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4-12-16 08:24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观念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现在的小学生背着硕大的书包,在家长的眼中整日忙忙碌碌,就为了考试得个好成绩,就想着那个“分”,这就是应试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向素质教育转变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每一节课堂上,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素质教育的天地。要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她们在获取知识、发展考试能力的同时,学习兴趣、情感素质同步得到发展。下面就小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浅谈一下想法。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根本特征。创造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培养、发现与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否则学生许多可喜的创新就会被扼杀、被埋没,学生也终生只会模仿而已。创新也是时代和国民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如下两点:一是注重对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如想象力、表达力、操作力等,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好基础。二是充分挖掘创新活动的内容,把握机遇,利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联想”、“推理”、“讨论”等活动,都是进行创新培养的过程。教学中要积极活跃学生的思维情绪,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这样就能培养出独具见地的人才。独立思考要反复多想,所谓“多想出智慧”。多想将使人们走向创造性的道路,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因为只有多想,才能超越常规,不为前人的结论所局限;只有多想,才能深入事物的精髓,得出新的结论。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乃是既重要又迫切的一项工作。

教学方法要科学化,就必须与心理学建立密切联系,教学方法只有以心理科学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心理学为基础,就是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发展学生的因素,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内部活动,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指向多元目标,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

三、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认同素质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掌握好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当教师的心灵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之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才能驶入成功的港湾。所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受到适当的教育,使人人都能成才,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的观念之一。用教育教学活动的新趋势来改造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更新观念是关键,学生是中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培养,发展思维,培育创新;既重视学会,更重视会学,这是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猜你喜欢
观念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健康观念治疗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