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地区2011—2012年冬春季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2014-12-14 06:56容嘉妍王桂兰刘翔腾林汉炼
中外医疗 2014年3期
关键词:病原学病毒感染病原

容嘉妍 黄 娟 王桂兰 刘翔腾 林汉炼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儿科,广东中山 528400

广东地区往往以冬春季病毒性感染多见,通常可引发咳喘,今年尤其显著,为探讨广东省的中山地区冬春季ARI 住院儿童有关病毒病原学,该研究对2011年12月—2012年2月间1 573例因ARI 病症入住该院的呼吸科患儿所提取的鼻咽分泌物实施病毒病原性检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因ARI病症于我院的呼吸科入住的1 573例患儿,男1 015例,女558例,男女比例是1.82∶1。年龄在1个月~15岁间,

其中为1个月以上者117例(7.4%);1岁以上者598例(38.0%);2岁以上者251例(16.0%);3岁以上者190例(12.1%);4~7岁者339例(21.6%);8岁以上者78例(4.9%)。平均年龄是2.4岁。诊断

标准可参照第7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在患儿入院日亦或是次日,以一次性无菌型吸痰管通过鼻腔插进7~8 cm 到达其咽部后以负压吸引获得充足鼻咽分泌物,并分成两份后立即送检。

1.2.2 病毒检测 七项呼吸道有关病毒的检测试剂采购于美国的Diagnostic Hybrids,Inc 公司,严格依说明书操作。以免疫荧光法对以下7类常见性呼吸道病毒-RSV,IVA,IVB,PIV1,PIV2,PIV3 以及ADA 进行检测。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为在200倍视野见到多于2个完整细胞内含有明亮黄绿色荧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 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病毒病原学谱

①1 573例患儿中呈病毒阳性者642例(40.8%);其中男403例(40.0%);女239例(42.8%)。且女性感染率稍高于男性,但无明显差异。②病毒感染的患儿有单项性病毒感染者624例(39.7%)。7种呼吸道病毒类感染主要是RSV,共计334例,其检出率是21.2%,剩余依次是IVB型者213例(13.5%);ADA型者27例(1.7%);PIV1型者26例(1.7%);IVA型者20例(1.3%);P IV3型者2例(0.1%);PIV2型者2例(0.1%)。③混合感染者18例(1.1%)。包含RSV+IVB 者6例;IVB+PIV1 者3例;RSV+IVA者2例;IVB+PIV1+PIV2 者2例;PIV1+ADA者1例;PIV1+ADA+IVB者1例;RSV+PIV2者1例;RSV+ADA者1例;RSV+IVB者1例。见表1。

表1 患儿病毒感染情况统计

表2 不同年龄的ARI 病患病毒的阳性检出率[n(%)]

2.2 病毒感染和年龄之间的关系

①总检出率:在1~3岁组最高,是41.3%;1月以上组最低,是27.4%。病毒检出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RSV:阳性检出率是21.2%,伴随年龄增长病毒检出率亦逐渐降低,其中以4岁以上者检出率显著减低,年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IVB:阳性检出率是13.5%,伴随年龄增长而检出率不断升高,且4岁以上者检出率显著高于4岁以下者,年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PIV2、PIV3:阳性检出率低,均出现在1~3岁组。⑤混合感染:18例混合感染中,1~3岁组共检出17例,占比94.0%。见表2。

3 讨论

该研究证实病毒为该地区儿童产生ARI 的一类重要病原。在1 573例病患中调查7种常见性呼吸道病毒后发现,冬春季的阳性率是40.8%,而不同性别病毒检出率则无显著差异。呼吸道病毒产生感染主要是RSV,其阳性检出率是21.2%,接近于广州地区以往同时期的RSV 感染率,同时感染率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与有关报道一致,表明RSV 为冬春季的低年龄组小儿ARI 主要性病原。既往有报道表明,RSV 感染多发于1岁以下者,其原因可能为新生儿经母体得到IgG,不但无法提升对本病免疫力,还可和RSV 病毒结合,沉着在肺内引发局部过敏,以及坏死型反应最终导致呼吸道感染。很多文献证实,1~6月的RSV 检出率达到峰值,但该研究显示,在12~48月时检出率达到峰值,这可能因样本含量较少有关。少量报道表明,ARI 病患病毒感染主要是IV,该研究中共检测到IVB 者213例,且多见于>4岁者,随年龄增长其检出率亦逐渐升高,表明IVB 为该地区在本冬春季的学龄前以及学龄期儿童导致ARI 的主要性病原。这可能是因为今年本地区较少见的,且有与往年不同的长期潮湿和大雾天气。WHO 报道指出气候变化可促进呼吸道类疾病产生。因此关注病毒的分布和气候关系即可利于流感预防。

该次研究有混合感染者18例,主要是1~3岁幼儿,大约占比94.4%(17/18),表明婴幼儿的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导致混合感染。其中36例混合感染者中主要是RSV 并PIV3 感染,大约占比3.3% (6/18)。

综上所述,RSV、IVB型为该地区在该时期ARI 的主要性病毒病原,且今年病毒性感染主要是IVB,关注有关病毒分布和气候变化,利于更好地预防流感。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1175.

[2]万凤国,张学兰,邵雪军,等.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29-531.

[3]赵百慧,沈佳仁,高烨,等.2009-2010年上海市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谱的建立和分析[J].卫生研究,2011,49(5):635-637.

[4]陈芬,郝创利,赵根明,等.3岁以下肺炎住院病儿的病原学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2):143-145.

猜你喜欢
病原学病毒感染病原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鸡伤寒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病原学诊断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