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艺术

2014-12-26 02:41黄前军曾光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激趣小学数学

黄前军++曾光平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兴趣才是学习的内驱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以获得必需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激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81-0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兴趣才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是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究。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把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转变成他们求知的欲望。本文,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境,以情引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问题放入情境之中,再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乐场情境,他们一下子就会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并且根据经验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数的个数太多,写算式太麻烦”顺势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就获得了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二、巧置疑问,以疑诱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探疑才是教学的真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在《观察物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物体的某一个面,让学生大胆猜测是什么物体,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完整的物体。并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前两次不能确定物体原本的模样?我们应该如何观察物体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这两个充满悬念的问题,自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实现了“无疑—质疑—释疑”的认知转化过程。

三、巧用学具,以动助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强化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也是架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是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良好途径。

在《摆一摆,想一想》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准备的4个圆片和数位表,动手摆一摆,体会相同的圆片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数不同。圆片的个数不同,摆出的两位数的个数也不同。摆好后思考:“怎样摆圆片,能让摆出的数不重复也不遗漏?圆片的个数与摆出的数的个数是什么关系?”并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这一系列动态教学活动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摆数的方法,发现了圆片个数与摆出的数的个数间的关系。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用包装,以新凑趣

对事物充满好奇是小学生明显的生理特征,他们总希望能够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为学生制造神秘,必将强有力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认识几何图形》中,教师这样介绍球: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爱跟它玩。它能跳也能滚;它能拍也能踢;它的个头有小也有大;它的身材圆溜溜。大家来猜猜它是谁?这样的介绍新鲜又有趣,猜的时候他们必定会根据教师描述的特点进行,这样既投合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加深了他们对球的特征的认识。

五、巧用媒体,以真强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的应用也逐渐普及。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采用了图、文、声并茂的信息刺激着学生的多个感官,将抽象化为具体,可以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使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时、分、秒》中,要求学生认识1分钟=60秒,生活中学生不易观察出1分=60秒,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用一个超大的钟面,用多媒体播放出“秒针转动一周,分针刚好转动一格”的动画,让学生如实地观察到1分钟=60秒。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真切地学习了知识,还起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六、巧玩游戏,以乐促趣

儿童教育家胡叔异在《小学游戏教学法》中提出:“儿童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游戏。”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6的乘法口诀》教学的巩固练习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数青蛙(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一直数到6只青蛙)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已获得的知识,还保持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况和学科特点,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 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以获得必需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2.

[2] 《小学游戏教学法》胡叔异.

[3]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编译.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激趣小学数学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