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4-12-16 08:24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本上读题题意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要提出要求,具体指导。要求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专心听讲、认真审题、认真分析、质疑问难、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查、更正错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一种习惯要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体指导。二要常抓不懈,严格训练。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自为控制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一定要从一年级起就抓紧训练。必须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由“扶”到“放”,严格训练以至习惯自然。三要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受教师习惯的影响大,教者在教学中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看书、讲话,还是板书、批改作业,都要为学生做好示范。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也是课内外教学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要使学生能够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还应培养以下六个方面的习惯:

1.听的习惯。要求上课思想集中,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听是能抓住要点,边听边思考。

2.看的习惯。认真阅读教学课本。看懂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如教学中对应用题的提示语、解题步骤、式题的旁注、计算法则、运算定率和性质、计算公式等关键性知识要看懂,同时还要看懂课本上的示意图,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准备。

3.想的习惯。上课时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和发言。课本上的黑体字、解题规律、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都要提请学生多加注意和思考。

4.讲的习惯。要根据老师的要求积极争取发言,要想好后再发言,要想好了以后再讲,要努力做到叙述有序,有条有理。语言要简明扼要,语句完整。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态度要大方。

5.做的习惯。能做到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课内外作业。并做到书写工整、字体清楚、计算细心。做错题要更正。

6.身体习惯。身体习惯是多种习惯的综合体现。审题是解题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因为在计算中,运算方法运算技巧再熟练、再灵活,如不能整确审题,方向出错,就会南辕北辙,犯根本性的错误。所以,只有正确审题,才是正确解题的最基本的保证。

具体的讲,应用题的审题方法应是“两读”;一读是了解性读题。通过读题,了解题目讲了一件什么事,已知那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二读是分析性读题。通过读题掌握关键句子和概念上易混淆的字,如倍数、平均、和、差、极、商、多多少、少多少等,并进行划批,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准备。必要时可画出示意图及线段图,以帮助理解题意。文字题的审题方法应是“一读”、“二画”、“三想”。一读:读准提、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标点符号处要停顿,关键字词要读重音。如:“比72多27的数是多少?”题意是已知小数、相差数,求大数。二画:根据题意画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2与18的和乘以24与15的差,积是多少?经过画比就清楚滴看出数与数的关系是两数之和乘以两数之差。三想:想一想求的是什么问题,有几个层次,怎样列式,要用那些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怎样,找一找能否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

以上审题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并处处起示范作用,让学生潜移默化,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而又不易改变的语言行为、思维方法、条件反射长期积累的行为定型。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很多,如:训练法、评比法、竞争法、榜样法、情境法、榜样法、活动法等。运用这些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亲密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猜你喜欢
课本上读题题意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借课本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懂问题的能力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算盘是个“小气鬼”
课本上的涂鸦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