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院外带入压疮的规范化质量管理实施效果

2014-12-13 06:16戴俭慧
安徽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压疮伤口科室

孙 新,王 利,戴俭慧,龚 燕

(安徽省立医院干部病房,安徽合肥 230001)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压疮一直是国内外护理专家研究的难点[1]。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院外长期卧床患者多由亲属或缺乏相关知识的陪护人员照顾,由于家属及陪护对压疮发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有效采取防治措施,使院外压疮发生率较高。压疮一旦发生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降低生活质量,也增加经济负担。因此,院外压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科通过对51例院外压疮患者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使院外带入压疮的治愈率由原来90%提高到97%,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院外带入压疮51例,共发生压疮89处,其中有其他医院转入5例,家中带入46例,男性44例,女性7例,年龄74~92岁,平均年龄83岁,其中年龄大于80岁患者带入压疮28例,最多处4处,面积最大为20 cm×25 cm。

1.2 院外压疮的部位与分期分析 见表1和表2。

表1 51例(89处)院外压疮的部位分析

表2 51例(89处)院外压疮的分期分析

2 方法

2.1 建立压疮的三级质量监控 在护理部领导下,建立由医院压疮管理委员会、伤口小组(我院伤口造口小组2008年成立)、科室压疮小组(护士长、压疮小组护士、责任护士)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对压疮实行质量监管。对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科室在24 h内上报伤口小组,伤口小组再上报护理部备案,上报过程通过院信息系统完成。院伤口小组收到信息,立即派人下病房进行规范指导由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的科压疮护理小组成员,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在患者住院期间不断评估患者伤口及全身情况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2.2 正确评估伤口,规范记录

2.2.1 压疮的评估(测量和分期) 测量表面最宽、最长处,纵向为长,横向为宽,深度的测量:把一根无菌棉签或探针放入伤口最深处,去掉皮肤外面的部分在厘米尺上测量的长度就是伤口深度。潜行(是指伤口边缘下无法用肉眼看到深部组织坏死)的测量:用棉棒或探针沿伤口周围逐一测量。压疮的分期:按照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2007年更新分期[2],由原来的 I—Ⅳ期压疮增加了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瘀伤或紫色水泡,局部皮肤完整,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及充血的水泡,可能有疼痛、硬块、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在肤色较深部位,深部组织损伤可能难以发现)和难以分期的压疮(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被腐痂或痂皮覆盖,只有腐痂或痂皮充分去除,才能确定真正深度和分期)。

2.2.2 压疮的记录 记录伤口的部位、形状、颜色、范围、深度、用长×宽表示大小,垂直深度表示伤口深,按钟表式描述潜行有多深。

2.3 压疮防治知识培训,患者及家属健康指导 医院每年举办压疮护理知识培训班,对科室的压疮小组成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指导,内容包括,最新压疮防治敷料的应用及伤口的评估、量表应用、压疮的预防和治疗新方法和新理论。科室的压疮小组成员将学习的新知识应用到压疮护理实践。在科室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一对一和手把手的床边教育与指导,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制订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通过健康指导,使患者和家属认识到压疮发生的严重性,教会其正确使用便盆、尿壶等用具,告知翻身减压的意义,教会使用翻身三角垫和脚圈,使得患者和家属主动配合意识增强,参与压疮的治疗与护理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科室遇到疑难患者及时请院伤口小组会诊,使院外压疮病人能及时得到连续、细致、全面的护理照顾。

2.4 更新观念,避免误区 科室压疮小组在院伤口小组的指导下,将新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能够从病人的需求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过去认为压疮局部按摩是有利受压部位,而新的观念认为,局部按摩使组织血流量下降,组织活检显示:该处组织水肿、分离,不仅不能预防压疮,反而易导致皮肤受损。目前,有研究[3]提出感染性压疮用银离子抗菌敷料效果明显,因为银离子对感染性伤口明显优于其他抗菌敷料。新的理念告诉我们,过度清洁皮肤,使用气垫圈、烤灯等都是错误的,因为气垫圈它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同时妨碍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使用烤灯使得局部皮肤处于干燥环境,而现在实践表明湿性环境更有利伤口愈合[4],各种生物贴膜使伤口处于密闭状态,它有利白细胞繁殖及发挥作用,提高免疫力。有研究[5]提出局部氧疗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压疮效果明显,因为可以加速压疮的愈合

2.5 实行压疮规范化管理,建立规章制度 在开展优质护理同时,加强压疮的重点管理,通过执行责任制整体护理[6],增强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按照医院护理部规定,根据压疮管理规章制度,对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在科室由压疮小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压疮预防和皮肤护理方案,建立预警提示在科室的提示板上标记,床头上翻身卡,按时给予病人翻身,置气垫床,大小便失禁使用外置集尿袋,训练病人膀胱功能以尽早恢复排尿。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及责任心,定期组织总结学习,严格执行班班交接班制度,交接时要以此内容作为重点交接项目,责任到人,保证制度落实。

3 结果

通过2年的实践,我科压疮小组对院外带入压疮进行规范化质量管理,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减少了费用,使院外带入压疮的治愈率与2011年前的两年相比由原来90%提高到97%。

4 讨论

4.1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压疮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疾病的康复。在本组资料可以看出51例压疮患者中从家中带入的压疮46例,明显多于外院带入,压疮的发生与护理者的知识有较大关系。由于在家里护理者对压疮的认识不足及知识缺乏,导致在护理患者时对翻身、创面护理、皮肤护理等重视不够,常常敷衍了事[7]。因此,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压疮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是很必要的,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高危患者及已发生压疮的患者及家属要反复讲解如何减少压力、剪切力,发生压疮的各种危险因素等,耐心教育患者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变行为,普及压疮预防知识,可以有效地减少压疮的发生和复发[8]。

4.2 压疮的发生与年龄成正比 随着年龄的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也增加,从本组资料看出年龄大于80岁以上患者压疮发生率高于80岁以下,这是由于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疾病原因而长期卧床,加之其机体控制力及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皮肤松弛,皮下脂肪萎缩、变簿,皮肤易损性增加,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9],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逐年上升,且随着年龄增加,各种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导致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郑碧霞等人研究[10]发现压疮发生的平均年龄64.21岁,61岁以上占70.43%。因此老年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4.3 压疮的好发部位主要是身体受力点和长时间受压部位从表1看出本组51例压疮好发部位依次为骶尾(31.37%)、臀部(15.68%)、髂部(13.72%)、踝部及足部(9.80%)、臀裂(5.88%)。从表2看出院外带入压疮多以Ⅱ~Ⅳ期为主,Ⅱ期的压疮发生率较高占29.41%。由此看来,如何减少压疮好发部位长时间受压是预防压疮发生的重要环节。

总之,压疮管理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护理人员要不断地从疑难的临床问题中去寻求最佳方法,制订周密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治疗计划,在护理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度的同情心,规范评估和记录伤口,不断更新知识,认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压疮的质量管理更加规范。

[1] 章哲华.压疮管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J].护理与康复,2012,11(1):77-78.

[2] 蒋琪霞,刘 云.成人压疮预警和预防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3.

[3] 徐云侠.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感染性压疮护理中的作用[J].安徽医学,2011,32(7):1010 -1012.

[4] 易亚萍,李彩兰.湿性敷料治疗II期压疮患者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5B):760 -761.

[5] 汪文娟,高 琴,魏曾曾.局部氧疗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中老年压疮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3,17(4):705-706.

[6] 张艳春,梅 艳.责任制整体护理在院前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黑龙江医学,2013,37(8):725 -726.

[7] 周冬梅,钱晓路.压疮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8 -381.

[8] 王晓红,肖 岷,孙亚萍.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11 -12.

[9] 邵美红.老年病人压疮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8,6(10):2559 -2560.

[10] 郑碧霞,彭雅君,任宇俊.院外带入压疮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2):1427 -1429.

猜你喜欢
压疮伤口科室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