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难题探新路龙泉勇做深化林改擎旗人

2014-12-22 08:24
浙江林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林改林权林农

破难题探新路龙泉勇做深化林改擎旗人

◆撰文/周 李

编者按:

“全国林改看浙江”,而当林业改革发展步入瓶颈,勇于创新的浙江林业人毅然扛起深化林改的大旗,探索出了林地股份合作制、林权股份合作制等新型经营模式,以及林地经营权流转等新型流转模式,破解了林改难题,使浙江再一次走在了全国林改前列。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经济界、农业界联组讨论会时,对龙泉的新型林权流转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你们想到的这个办法好,林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保障了农民权益,方便了经营大户,值得继续探索下去。”

2014年,这一受到总理肯定的新型林权流转模式将在丽水市9县(市、区)全面推广,并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向全省、全国推广积累更多经验。而龙泉在林改方面获得无数关注与荣誉之后,因这一新型模式的创立再一次成为了深化林改的“擎旗人”。

林地“四权分离”破难题

龙泉是浙江林改模范县、全国林改先进典型县,有土地总面积45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98.5万亩,呈现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山上资源总价值66亿元,可抵押贷款30多亿元。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2亿元,贷款余额5.7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该市农村人口23万,占28万总人口的82.14%,人均年收入的60%来自林业相关产业,广大农民靠山吃山,对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山上叶子变票子”的愿望强烈。

自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该市对全市林业产权进行了明确界定,实现了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一、二、三产全覆盖,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盘活了森林资产,让广大林农尝到了林改的甜头。然而,现行的林权证将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森林或林木所有权、森林或林木使用权“四权合一”,虽然避免了农民失山失地等情况的出现,但也导致通过租赁、转包、入股等方式获得林地经营权的企业和个人无法通过林权变更登记申领林权证,也无法将流转的林地和林木进行林权抵押贷款,严重影响了工商资本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当“甜头”渐渐失去甜味,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龙泉也开始陷入林改的瓶颈之中。

深化改革,就是要解除经营者的后顾之忧,积极引入工商资本,持续推进林地流转,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突破障碍,实现规模流转、集约经营的目标,龙泉市颁布实施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通过为林地流转受让方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实现林地所有权、经营权归农户,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归经营者的林地“四权分离”。

《办法》规定,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是证明林地流转关系和权益的有效凭证,是林地流转受让方实现林权抵押、林木采伐和其他行政审批事项的权益证明。“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实际上就是通过‘分权’来实现‘确权’,可以消除工商资本投资后无凭证的顾虑,等于给承包方和经营大户吃下了‘定心丸’,可以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问题,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龙泉市林业局局长徐怀坤介绍说。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的实质虽然只是一张权益证明,但它对破解林改瓶颈,继续深化林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让龙泉又一次走在了全国林改前列。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厉以宁在龙泉进行专题调研时强调的一样:龙泉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的做法破解了全国性林地流转难题。

试行初现效益

《办法》正式实施之后,龙泉市林业局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在龙泉市尤其是林区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解相关政策后,该市上垟镇花桥村村民郑自友第一个到市林业局林权管理中心办理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并以该证为抵押,向龙泉市民泰村镇银行和信用联社贷款238万元,解决了千亩香榧精品园购买苗木、种植等资金缺口,成为该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拿到抵押贷款后,郑自友感慨地说:“这个政策出台得很及时。办了流转证之后,我就可以自主经营了,各种权益都有了保障。我还可以利用流转证抵押贷款,减轻投资的成本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郑自友之后,越来越多的经营大户开始认识到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的必要性和好处,纷纷到该市林业局林权管理中心进行详细了解。截至目前,该市已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136本,流转林地3万多亩,并且有多家林业经营主体像郑自友一样,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发展林业经济。

因为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需要林地流转双方同时到场签字,需要对林地流转合同进行规范,所以它既能保障流出方利益,也能保障流入方获得合法权益,为林业融资担保提供了合法有效的凭证。林地流转受让方在办理该证之后,能消除思想顾虑,加大林地的生产性投入,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了林地经营水平和效益。

除此之外,流转双方在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时还需提交林权证、宗地附图、公示证明等材料,能有效解决一山多户、一户多山的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流转矛盾的发生,对维护林区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办法》在龙泉还属于试行阶段,但它所产生的效益已经非常明显,不断吸引省内各县(市、区)前来考察、学习。“试点之后,全国各地的人来龙泉承包山林,都再无后顾之忧。这些工商资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林地价格上涨,使龙泉林农获得更多的收入。”说起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的成效及将会带来的后续效应,徐怀坤颇有些自豪。

健全机制提后劲

虽然《办法》的出台以及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的推出实现了小农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一大转变,为实现改革深化、政策完善、服务健全、管理规范奠定了基础,但其推广过程中依然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由于农村信息闭塞,林农对林地市场不够了解,加上很多农民只考虑眼前利益,导致很多林地被低价流转,甚至一些有权属争议的林地也被流转给了经营大户,这不仅损害了林农自身利益,也为林地流转受让方办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带来了很多困难。

“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目前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我们会不断发现并解决在推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会对照广大林农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法,落实有效措施。”徐怀坤说。下一步,龙泉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与机制,提升龙泉林业的发展后劲,真正走出林改“死胡同”,也让其他县市在推广龙泉新型流转模式时少走弯路。

规范流转市场。林地流转过程与机制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工商资本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也将影响到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推广的进程。因此,龙泉将继续推进林业产权确定工作,完善四至权属,化解林区纠纷。

建立评估机制。龙泉在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推广过程中,将探索建立科学的林权评估机制,更加合理地评估林木价值和林地使用价值,在最大程度保障林农利益的同时,也便于林地流转受让方作出合理的经营规划。

完善配套服务。为了进一步服务林地流转双方,吸引多家银行参与,将积极培育中介机构,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其中,逐步将资产评估和贷款担保的业务由政府服务转化为市场服务,通过“向市场买服务”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实现林权抵押贷款的良性发展。

加快信息化建设。探索建立林业银行等金融服务创新机构与模式,完善推广林权信息化和林权抵押贷款信用证制度,并进一步扩大林权管理基层服务点和金融网点建设范围,形成管理在中心、服务在基层运转模式,让林业信息化的触角延伸到林区每个角落。

日前,省委书记夏宝龙也对龙泉市创新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敢走“最后一公里”作出批示,这让龙泉又多了一份推广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探索深化林改新途径的信心。龙泉将以此为契机,逐步形成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向资源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林改林权林农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及有效途径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江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林改后资源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权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