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体内BNP的变化

2014-12-14 06:55白冬阳
中外医疗 2014年3期
关键词:B型死亡率血浆

白冬阳 肖 普 海 星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力衰竭(HF)是AMI 的主要并发症状,常可危及生命,所引起的高死亡率日倍受重视[1]。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又称脑钠素或脑钠肽,是一种心血管肽类激素,它能通过影响血管、肾和内分泌作用机体维持正常血压和细胞外流动液体量,是具有调节血压和血容量等多方面作用的神经激素。BNP 主要来源于心室,是当心功能紊乱时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指标。国外研究资料中常用血浆BNP 作为预测AMI 患者的HF 的发生和预后的标志物[2-3]。为探讨急性急性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体内BNP的变化情况,该研究对该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 进行检测,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77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的患者。将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25例,Ⅲ级27例,Ⅳ级25例,另选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4.53±6.37)岁,病因:冠心病3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另选同期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2.74±5.49)岁。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2 mL,加入依地酸钠(EDTA)抗凝,离心、分离血浆放置-80 ℃冰箱待测。血浆BNP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采用美国Biosite 公司的博适定量免疫荧光测定仪,用荧光免疫干片法快速测定,并观察HF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不良事件引起的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以及BNP 对HF患者的诊断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 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 比较

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 显著低于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较治疗前的血浆BNP 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 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 比较(±s)

注:*bP<0.05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BNP(pmol/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1)心功能Ⅱ级(n=25)心功能Ⅲ级(n=27)心功能Ⅳ级(n=25)173.45±26.96 264.38±61.23(421.49±103.83)#(769.35±124.78)#/(195.83±73.36)*(253.62±94.17)*(390.47±121.59)*#

2.2 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死亡率

BNP≥250 pmol/L 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院后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死亡率均显著高于BNP<250 pmol/L 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死亡率[n(%)]

2.3 BNP 对HF患者的诊断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随着BNP 水平的升高,HF患者的特异性越来越明显,敏感性逐渐降低,最佳阈值为80~120 pmol/mL。见表3。

表3 BNP 对HF患者的诊断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极危险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肌是主要并发症,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就会有心肌细胞损伤,特征是心肌细胞坏死与凋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肌患者采用尽早、准确、快速的诊断方式进行确诊对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效果提供重要指征依据[5]。B型钠尿肽(BNP)是继心钠素后发现的一种多肽类物质,具有调节体液、钠平衡及血压作用,在心室压力负荷或血容量增加时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血浆浓度较低,CHF患者血浆BNP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体内肾上腺素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细胞因子和内皮素系统被激活,以维持心力衰竭发生后的一系列循环功能的代偿活动,但也导致了心室重构,心力衰竭(CHF)加重,使病情不断恶化[7-8],而以BNP 为代表的钠利尿肤系统在CHF时分泌增多,也可认为是一种代偿反应,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拮抗肾上腺素能、肾素-管紧张素-固酮和内皮素系统的活性,松弛血管平滑肌细胞而扩张外周动静脉血管,加钠的排泄而利钠利尿,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有益于CHF病情的缓解[9]。欧洲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将BNP 作为心衰的辅助诊断标准之一[10-11]。该研究对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 进行检测,研究结果发现,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 明显低于心功能Ⅲ、Ⅳ级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肌患者;治疗后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较治疗前的血浆BNP 均显著降低;且BNP≥250 pmol/L 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院后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死亡率均显著高于BNP<250 pmol/L 的患者;表3结果显示当BNP 最佳阈值为80~120 pmol/mL时敏感性为83.62%、特异性为82.49%,选取最佳阈值有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减少漏诊,使HF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BNP 对AMI 后HF 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张梅,张海霞.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及N 终端脑钠肽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3):337-338.

[2]张秀芳,龚小兵.CHF患者检测血浆BNP 和hs-CRP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02-103.

[3]梅四清,廖声荣,苏汉文.BNP 和hs-CRP 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微循环学杂志,2008,18(2):43-44.

[4]赵丽,吴学思,韩智红,等.B型利钠肽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51-52.

[5]张凤美,王素梅,刘树业.BNP、hs-CRP 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8):1448-1451.

[6]吕明睿,王佳瑞,张静.hs-CRP 和BNP 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的评价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53-154.

[7]Zaris MN,Tsiaousis GZ,Georgilas AT,et al. Multimarker strategy for the prediction of 31 days cardiac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cutely decompenst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J].Int J Cardiol,2010,141(3):284-290.

[8]李文强,李艳,周永明.扩张性心肌病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比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3):191.

[9]Park HS,Kim H,Sohn JH,et al.Combination of uric acid and NT-BNP:a more useful prognostic marker for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J].Korean J Intern Med,2010,25(3):253-259.

[10]张国华,胡韵,史晓敏.B型钠尿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心脏病学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4):262-265.

[11]李冬玲,刘放,李光敏.血清N-BNP、cTnT、MYO、CK-MB 和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722-2774.

猜你喜欢
B型死亡率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基于B型超声的在线手势识别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B型血的忧伤你不懂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