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发威
——反舰导弹战记

2014-12-23 07:08建军
科学24小时 2014年3期
关键词:谢菲尔德马岛飞鱼

建军

神器发威
——反舰导弹战记

建军

反舰导弹是许多沿海国家海防武器装备的“宠儿”,它多次被用于现代海战,发挥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反舰导弹自问世并日臻成熟后,逐渐得到了各国海军的青睐,并日益成为各国在海战中的首选攻击手段。自1967年有水面舰艇被反舰导弹首次击沉以来,反舰导弹已先后经历了第三次中东战争、马岛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等战役的考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近50年来,有近百艘战舰和200多艘民船被反舰导弹送入海底。

反舰导弹到底是如何实现在广阔海洋上对舰艇的猎杀呢?盘点反舰导弹在实战中的这些“精彩瞬间”,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种号称“海神利矛”的“神器”的理解。

中东海战展雄风“冥河”开创新纪元

1967年10月21日,这是一个周六的黄昏,古老的地中海上碧波荡漾。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在埃及塞得港外20千米处骄横跋扈地巡航。“埃拉特号”满载排水量为2555吨,对于以色列和埃及这种国力并不十分强大的国家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巨舰”了。更何况,以色列在从英国购进该舰后,还对它做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更使“埃拉特号”成为威震阿拉伯国家的超级战舰。然而,就在“埃拉特号”满以为这又只是一次毫无新意的例行巡逻之时,却只见塞得港方向闪出一道亮光,一枚“冥河”反舰导弹飞驰而来。“埃拉特号”舰上的炮兵由于头一次见到导弹,吓得手足无措,只能用速射炮向空中漫无边际地胡乱射击。但是,“冥河”舰-舰导弹像离弦之箭,以接近音速的速度掠海飞驰,在接近“埃拉特号”时,又蓦地跃起,然后扎个“猛子”径直朝目标冲了下来。在“轰隆”一声巨响后,“埃拉特号”舰体中部被炸出个大洞,以军伤亡惨重。紧接着,平日里就对以色列舰艇常在自己家门口炫耀武力恨得牙痒痒的埃及海军又接连发射了三枚导弹,将“埃拉特号”送入60米深的海底。以军水兵54人毙命,45人受重伤。

凭借击沉“埃拉特号”驱逐舰的丰功伟绩,“冥河”遂成为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款击沉水面舰艇的反舰导弹,从而宣告水面舰艇交战法则的彻底转变,及海战主要交战方式的变革。

以色列军队素来以英勇善战著称。虽然建军时间不长,但以军已在世界战史上留下诸多辉煌战例。然而,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此次却不幸成了埃及海军“冥河”反舰导弹开创新纪元的背景,并被永远定格在历史的悲歌中,真是“冥河”之下不瞑目啊!

一战成名天下知“飞鱼”马岛显神威

1982年5月4日,英国与阿根廷围绕马岛主权归属引发的“马岛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一天,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在马岛北部海域执行警戒任务。这艘被冠以“闪光的谢菲”爱称的战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之一,拥有多种迷惑、干扰反舰导弹的手段,英军对该舰自身的防护系统信心满满。

然而,战争的攻与防从来就是一对相生相克的孪生兄弟:有矛就有盾,有了盾就有更先进的矛,循环无端……阿根廷的法制“超级军旗”攻击机和其挂载的“飞鱼”式反舰导弹正是“谢菲尔德号”的克星。在水上巡逻飞机发现“谢菲尔德号”后,训练有素的阿根廷飞行员驾驶着两架“超级军旗”攻击机以1200千米/小时的速度掠着海浪超低空飞行。到了快接近“谢菲尔德号”时,“超级军旗”攻击机的飞行员更是大胆突破了极限,飞到了只有30米的高度。这个飞行高度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是极为惊人的,只要飞行员的手一抖,飞机瞬间就会栽进大海。

在距“谢菲尔德号”46千米处,两架“超级军旗”攻击机突然跃升至150米,同时启动机载雷达。雷达锁定“谢菲尔德号”后,两枚“飞鱼”直扑目标。“谢菲尔德号”的自动干扰波发射器对离海面较高的一枚导弹施加了影响,使其飞向邻近水域。而另一枚因距水面太近,“谢菲尔德号”上的雷达没有捕捉到它,未被干扰的它一头撞进了“谢菲尔德号”的怀里并随即爆炸……接下来就只有“谢菲尔德号”痛苦的挣扎了。6天后,这艘巨舰最终沉入了海底,成为英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艘被击沉的战舰。

有人给这场战斗算了一笔账——“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价值3亿美元;而“飞鱼”反舰导弹,价值仅20万美元。这是一场效费比高达1500∶1的不对称战斗。而且这还没算上“谢菲尔德号”上因“飞鱼”爆炸而死的英军将士。

马岛战役中,“飞鱼”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成就了现代局部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

“草原烈火”施淫威“捕鲸叉”飞越“死亡线”

1969年9月1日,利比亚年仅27岁的卡扎菲中尉发动政变,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并自任国家元首。卡扎菲上台后,美利关系急转直下。1986年,美国怀疑卡扎菲制造了一起空难后,双边关系更是恶化到了极点。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立即宣布,准备以实际行动教训卡扎菲。而号称“阿拉伯狂人”的卡扎菲也毫不示弱,宣布北纬32°30′为“死亡线”,任何国家的军舰和飞机越过此线,均被视为对利比亚主权的侵犯,必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弱者的威胁很是无力,“死亡线”挡不住美军进攻的步伐。1986年3月23日中午11时30分,美军3个航母战斗群,240多架作战飞机越过了“死亡线”。正如美国所预计的那样,利比亚的防空军、海军和空中力量进行了反击,给了美军渴望还手的理由和机会。

美军的A-6型和A-7型舰载机发射“捕鲸叉”反舰导弹,击毁了利比亚海军先后出动的数艘轻型导弹艇,包括最后出动的800吨的“纳努契卡”级导弹护卫舰。此后,美军的舰载机编队还扩大战果,一举摧毁了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所有被美军发现的防空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随后又大摇大摆地退出了战场。

“捕鲸叉”反舰导弹的这次亮相,应该说是既凶狠又从容。而利比亚军方则是事事被动,处处挨打,充分证明了缺乏实力的空洞“死亡威胁”是多么苍白无力,只能给世界留下笑柄。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没有强硬的“利器”,就必然会在战时付出血的代价!

猜你喜欢
谢菲尔德马岛飞鱼
“谢菲尔德”级驱逐舰
大自然中的好伙伴
“沙”化
飞鱼真的会飞吗?
飞鱼
谢菲尔德转型的经验与教训
马尔维纳斯群岛公投与英阿马岛主权争端
阿根廷怒批英国王子登马岛
“沉没”的谢菲尔德联
小飞鱼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