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静脉伍用利多卡因在未产早孕患者无痛人流麻醉中的应用

2014-12-14 06:56邹拓南
中外医疗 2014年3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丙泊酚麻醉

郑 鑫 邹拓南

1.沈阳市维康医院麻醉科,辽宁沈阳 110021;2.沈阳市解放军463 医院,辽宁沈阳 110000

随着丙泊酚的问世,人工流产采用无痛方式的比例大大增加,为早孕患者减轻了身体与精神上的痛苦。临床中单纯应用丙泊酚时常常出现患者体动影响手术操作,在年轻未产患者中更多见。而丙泊酚复合应用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苏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等的临床观察近10年见诸各类医学期刊,效果不容质疑,但这类药物管理严格,门诊应用不便也是客观事实。以往利多卡因也是作为局部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该研究2012年6—12月间将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应用在未产早孕患者丙泊酚无痛人流麻醉中,效果满意,旨在观察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在未产早孕患者丙泊酚无痛人流麻醉中对应激预防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节育门诊收治的未产早孕,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确诊宫内妊娠,自愿要求无痛终止妊娠,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ASAI~II级,无严重肝肾功能及心肺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术前血常规、凝血四项、白带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年龄18~30岁,体重45~65 kg,停经40~70 d,孕1~3次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静注组(A组),无利多卡因静注组(B组),每组100例,。患者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零时起饮食、禁饮,不使用术前药物。患者入有麻醉机、监护仪及氧气源的手术室后即以71/2号头皮针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并行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监测。A组先缓慢静脉推注2%利多卡因1 mg/kg,30 s 后再以2.5 mg/s 的速度静脉推注丙泊酚2~3 mg/kg;B组以同样速度静脉推注丙泊酚2~3 mg/kg,待患者意识与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如果术中患者在扩张宫颈或负压吸宫时四肢活动,酌情追加丙泊酚0.5~1 mg/kg,维持适当麻醉深度,保证手术顺利完成。SpO2下降至90%行面罩加压给氧。

1.3 观察指标

术中常规监护无创血压、SpO2及心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肢体活动、注射部位疼痛及呼吸抑制例数;记录追加丙泊酚量及呼之应答时间(为第1次用药到呼唤能答的时间);并依据肢体活动情况判断麻醉效果,标准为优:病人安静入睡,四肢肌肉松弛,无肢体活动;良:患者基本保持安静,术中有不影响手术操作的肢体活动;差:患者不安静或呻吟,肢体活动,臀部抵抗,影响手术操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苏醒时间和追加丙泊酚量比较

A组与B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加丙泊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B 两组患者呼之应答时间和追加丙泊酚量比较(±s)

表1 A、B 两组患者呼之应答时间和追加丙泊酚量比较(±s)

组别 呼之应答时间(min)追加丙泊酚量(mg/kg)A组(利多卡因静注组)(n=100)B组(无利多卡因静注组)(n=100)P值10±1.7 11±1.5>0.05 0.5±0.1 0.8±0.2<0.05

2.2 两组注射部位疼痛和麻醉效果比较

A组与B组比较,注射部位疼痛、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B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麻醉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丙泊酚于20世纪80年代后在欧洲40 多个国家上市,1996年英国Zeneca 公司生产的丙泊酚注射液(Diprivan)进口中国,由于其临床反应良好,需求量增加,对丙泊酚的研究、认识也逐步加深。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是一种烷基酚类静脉全身麻醉药,目前临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U 危重病人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等。常规注射后15~30 s 病人即可入睡,起效迅速、经过平稳,病人无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呃逆等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5~10 min 后病人苏醒,没有兴奋现象,是较理想的静脉全身麻醉药。也由于其良好的恢复特性,丙泊酚已确立了其在门诊手术麻醉中的地位,是目前人工流产无痛麻醉中常常用的麻醉药。注射疼痛是丙泊酚常见的不良反应,静脉注射丙泊酚可以导致10%~58%[1],也有报道中重度疼痛为32%~52%[2]的病人感到疼痛或不适。临床上采用有全身镇痛作用或局麻作用的药物来减轻丙泊酚注射时的疼痛,有利多卡因、氯胺酮、硫喷妥钠、布托啡诺、昂单司琼和氧化亚氮等,其中最常用的为利多卡因[3]。而在丙泊酚诱导前先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L 后再注入丙泊酚基本可消除疼痛[4];或先注射1%利多卡因1~2 mL 可明显降低注射痛的发生[2]。

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在通过静脉给药时可明显抑制或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起到双相作用。当小剂量使用时,在血药中的浓度比较低,可起到镇静及提高痛阈效果,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5]。而利多卡因在麻醉诱导期少量静脉注射1~2 mg/kg 可减少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6-7]。

人工流产中常伴发的不良反应是疼痛和人工流产综合征。扩张宫颈及手术刺激子宫均可导致疼痛,而人工流产综合征是因宫颈受到牵拉、扩张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至头昏、恶心、呕吐、心率及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反应。对于未产年轻患者更加严重。而无痛人流术已逐步在妇产科得到应用,是一种新型、安全、无痛、损伤小的利用全身麻醉方法实现人工流产的手术[8],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研究选择年轻未生育的患者,子宫颈口紧,对于扩宫及负压吸宫的应激反应较重,单纯应用丙泊酚麻醉易出现无意识的臀部扭动,影响手术操作造成子宫穿孔等的并发症。以往大多将利多卡因用于宫腔内或宫颈注射,有一定效果[9],但患者清醒,心理创伤大。该文将利多卡因预先静脉注射既缓解了丙泊酚的注射痛,又可相应提高患者痛阈,减少丙泊酚的追加剂量,提高了麻醉效果;缓慢注射丙泊酚还可减少其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此法简单实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1]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M].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龚志毅.静脉麻醉药丙泊酚[J].当代医学,2000(7):11-13.

[3]彭娅,贾珍妃,程刚.丙泊酚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剂学杂志,2012,1(15):17-25.

[4]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李敬.利多卡因、丙泊酚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1):209-210.

[6]岳云,吴新民,罗爱伦.摩根临床麻醉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7]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田军.无痛人流术的麻醉用药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22):94.

[9]李素琼.利多卡因不同途径给药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1(6):94-95.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丙泊酚麻醉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