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4-12-13 06:16王鹏飞汪昌林王民洁
安徽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王鹏飞,谢 威,汪昌林,王民洁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六安 237005)

骨质疏松症是机体在衰老过程中因发生退行性形变而引发的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变化及骨骼变形等一系列骨质合并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其所致的脆性骨折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以脊柱骨折最为显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脊柱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临床以第1,2腰椎和第11,12胸椎和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腰椎、胸椎疼痛,腰方肌功能减弱,极少患者伴有下肢肌肉麻痹,踝反射及跖屈反射消失,截瘫及不全瘫表现。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两种,为对比分析二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依据,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组后分别采取该两种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标准[1],并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检查确诊。其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41~73岁,平均(55.4±3.4)岁。82例患者共 103个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T12椎体13例,L1椎体20例,L2椎体22例,L3椎体14例,L4椎体18例,L5椎体16例。随机将本组82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41例患者行保守治疗。首先,指导患者取坐位,予以患者手法复位治疗,并牵引悬吊[2]。然后,复位3 d后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复位4周后指导患者佩戴支具,下床活动。最后,于患者康复过程中,予以患者鹿瓜多肽、钙尔奇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41例患者行PVP治疗。首先,予以患者保守治疗1周左右,进行腰背肌锻炼,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为避免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局麻后于C臂机透视的精确定位下,取患者椎弓根骨折较为严重处作为入路,于患者病变椎体处将骨穿刺针插入。然后,将造影剂注入,行静脉造影[3]。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缓慢注入甲基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加固病变椎体,稳定椎体内的骨折碎片,并适时将穿刺针方向合理调整。最后,当甲基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固定完全后,将穿刺针拔出。术后3d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 观察指标

分别对2组患者的如下指标进行观察:

3.1 临床治疗效果 患者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4]如下:治愈:患者胸腰部不适感完全消失,全部或大部分压缩椎体形态恢复正常,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显效:胸腰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椎体形态及胸腰段外观明显改善,功能基本恢复;有效:胸腰疼痛症状有所改善,压缩椎体形态及功能有所恢复;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 治疗前后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及Cobb角测量值 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5](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2组患者的胸腰疼程度进行评定。VAS方法下疼痛评价级别分为4级,无痛(0分):无疼痛感受;轻度疼痛(1~4分):疼痛感受较轻,可保证正常的睡眠;中度疼痛(5~7分):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影响正常睡眠;重度疼痛(8~10分):疼痛剧烈,不能忍受,严重影响正常睡眠。Cobb角测量值[6]:患者术后均行X线或CT复查,对每个伤椎的Cobb角进行测量,取平均值。

3.3 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并统计。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5%,对照组为78.04%,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5.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及Cobb角测量值 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前,2组患者平均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及Cobb角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在Cobb角测量值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组内比较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及Cobb角测量值对比分析

5.3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41例患者术后2例(4.88%)患者出现骨水泥外渗,1例(2.44%)患者出现低血压,无神经脊髓损伤并发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2%;对照组41例患者术后4例(9.76%)患者出现低血压,无无神经脊髓损伤并发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6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后机体骨组织逐渐丢失钙元素,导致骨强度及骨密度大幅度的降低,骨脆性增强,而脊柱是全身的枢纽,胸椎的下部和腰椎的上部则是胸腰生理弧线的转折处,该处亦是力的转折点,一旦遇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时,极易形成椎体压缩骨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趋上升[7],其引发的椎体压缩骨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传统保守疗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止疼药物、支具、抗骨质疏松药物等方法[8],其中,牵引是非手术治疗中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对椎体压缩骨折症状部分缓解,降低患者骨折疼痛症状的作用,并不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而抗骨折疏松药物治疗也仅限于改善患者的抗骨折疏松症状,起到暂时性的症状缓解效果,疗效不甚满意。因此,总体上,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不佳,且老年人常难以忍受,寻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成为广大骨科医学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PVP以其安全性好、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其主要原理[9]在于在先进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予以患者骨穿刺后将骨水泥注入患者椎体病变中,通过骨水泥的机械性以起到增加椎体强度,恢复椎体形状及缓解组织疼痛的一种介入治疗新技术,起到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VP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疗法。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及Cobb角测量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PVP一方面可以增加椎体的稳定程度[10],缓解疼痛;另一方面可以预防病理性骨折,对椎体内、外平衡进行调节,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部分恢复椎体高度,进而减小Cobb角。另外,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7.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综上,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胸腰疼痛症状,并减小Cobb角,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徐春程,桂 枫,王兴瑶.PVP、PKP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82 -83.

[2] 文 朝,潘会琴,钟秀红,等.PVP与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9):776 -780.

[3] 高义斌,高丽辉.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0):5 -6.

[4] Yang XM,Wu TL,Xu HG,et al.Modified unilateral transpedicular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Orthop Surg,2011,3(4):247 - 252.

[5] 刘瀚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12 -313.

[6] 王 静,汤 逊.胸腰段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3):58 -59.

[7] 朱建华,傅 畅.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113 -114.

[8] 荆兴泉,杨双石.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25):81-83.

[9] 于 彬,祝建光,李立钧,等.经皮椎体成形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3):23-26.

[10] 陈广东,杨惠林,刘 滔,等.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1139 -1141.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