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分析

2014-12-14 06:56孙新党孙花荣
中外医疗 2014年3期
关键词:阵发性胶原心房

孙新党 孙花荣

1.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能够使心脏结构出现重塑性肥大、脑卒中、心力衰竭、心功能下降等症状。相当部分的高血压患者伴随有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为伴随心房颤动(即AF),这使得重塑后心脏的形态再次出现显著的血液动力学变化[1]。该研究对2011年2月—2012年6月间高血压伴随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分析,并以同期的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高血压伴随阵发性AF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53.53.2)岁。收集同期住院治疗的8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所有患者均无心脑器官受损,均未伴随心律失常,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62.4)岁。高血压诊断参照2004年WHO 制定的诊断标准,阵发性AF 诊断由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确认,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肌病、风心病、严重肾肝疾病等。

1.2 检查方法

超声诊断仪选用西门子X-300,经胸探头的型号为P4-2,频率设定2.5~3.6 MHZ,扫描速度为50 m/s。参照ASE(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测定方法,选取胸骨旁的左心室长轴作M型持续扫描,测出LAD (左方内径),LVEDD (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PWA(左室后壁)及IVSD(室间隔),经由心尖四腔察看二尖瓣血流的多普勒分析,测出二尖瓣早期舒张心室快速充盈的峰值速度(E)与舒张后期心房收缩的峰值速度(A),算出E/A 比值。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的平均LAD为(42.5±6.1)mm、E/A 平均值(0.83±0.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LVEDD 及IVS/LVPW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内结构与心腔生理指标对比[n=90,(±s)]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内结构与心腔生理指标对比[n=90,(±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LAD(mm)LVIDD(mm)IVS/LVPW E/A观察组对照组(42.5±6.1)*31.4±3.32 45.4±13.5 41.6±13.2 1.17±0.2 1.08±0.14(.83±0.24)*0.60±0.15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里,发生心房颤动的几率为3%,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递增,在85岁以上的人群里,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高达10%[2]。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伴随AF 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这与高血压本身导致的生理学与形态学改变可能有关。体内循环动脉压力的持续增长能够造成左心室代偿性增厚,减弱舒张功能,进而引起左心房压力升高,容量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左心房形成生理学与形态学重构。上述左心房变化势必导致心房电活动异常,主要表现为心房细胞的不应期缩短,除极异质性增加及心房不同部位间传导变缓,造成心房活动空间的空间弥散度与空间向量出现明显差异,发生折返,所以心房扩大是AF 的机械重构的具体表现,也是AF 触发及维持的关键因素。而AF 本身折返性心律失常又反过来加重高血压本身引起的心房重负荷。根据一项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33%的阵发性AF 会转变成慢性房颤。

该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心内结构除了左心房内径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的差异并不明显。功能方面的对比显示,两组患者的舒张功能均出现一定程度减退,E/A<1。在高血压伴随AF 阶段,除了高血压自身导致的心脏结构形态改变之外,还出现了程度各异的生理指标改变与左心房扩大的现象,一方面左心房扩大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心房颤动造成的结果。一般来说,左心房中子波数>4 即可以认定为AF,可能是心房越大,可容纳的子波数目也越多。此外,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局部或者全身的RAAS 激活,AF 发病机制为折返,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为胶原,心肌间质是纤维结缔组织,胶原的生成与降解速度基本保持平衡以保持稳定。一旦心肌间质胶原的生成过多就会导致心肌纤维化,而RAAS 激活又会加快生成心肌间质胶原的速度,醛固酮与血管紧张激素Ⅱ是RAAS 的效应因子。现在已经证实心房中的ASE 活性与Ang17 的受体密度均高于心室,高血压时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增加,经由AF 受体介质加快心房肥厚与心房纤维化的过程,达到改变正常心房传导功能的效果,即出现心房电重构引起AF[3]。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AF时,左心室功能减退与左心房扩大是二者间的关键相关因素,这一结果对指导早期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达标具有重要意义,对伴随合并阵发性AF患者选择血管紧张激素Ⅲ的转换酶抑制剂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与转变也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1]郭继红.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10个临床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6(12):112.

[2]郑小红.P 波离散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辅助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17(5):225-227.

[3]戚文航.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与心房颤动[J].中华心血病杂志,2010,12(7):334-335.

猜你喜欢
阵发性胶原心房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花开在心房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
胶原ACE抑制肽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