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2014-12-14 06:56万国端
中外医疗 2014年3期
关键词:纤溶酶短暂性病患

万国端

成都航天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 610100

TIA(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是指颈内或椎基底的动脉系统发生一过性的脑供血障碍,而导致的供血区域短暂性、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此症状为脑血管临床疾病常见类型,近年来,TIA 的发病率开始上涨[2]。TIA 又被称作小卒中[3],是中风的先兆,据报道约有1/3 出现TIA 的患者可发展为中风病症[4],发病后约2~7 d,为中风的高风险期,其与脑梗死的发作紧密相关,医师为患者实施紧急的评估、干预与治疗,是避免脑梗死发作的必要保证[5]。为探讨观察纤溶酶与阿司匹林配伍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的临床疗效,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以纤溶酶作为阿司匹林的配伍药物,为TIA 病患施治,与单纯用阿司匹林患者的疗效相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所选48例病患,男25例,女23例,年龄在47~79岁间,平均年龄(56.81±9.62)岁,病程最短1 h,最长6.5 d,平均病程4.7d。症状与TIA 诊断标准相符合,每天发作的次数>2次,行CT或者MRI 检查,有腔隙性梗死的病灶,未见其他颅内病变,确诊患有TIA 病症。其中,颈内动脉系统性TIA 病患3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性TIA 病患17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症状患者各 为10例、34例、9例,29例有吸烟习惯,12例有过度饮酒现象。争取患者同意后,随机分组,I组、II组各24例,均没有阿司匹林、纤溶酶禁忌证。

1.2 方法

I组:阿司匹林:口服,50~300 mg/次,1次/d。II组:纤溶酶(注射用药):将200 U 纤溶酶加入到250 mL 医用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于90 min 内滴完,1次/d。阿司匹林用法及用量同I组。两组均用药14 d。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戒烟、禁酒干预,引导患者食用清淡、低值的食品,提醒患者保证适当锻炼以及充分睡眠,以神经营养药物进行营养供给,并采用其他对症药物(降压、降糖、降血脂等药物)治疗各类基础性疾病。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患者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查,准确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对比治疗前后差异。同时,仔细观察患者在治疗后神经缺损症状、体征,将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中,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现不良反应问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如下:轻型缺损为0~15分;中型缺损为16~30分;重型缺损为31~45 分。

1.4 疗效依据

痊愈:治疗7 d 之后,TIA 症状彻底消失,治疗之后1个月内未再次发作,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90%~100%;减轻:治疗7 d之后,TIA 症状发作的频率明显少于未治疗前,并在治疗14 d 内消失,治疗后1个月内未有发作,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46%~89%;无效:治疗14 d 之后,TIA 仍然出现,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不足46%,或升高超过18%;恶化:行CT 头颅检查或者MRI 检查,检测出新的脑梗死疾病病灶,或者原有症状转变为脑梗死,功能缺损评分的升高幅度超过18%。总有效率=(痊愈+减轻)/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记录采用(±s)形式,采取t 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I组总有效率70.83%(17/24),II组总有效率95.83%(23/24),I组明显低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n(%)]

2.2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头晕、皮疹、黏膜出血、头痛等症状,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TIA 病症作为发生于脑血管的疾病,与脑梗死同属于缺血性脑损伤病症动态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临床报道显示,TIA 病患中约有1/3 转变为脑梗死,TIA 的发生代表着患者极有可能发生脑梗死疾病,TIA 发病初的7 d 内,脑梗死概率可达10%,可使患者发生猝死,威胁其生命健康[6]。目前,临床治疗TIA 疾病,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为常用药物,其中,阿司匹林可使环氧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阻碍凝栓质A2 的形成,进而达到抗拒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但阿司匹林单纯使用时,疗效欠佳。该院单纯以阿司匹林为24例TIA 病患施治,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70.83%,虽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满足医师用药及患者治疗的要求。为使阿司匹林在TIA治疗中充分发挥功效,临床医师在当前普遍致力于对阿司匹林进行配伍用药研究,并提出了纤溶酶和阿司匹林进行联合的方案。

纤溶酶提取自长白山蛇毒,为蛋白水解酶,可直接对纤维蛋白施加作用,使其裂解为可溶性的片段,进而溶解、清除人体血液中多于的纤维蛋白,达到溶解血栓的功效,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但是,纤溶酶的底物专一性特征较为鲜明,只能够对合成血栓的相关纤维蛋白实施溶解,对人体纤溶系统不具有显著的影响,且此药物在应用中具有限度要求,不会因为随机加大总剂量,而延长PT、APTT,或增加血小板计数。临床医师将其和阿司匹林联合,主要致力于使其发挥降低人体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血液黏度以及改善微循环的功效,减少血栓合成底物数量,辅助阿司匹林控制已形成血栓的发展演变。该院将纤溶酶和阿司匹林联合,对24例病患施治,总有效率达95.83%,明显比单纯用阿司匹林的总有效率高。

此外,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纤溶酶在临床使用中,容易使人体内的氨基转移酶的含量上升,并造成头晕、头痛、黏膜出血等多种不良反应。在该次治疗中,研究人员重点对使用纤溶酶的II组患者进行了用药不良反应观察,并未发现患者出现类似的症状,证明此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纤溶酶这一物质的药理研究显示,注射中皮肤、黏膜、创面等部位出血以及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的确存在,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临床医师还需要对此问题加强重视,以尽早发现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保证病患安全。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联合使用纤溶酶及阿司匹林,为TIA 病患施治,可使患者TIA 症状明显消失或者减轻,避免TIA 发展演变为脑梗死,降低短期复发率,且少不良反应,能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因此,医师在对TIA 疾病患者施治时,可重点对纤溶酶这一药物加以推广。

[1]赵俊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4(2):10-12.

[2]杨惠平,郭金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3例临床诊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3 上半月):335-336.

[3]张丽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治疗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1):81-82.

[4]黄坤,刘进德,叶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7):36-38.

[5]秦培英,禤彩霞.三联疗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67-68.

[6]黄启勇.消栓方配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疗效观察[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11):147-148.

猜你喜欢
纤溶酶短暂性病患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光裸方格星虫纤溶酶SNFE体外溶栓作用及安全性初评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