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五脏腧穴治疗高脂血症30例

2014-12-25 02:10张慧珍徐杨青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7期
关键词:俞穴腧穴五脏

张慧珍 徐杨青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研究生 南昌330004;2江西省热敏灸医院 南昌330046)

高脂血症主要是以血浆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为表现的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状态,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人群平均的血浆胆固醇水平正逐步升高。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2.9%,胆固醇边缘性升高率为3.9%;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1.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7.4%[1]。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主要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降脂药物的应用,但不管是他汀类、贝特类或烟酸类等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采用针刺五脏腧穴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江西省热敏灸医院针灸科高脂血症患者,年龄34~70岁;男32例,女28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经统计分析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血清 TC:5.20 mmol/L以下为合适范围;5.23~5.69 mmol/L为边缘升高;5.72 mmol/L以上为升高。血清LDL-C:3.12 mmol/L以下为合适范围;3.15~3.61 mmol/L为边缘升高;3.64 mmol/L以上为升高。血清HDL-C:1.04 mmol/L以下为合适范围;0.91 mmol/L以下为减低。血清TG:1.7 mmol/L以下为合适范围;1.7 mmol/L以上为升高。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腧穴治疗。主穴:肺俞、厥阴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痰浊阻遏者加丰隆、阴陵泉、足三里,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肝阳上亢者加风池、百会、曲池,用泻法;气虚血瘀者加膻中、气海、血海,用补法;肝肾阴虚者加太冲、太溪、照海,用补法。穴位常规消毒,选用安迪牌0.30 mm×(25~75)mm毫针行指切法快速进针,留针30 min。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疗程为8周。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l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TC-HDL-C/HDL-C下降≥20%。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l项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10 mmoL/L但<0.26 mmoL/L,TC-HDL-C/HDL-C 下降≥10%但<20%。无效:血脂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5 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2 讨论

中医学中并无高脂血症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瘀血、痰浊”等范畴,由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发生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静而少动、劳逸失常,进而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痰湿内生,浸淫脉道,而致痰瘀阻络。《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长期饱食则可致湿阻中焦,日久聚湿成痰。久病和年老体弱均可致肾精亏虚。肾阳不足则脾失温煦,运化受阻,水谷精微不能从正化,高脂血症也便因此而发。由此可知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虚为主,标实为痰、瘀,病位在血脉。故治疗上应补脏腑之不足,化痰湿、活瘀血,以推动气血的运行,使虚补、痰化、瘀行,从而恢复血运正常状态。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属特定穴之一,首见于《灵枢·背俞》、《素问·气府论》,但不完备。后由《脉经》补充大肠俞、小肠俞、胃俞、胆俞、膀胱俞;《甲乙经》补充三焦俞;《千金方》补充厥阴俞而完善。《难经·六十七难》曰:“阴病行阳,俞在阳”,则是说明五脏有疾多反应在背俞穴,而某背俞穴找到反应点,即可诊断某脏有病(主要定脏腑)。再如治疗脏腑官窍疾病,《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藏刺背,背俞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病治阳”等,说明五脏有病多刺背俞穴治疗。针刺五脏腧穴具有健脾通腑、化痰降浊的功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肯定。

[1]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6-31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猜你喜欢
俞穴腧穴五脏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失眠与五脏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