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2014-12-25 02:10杨锦湄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7期
关键词:俞穴艾灸心衰

杨锦湄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 昆明650021)

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2%,且这一比例还在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数据显示,我国大于65岁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1],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心力衰竭(CHF)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结合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和护理就成为了防治的重点。我科是昆明市重点老年病中医专科,每年都收治许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笔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无毒副作用的艾条温和灸双侧心俞穴和肺俞穴,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12月我科住院患者52例,采用简单的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心力衰竭病程为3个月~20年,均符合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治疗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78岁;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66~88岁,平均年龄7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对症控制感染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条温和灸双侧心俞穴和肺俞穴,每穴灸治15 min,1次/d,双侧穴位交替施艾,共灸治14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1.3 注意事项 在操作前对背部皮肤进行全面检查,如果有溃疡、湿疹和破溃时不宜采用。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左右旁开1.5寸(或约二指宽处),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左右旁开1.5寸(或约二指宽处),选穴一定要准确,否则无效。采用艾柱灸时,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施艾后局部皮肤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1.4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改善心功能有较好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l。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2 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肺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由于原发性疾病的影响和老年人机体应激、调节功能的减退,老年人CHF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对原发性疾病和并发症治疗或防护不当又成为老年人CHF常见的诱发因素。且老年人抗病力差,易感受外邪而发病;病种多,病变复杂,变化快,往往集多种疾病于一身;可在同一机体同时发病,而且互相影响,使病情加重;治疗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治疗棘手,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所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只能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病情缓解临床症状,没有完全控制或治愈的手段。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对中医药的不断重视,现在临床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慢性心衰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3~4],且充分显示了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之优势。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水肿”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导致水湿瘀血内停,所以中医疗法应以温阳化气行水为主。而心俞是心的背俞穴,有宽胸理气、通络养心安神作用,为历代医家治心胸病症之要穴。肺俞是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是“肺气输注之所”。肺与心关系密切,肺主气,心主血,故肺俞可用于与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艾灸心俞、肺俞具有补益元气、益气温阳的功效,可调节脏腑经络,平衡阴阳。艾灸能显著改善心功能和降低血浆内皮素ET水平,从而改善老年人心力衰竭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同时配合做好情志护理,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向患者及家属传授预防知识,消除紧张情绪,避免情绪激动,让患者配合治疗;特别是要注意预防气候变化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它是诱发老年人CHF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文献报道:诱发老年人CHF的因素中呼吸道感染占48.8%[5];做到人文关怀,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知识宣教等;指导患者适当地运动,宜采用室内或床上运动等方式,重度心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量力而行,避免因运动过量而导致病情加重。

总之,艾灸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心衰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方面,中西医各有所长,应扬长避短,走中西结合之路,中医体现了因人、因证施护,异病同护,整体护理的理论,且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增加了老年慢性心衰临床疗效。同时也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及副作用发生,大大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1]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2]陈灏珠.心脏病学[M].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7-426

[3]李欣,魏陵博.艾灸神阙和足三里对老年冠心病心功能影响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9(11):86-87

[4]王茎,曾永蕾,汪节,等.艾灸肺俞、心俞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91-93

[5]吕林英,谢伯雅.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及其防治的启示[J].心功能杂志,1986,8(3):185

猜你喜欢
俞穴艾灸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