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读、泛听、精看、勤写”是语文学习的法宝

2014-12-16 08:24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名篇基本功门槛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位学生时时学、处处练,是一种非下苦功夫才能学好的课程。要像王国维大师在《人间词话》里说的那样“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学好语文,不妨采取“狂读、泛听、精看、勤写”的方式,这样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苦思冥想,千锤百炼,方能出真知。

首先要“狂读”。就是要阅读大量的语文读物、各种各样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报刊、书籍,还有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等,也可以通过媒体学到语文知识。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有一种韧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同时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刚开始时切忌贪多图快,要选择最适合自己水平的东西来读来记,这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一本又一本的激起你要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有了新奇感,阅读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这样几个月乃至一年半载下来,你就能读“万卷书”了。在阅读这些适合你的读物时,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如精读、略读、速读、泛读等。尤其是精读对学语文帮助最大,不仅知道了全篇文章的意思、揣摩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还知道了每一句话的准确含义,并能灵活地掌握使用他们。精读水平上去了,还能使学生学会分析文章,尽管这样的阅读速度很慢。仅仅靠精读是否就能学好语文呢?我认为是不够的。语文的学习没有“泛”就永远没有“精”。就像一个人要想在地上挖一个很深的井一样,最初挖开的面要很宽,如果挖的面很窄,就永远挖不深。学习语文就要准确地把握好“泛”(狂读)与“精”(精读)的结合点。总之,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用语文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选好适合自己难易程度的书籍,阅读的文章既要局部掌握又要顾全大局,还要坚持天天读,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只要坚持下去,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学习语文还要进行“泛听”。俗语中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来形容纯熟地掌握一种技能的诀窍。掌握语文技能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揣摩,发现门道,找准规律,找到感觉,然后靠勤学苦练来获得。要经常训练语文口语,进行大量听、大量背诵名篇名书的训练,敢说而且敢于听一切有利于语文学习的东西,如诗词歌赋、评书、文章录音、文学名篇电影电视赏析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说的训练后,就基本掌握了学语文的规律,具有了悟性与语感。做任何事要先掌握其基本规律,之后才能谈到灵活运用,而掌握基本规律就靠平时的积累。

再次,学习语文关键是要“精看”。前面的工作都做了以后,甚至在做前面的工作同时,就要耐心细致地每字每句地看,瞻前顾后,仔细推敲。学习语文的技能就好比是跨过一个门槛,走一段路就有一个门槛,跨过去走一段路,又有一个门槛,之所以学不好语文的原因是,很多人往往是被门槛绊住了,不努力就永远也跨不过去,学语文技能的过程就是跨过门槛的过程。为了能够跨过学习语文这道门槛,就得靠精读细琢。通过大量的精读精看,可以集思广益、旁征博引,不断开阔思路,训练语文思维和培养语文语感,只有语文基本功练好了,那么就为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基础。一个学习语文的人就像一块海绵,如果基本功不行,海绵就很小,不会吸收多少水分;一个人如果基本功很扎实,他就像一块干燥的大海绵,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就能吸收很多水分,不仅自己丰富起来,而且还会溢出很多水分,就能自如谈天写作了。

最后,平时坚持“勤写”。这一步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细致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的训练。既可以是整篇文章,也可以是只言片语。在阅读中学到了什么,就可以有感而发的写点东西;可以谈天说地,可以海阔天空,可以严格训练自己的某一点语文知识等。也可以从字、词、句入手,逐步到段、篇的练习;可以揣摩作家作品及其风格或文章的思想;可以对文章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总之,采取一切有利于训练自己语文写作水平的方式,不断地修改、推敲、逐步完善自己写作,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目的。

总之,对中学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仍需“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虚拟的“语文世界”,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学到语文,乃至一辈子都不能放弃对语文的学习。

猜你喜欢
名篇基本功门槛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多模态视角下英美文学名篇解读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停留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厚积薄发,辨境下笔——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综述及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