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中职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4-12-26 16:18金瑶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计算机英语教学

金瑶

摘  要:根据职业中专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实施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和语言实践的热情,为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施展空间。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辛劳和乐趣,实践着英语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各方面的素质均有效提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计算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09-02

一、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及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课程。这种课程源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杜威提倡“新教育”以来,美国中小学始终比较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他国家也在这方面表达了相同的认识。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用于各科的学习;从狭义上来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

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职高学生英语基础差,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连笔记都懒得记。但是他们也有优点,通过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个性中则对社会的时尚风向表现的比较敏感。

而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它是从自然,社会或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与真实的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老师应该根据英语学科中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能力来组织教学,将英语和电脑操作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有实践性。

三、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具体来说,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1、设计者(designer)。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这种学习通常需要任务学习的方式来实现。

2、组织者和促进者(organizer &facilitator)。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即使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他们的需要,有针对地进行指导,成为学生能够进行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提高积极性,要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等等。

3、指导者(supervisor)。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要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写研究日记,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等。

其次,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可以带来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所处的地位往往是被动的,而语言的习得如果离开了交际的情境和学生个体的直接参与,效果就会变得十分低下。笔者认为,在英语活动中采用小组活动研究是一个最佳方式。研究小组一般4-6人组成,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一次小组活动:

(一)教师组织:小组活动的前提

(二)学生自学:小组活动的基础

(三)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的重点

(四)组际交流:小组活动的关键

(五)教师点评:小组活动的检测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播者的主动地位,由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建议者、资源开发者和指导者。同时,相应地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去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和理论,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固有的接受型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师生关系转变为对话、合作,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与学习。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问题情境阶段。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开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

以The Internet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问:

(一)Have you got a computer at home? What do you often do with your computer?

(二)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very useful? Why do you think so? Please give an example to explain your opinion.

(三)Though computer is very useful, it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 Please name some and find out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因为学生本身就是计算机专业的,所以他们觉得有话可说,平时开口说英语的畏惧感消失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词汇,以帮助解决表达中的困难,讨论过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的很多功能和不利影响,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电脑,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该为人类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服务,尽量排除其对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小组成员碰到很多疑问,包括知识点的疑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并解决了。由此,在学英语的过程获得的成就感成为他们以后学习的良好动力。

2、表达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开辩论会,研讨会,访谈,展板,墙报,多媒体展示等等。

以多媒体展示为例。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已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并且对娱乐的话题很感兴趣。针对他们的这个特点,可以要求他们以music 或movies为话题,自己制作课件并展示。结果,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首先学习、研究、讨论并确定本专题的资料内容和展示方法,然后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搜集资料或制作课件。他们先在书籍,光盘版百科全书和互联网上进行文字和声像资料的查询,下载,之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定稿,然后用powerpoint或flash做了课件,进行了资料系统化展示,资料讲解训练,最后将所有专题资料汇集到网络教室服务器。在展示讲解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生词,但借助图片,动画,电影片段和英文说明,还是清楚生动地表达了各自的主题。

课件展示是一个结果,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英语资料,这大大提高了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各小组都想展示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竞争学风,这些都是比英语知识本身更重要的。

五、结论

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也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搜集,筛选,澄清),组织信息的能力(概括,分类,系统化),传递信息的能力(讨论,撰写,宣讲),为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了施展空间。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学生们体验着探究的辛劳和乐趣,实践着英语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正如学生字所体会到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所提高的决不仅仅是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习个体与学习群体的学习活动相互结合和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以激活创新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将带给课堂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将带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学习精神和愉悦的学习心态,并将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应俊峰.《研究性教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3] 袁昌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12)

[4] 刘国银.浅谈英语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5)

[5] 张正东等.《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胡永生主编《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范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7] 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计算机英语教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