植人员,同一个树种3株为一组,树种间进行随机搭配,又可作适当调整,使之做到适地适树,每个树种在林地分布较均匀,避免了机械混交的不足。

4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是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幼树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而在幼林时期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特别是在造林后的头几年,常常是树体矮小,根系入土浅,生长缓慢,易遭受各种不良环境因子的侵害,其成活和生长均不稳定。因此,及时采取相应的抚育措施,排除不利因子的干扰,对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除草 除草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杂草(下转143页)(上接100页)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的争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某些病、虫和啮齿类动物的为害;松土的主要目的则在于破碎土表结皮,切断表层和下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从而抑制土壤水分的无益蒸发,并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在大多数情况下,除草和松土是同时进行的。本试验林从造林年度起连续2a,主要在当年生长季的前半期(6~7月)进行,并结合进行培土、扶正、踏实等工作,采用穴状除草松土等方式,其深度力求少伤根系为目的。

4.2 施肥 施肥是指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加施的肥料,作用主要是为了供应树木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补充基肥的不足。本试验林结合除草和松土从造林年度起连续2a进行追肥,每株每次追肥250g复混肥(N、P、K总含量30%)。

4.3 树体管理 对于珍贵阔叶树种优树管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除蘖,即对萌蘖力强的树种除去从根颈附近发出的萌条,以促进主干速生,并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干形。具体做法是:萌条应在基部尚未木质化前结合其他幼林抚育措施及时抹去,每年进行2次。

5 结论

在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模式下,树种生长显著加快,单位面积总蓄积量增加,且在促进林木胸径生长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大径材的培育;此外,多树种混交能够降低凋落物层C/N,更有利于养分分解和转化,生态稳定性更强。因此,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栽培模式具有可行性。由于本研究中多树种混交林目前尚处于幼林阶段,有关林分的稳定性、树种种间关系以及间伐、修枝等抚育技术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蔡道雄,贾宏炎,卢立华,等.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2):165-169.

[2]郭文福,蔡道雄.广西乡土阔叶树种遗传改良策略的探讨[J].广西林业科学,2004,33(4):217-218,221.

[3]蔡益航,林星,李宝福,等.降香黄檀杉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05-206.

[4]陈清根.红锥木荷混交林生长状况及间伐试验效果研究[J].林业科学,2011(13):182-184.

[5]朱吉余,廖培来.广西名优经济树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6]殷声毅,王建隆,林露花,等.四年生多树种混交造林调查分析[J].林业科学,2011(1):225-227.

[7]项仕法.几种速生型落叶阔叶树混交造林技术[J].科技信息,2011(21):387-388.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红豆杉育苗及造林技术
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