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2014-12-14 06:55刘美玲
中外医疗 2014年3期
关键词:帕酮普罗室性

刘美玲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患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腔出现痉挛或者狭窄现象,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的情况[1]。患有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大伤害,主要是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有些还会发展为室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地研究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4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伴药治疗,使用动态的心电图记录所有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若室性早搏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者24 h 4 000个以上,则可选为研究对象。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的患者,以及心电图矫正QT 间期为451 ms 以上和Ⅱ度以上房室阻滞的患者[2]。所选取的患者年龄在53~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1±2.45)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病程(3.5±1.2)年;其中28例男性,20例女性。

1.2 治疗方法

先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在治疗前的1个月,先给予所有患者安慰剂治疗,但不使用抗心律时常的药物。然后给予观察组患者胺碘酮片治疗,口服,每个时间段的服用方法不尽相同,按照第1 周3次/d,第2 周2次/d,第3 周1次/d 的给药方法进行,给药200 mg/次,2个月为1个疗程;给予对照组普罗帕酮治疗,口服,3次/d,150 mg/次,2个月为1个疗程。与此同时,给予两组患者正规的冠心病治疗,注意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包括室早数、短阵室速数、PR 间、QRS波时限、QTC 间期等,研究分析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1.3 评定疗效标准

认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疗效评定的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

显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症状表现基本转为正常,心电图和心率检查显示正常或改善明显;有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症状表现出现一定好转或有一定改善,心电图和心率检查显示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症状表现、心电图以及心率的检查经治疗后均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的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3]。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5.83%) 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评定[n(%)]

2.2 心电图的检查结果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室早数、短阵室速数等均有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室早数(个/24 h)6 825±1 215 3 710±468 6 822±1256 3 843±686短阵室速数(次/24 h)7.5±3.2 1.5±0.8 7.6±3.6 4.3±2.7 QRS 波时限0.080±0.013 0.081±0.012 0.079±0.014 0.080±0.013 PR 间 QTC 间期0.145±0.013 0.147±0.013 0.144±0.015 0.145±0.013 0.39±0.02 0.44±0.05 0.38±0.09 0.39±0.04

3 结论

3.1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且还有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外,还可以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情况。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中最严重的是心室颤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死亡(也叫猝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可以互为因果而同时存在[4]。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会加重心肌缺血症状,给患者的转归以及预后造成很大影响。

研究发现,频繁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引起心梗后心脏性死亡的概率明显高于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因此,需严格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现象,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3.2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的临床功效比较

胺碘酮属于多通道阻滞剂,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因其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的双重效果而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5]。胺碘酮的药理作用较为复杂,负性肌力的作用比较轻,能有效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和减缓心率。胺碘酮能有效抑制钾离子通道,从而有效延长复极的时间。另外,胺碘酮还能有效阻隔慢钙通道的内向电流,以此减慢传导速度。

普罗帕酮也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抑制心率失常有很好的效果,但用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研究证明,使用普罗帕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其安全性远小于胺碘酮。因此,不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3.3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使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预防室颤,控制顽固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均有显著性疗效,对致命性室心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的疗效,还能纠正房扑及房颤,使心肌恢复窦性节律。通过实验还发现,胺碘酮还能有效纠正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提升心室致颤阈值。改善心肌供血。另外,临床研究显示,在胺碘酮使用过程中未发现皮肤、神经毒副作用,不会加重心血管患者的心脏负担,更不会引起患者心功能恶化,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该研究中,使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达到95.83%,与使用普罗帕酮后的总有效率62.5%相比,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因此,选择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与普罗帕酮相比,药效更好,且更安全,价格更实惠,值得推广。

[1]潘伟英,张伟燕.胺碘酮治疗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5):29.

[2]严建琼.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45例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33):125-126.

[3]刘鸿闽.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2):3081.

[4]符丽萍.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4):81-82.

[5]李俊锋,方向阳,刘爱兵.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J].中国当代医药,2012(6):66-67.

猜你喜欢
帕酮普罗室性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普罗格:将精益物流与供应链服务进行到底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盐酸普罗帕酮的核磁共振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