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与印章印文形成时序的研究

2014-12-23 08:23秦玉红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印泥色料印文

秦玉红

(山东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山东 济南 250014)

钢笔发明于19 世纪初,由笔头、墨囊、握位、笔杆组成,透过中空的墨囊盛装墨水,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传统的钢笔是通过墨囊吸取墨水,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市面上多见可换直液式钢笔,其结构突破了传统结构,省去了需灌注墨水的麻烦。钢笔笔头是由金属制成的,书写起来圆滑而有弹性,相当流畅,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书写工具。由于钢笔常用墨水是碳素墨水和蓝黑墨水,本研究以碳素墨水和蓝黑墨水钢笔与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印泥、印油进行交叉书写制作实验样本,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交叉部位的特征,确定先朱后墨及先墨后朱的特征区别,探讨钢笔与印章印文形成时序的检验方法。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仪器:徕卡EZ4HD 显微镜

1.2 实验材料

(1)实验所用印泥、印油类型见表1。

表1 印泥、印油类型统计表

(2)实验所用墨水笔类型见表2。

表2 墨水类型统计表

1.3 实验方法

将上述钢笔与印泥、印油分别相互结合,制成书写与盖印相隔不同时间的先写字后盖印和先盖印后写字的实验材料。利用徕卡显微镜下观察墨水与印文交叉部位的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

(1)钢笔与各种印油、印泥交叉处出现了笔画墨水中断或斑驳的现象(见图1),印泥量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图1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笔画墨水中断或斑驳

(2)钢笔与水性印油交叉部位个别的出现笔画因洇散而变粗的现象(见图2),即交叉处的笔画明显粗于非交叉处的笔画。其中蓝黑墨水比碳素墨水变粗更明显。

图2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笔画变粗

(3)钢笔与油性印油、印泥交叉部位出现笔画变细的现象(见图3),即交叉处的笔画细于非交叉处的笔画。

图3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笔画变细

(4)钢笔与印泥交叉后的笔画上出现印泥拖带痕迹(见图4),即在钢笔经过印泥后顺着笔画的运行方向上出现印油、印泥拖带痕迹。

图4 先朱后墨印泥拖带痕迹

2.2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稳定性实验

为了考察朱墨时序特征的稳定性,选择了先盖印3 天后书写(朱墨时序间隔3 天)和先盖印10 天后书写(朱墨时序间隔10 天)的材料进行研究。

观察朱墨时序间隔3 天的材料,结果发现:观察朱墨时序间隔3天的材料,结果发现笔画中断或斑驳现象减轻,即印即写时笔画中空不明显的间隔3 日后书写笔画中断或斑驳现象消失,即印即写时笔画中空明显的间隔3 日后书写笔画中断或斑驳现象虽然还能看出但特征减轻;钢笔与水性印油交叉处的笔画变粗现象不明显,反而出现笔画变细现象;钢笔与油性印油、原子印油、光敏印油及印泥交叉处的笔画变细现象依然明显;印泥拖带痕迹不明显。

观察朱墨时序间隔10 天的材料,结果发现特征比相隔3 天的材料变得更不明显,有的笔画中断或斑驳现象不明显,笔画变细现象仍然明显。

通过比较可见:朱墨字迹的间隔时间越短交叉部位的特征越明显,因为印油或印泥从盖印后到完全干燥需要一定的时间,还未与纸张牢固结合,对后写的文字影响较大,特征越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当印迹完成干燥后再书写时,对后写的书写色料影响变小,特征变得不明显。

2.3 先墨后朱交叉部位特征

(1)在先签字后盖印的情况下,因为在形成字迹笔画时,未受到来自印文色料的任何干扰,所以钢笔笔画均匀完整、无笔画中断或斑驳现象,也无变细或变粗征兆,无印泥拖带痕迹(见图5)。

图5 先墨后朱笔画均匀完整

(2)印泥与钢笔的交叉部位有的可以看出印文与字迹的立体层次,即印泥覆盖于墨水色料之上(见图6)。因为印泥渗透性较差,与墨水色料不易融合而表现出较明显的层次关系,而覆盖于墨水色料之上。

图6 先墨后朱印泥覆盖于钢笔色料上

(3)有的印章印文在笔画边缘两侧出现印油堆积的现象(见图7)。

图7 先墨后朱笔画边缘两侧出现印油堆积

3 讨论

3.1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讨论

(1)钢笔与各种印油、印泥交叉处出现了笔画墨水中断或斑驳的现象,印泥量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当用钢笔书写,钢笔墨水在遇到印泥印文时,由于油水相拒的作用,使笔画中断或呈点状分布。

(2)钢笔与水性印油交叉部位个别的出现笔画因洇散而变粗的现象,即交叉部位的笔画粗于非交叉部位的笔画。其中蓝黑墨水比碳素墨水变粗更明显。原因是水性印油渗入之中使纸张湿润,立刻书写会使钢笔油墨洇散而使笔画变粗,先盖印3 天后再书写不出现变粗现象,也是因为印油逐渐变干,再书写不会使钢笔油墨洇散。所以变粗现象只在钢笔与水性印油间隔时间较短的交叉部位出现,特征的明显程度跟钢笔有关,钢笔下水越流畅的特征越明显。

(3)钢笔与油性印油、印泥交叉部位出现笔画变细的现象,即交叉部位的笔画细于非交叉部位的笔画。原因可能是钢笔墨水主要有染料、防腐剂、粘稠剂等配置而成,是水溶性色料,而油性印油、印泥印文主要由油性物质组成,是油溶性物质。先朱后墨时,由于油水的不相溶性,印油的存在阻碍了钢笔墨水在纸面的渗透,使得墨水无法像在纸面上一样纵深扩散,结果造成在印油与字迹的交界处笔画明显的变细特征。

(4)钢笔与印泥交叉后的笔画上出现印泥拖带痕迹,即在钢笔经过印泥后顺着笔画的运行方向上出现印油、印泥拖带痕迹。这是由于印泥在先盖印时会在纸张表面形成立体层,当笔尖从上划过时,基于物理作用会将一少部分印泥粘连在笔尖上,一旦笔尖接触到没有印泥的地方,附着印泥就会渗入到纸张纤维里,形成了拖带痕迹。

3.2 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是否明显的影响因素

为了考察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是否明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先朱后墨交叉部位特征明显程度与印文色料、墨水色料、间隔时间、等有关。

(1)印油、印泥色料性质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印油、印泥与钢笔交叉时出现的特征不同,明显程度也有差异,这与印油、印泥的色料性质有关。印泥、油性印油、原子印油、光敏多为油溶性色料,色料在纸张表面堆积、粘附,在纸张施胶层的上面,形成的印迹层较厚,形成一层印迹膜;水性印油多为水溶性色料,色料渗透到纸张纤维中,形成的字膜很薄,纸张表面基本上不形成染料堆积,形成的印迹层比较薄,另外不同厂家生产的印章配方不同,色料也有差异。

(2)墨水色料性质

现在常用的墨水是碳素墨水、蓝黑墨水,从成分上分析,碳素墨水是以炭黑为主要原料,加入水溶性苯醛树脂、甘油、乙二醇、石炭酸、甲醛等配制而成,蓝黑墨水的主要原料是蓝色染料、鞣酸、没食子酸、硫酸亚铁等。由于其色料成分的差异,其性质不同,在朱墨时序中出现的特征也不同。

(3)印文色料浓淡程度及交叉部位的多少

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有的特征明显,有的特征不明显,也并不是先朱后墨时均出现上述笔画中断或笔画粗细变化的现象,这也与印油、印泥的浓淡程度有关,也与交叉部位的多少有关。

(4)间隔时间

先盖印章印文再书写文字,若间隔时间较短,由于印文色料比较新鲜,还未与纸张牢固结合,对后写的文字影响较大,采用显微镜观察法观察到的特征越明显。当印迹完成干燥后再书写时,观察到的特征不如前述情况明显。

3.3 观察朱墨时序交叉部位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1)检材往往有多个印文与字迹的交叉处,即使只有一个交叉处,显微观察也会发现有多个部位同时存在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所以,检验时应尽可能全面地观察各个交叉处,比较不同部位出现的特征是否反映稳定一致,坚持以主要特征为主,次要特征为辅的检验原则,进行综合分析,以保证判定结果的准确性。

(2)检验时有条件的话可制作与检材形成条件接近的实验样本,或寻找和送检材料类似的样本,认真观察,细致比较,不能因为个别特征出现就贸然做出鉴定结论。

(3)注意多种鉴定方法的相互配合运用,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相互配合、系统鉴定,得出准确结论。

[1]李彪,等.朱墨时序检验方法综述[J].广东公安科技,2012(1):10-17.

[2]胡向阳,等.运用高倍显微镜判断朱墨时序的方法[J].刑事技术,2008(3):100-103.

[3]徐心磊.立体显微镜在朱墨时序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25-28.

[4]籍海舟,等.通过笔画特征的变化判断印章印文与签名字迹先后顺序[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31-36.

猜你喜欢
印泥色料印文
近红外反射陶瓷色料的研究进展*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浅谈司法鉴定中手工制作硬质印章因盖印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昂贵的“印泥”
关于光敏印章印文鉴定问题的分析
色料减色混合色矢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