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改方向研究

2014-12-22 15:24葛万军
科技与创新 2014年23期
关键词:考核方法高职院校

葛万军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重理论、轻实训,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师生互动不足,考核方法不完善等,因此,改革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从实践出发,重新设计和开发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内容和考核方法,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技能,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和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改方向;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F2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3-0119-0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各大专院校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重中之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学生必须通过课程的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企业管理能力,以便于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实际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构建新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的市场需要。

1  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目标和定位不准确

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目标较为模糊,定位也不准确,疏离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一些本科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相比,二者在定位和目标方面相差不大,致使高职学生需要学习“压缩饼干”式的大量内容和知识。另外,高职教师在教授企业管理课程时存在三个“不准确”:①对课程的定位不准确。课程和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致。②学习角度和切入点不准确。授课内容多以了解企业知识和经营运作为重点,没有从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传授知识。③培养方法不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对企业管理基本技能的教授不足。

1.2  内容和方法欠缺

企业管理课程设置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内容侧重于宏观,其原因在于对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以某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现代企业管理》来说,其内容涉及现代企业综述和管理概况,包含企业经营、人力资源、信息、质量控制、财务、设备等管理知识以及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学习这些知识,只能单纯地了解企业的管理知识,无助于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技能的提高,与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与此同时,教材体例是以高层管理者为出发点安排的,不符合基层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依照教材体例授课,虽然现场参观、情景排练、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出现在某些省级精品课程中,但从整体上来讲,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还是受制于体例和内容,以知识讲授为主,侧重于理论学习。

1.3  实际教学效果欠佳

通过走访调查几所高职院校后发现,这些高职院校的企业管理课程考试偏重于对知识的考核,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把精力放在知识点的记忆上,而企业管理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四基”为目标,即基本的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由于内容定位不准确,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除了掌握了一些管理术语和知识外,管理技能却没有得到提升,使用管理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管理的思维模式也没有完全建立。在培训班组长等基层企业管理人员时发现,他们学习管理知识和技能时较为困难,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时更加不易;与之不同的是,高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转化能力较强。因此,越早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技能的培训越好——能够使其自觉地将所学技能和知识转化到工作中去,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

2  构建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

2.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实践教学和基础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二者是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其技能的训练,加强教学管理,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使师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鲜明的商科特色专业的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体系的核心,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使其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大大缩短了消化知识和技能的时间。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对实际专业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

2.2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

在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必须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是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都必须以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市场需要,从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这种完整的教育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建立符合企业管理发展需求,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企业吸纳学生实习,使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能使学生检验所学知识是否有遗漏,也能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 缩短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的差距,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期。

3  结束语

总之,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焦明.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难点剖析[J].职教论坛,2011(10).

[2]陈绮.教师关注理论在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编辑:刘晓芳〕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y Business Management Curriculum Reform Direction

Ge Wanjun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business management courses, such as heavy theory, light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single, inadequat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ssessment methods imperfect, therefore, enterprise reform vocational colleges management teaching imperative.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be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establish a new teaching philosophy, starting from practice, the goal to re-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rocesses, content and assessment methods, so that students with higher skills to meet the new situation social and business demand for management talent.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direction; assessment method

猜你喜欢
考核方法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试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