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2014-12-16 08:24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访友心声景物

《山中访友》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上的一篇佳作,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讲课的最大难点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逐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支离破碎。所以我认为在处理本教材时应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与课文文字和画面充分接触,在细致体味课文的同时产生个性化理解,保持课文的整体感和一气呵成的美。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首先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课件出示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请学生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学生这时可能会猜,作者要拜访的可能是一位认识多年的老友、一位久居山林的老人等),那到底大家猜的对不对呢?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2.(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细读课文,欣赏体味

(师)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让同学选择用“我最喜欢……因为……”的句式作答。(课件出示问题),学生练习说话。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课件出示)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可还有一个疑问,作者带着好心情,进山看风景,却说成是“山中访友”,这里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问题)

1.小组合作、探究。

2.指名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答案)

3.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之美。

五、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课件出示问题)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学生自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独立思考。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六、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他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他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体验,你们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最美的心声。最后,让我们高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

猜你喜欢
访友心声景物
城①西访友人别墅
四时景物皆成趣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写写冬天的景物
吕居荣
王安石诗谜
写出景物漂亮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