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4-12-26 22:04胡军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朗读

摘 要:美读,简言之就是“有声有色地读”。从目前中小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在读课文时还停留在唱读,一字一顿读状态。可以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唱读拖腔拉调,念读呆板,实在不能发展读的能力,更不用说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

关键词:美读;边读边想;朗读

一、教师研读,领悟情

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我们教师在每上一节课前,都要反复地研读教材,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懂、读顺、读通,注意适当的停顿、语音的轻重、合适的过渡等,全面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设身处地地领悟内容美、语言美。只有让文章打动自己,自己才能去打动学生。只有从文章中找到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才能真正地美读课文。

如,课文《小露珠》,在小露珠消失时,太阳公公发出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小”,大家都依依不舍,向日葵“点头”,白杨树“招手”,喇叭花“吹着乐曲”,都希望把小露珠“留住”,我们教者在朗读时要能体现出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人性化的感情。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学生才能被老师感染而激发起美读文本的欲望。

二、教师范读,体验意境,引发共鸣

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还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如,教学《石榴》一课时,我范读后,学生好像都陶醉了。有的说:“听了老师的读,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由于老师的范读,美的语调,美的情感,美的音质感染了学生,他们的眼前不再是一排排的语言文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事物,每一个事物都能引起学生美好的联想。

三、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感悟意境

朗读是一个把无声音的文字转化为有声音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凭借想象来实现,而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也需要这个过程来实现。

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每读一句诗,学生的脑海里不难形成一幅幅画面。学生就会把画面上的景色和自己能体味到的诗人感情融合到一起,走进这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在这境界中,能感受到美、认识美,进而理解了美。

四、借助辅助手段,营造氛围

在指导学生朗读前,教师不妨用一些和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的录像、音乐、图片等,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或者是让学生回忆过去亲身体验过的生活,来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和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前进入角色。

如,《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我就要求学生上课前准备一些水果,让他们闻一闻,让他们体验秋天的气味,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可以让孩子们读出情来。

五、“演读”,体验情感

“演读”就是表演地读,让学生模仿文中角色,原汁原味地朗读、表演,直接体验,使学生的脑、手、脚、眼、嘴真正动起来,隔入读的氛围,直接与文本对话。

表演读一般可以分为单组表演和多组表演。“演读”方法特别可使用于低年级学生,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朗读,恐怕用不了几分钟他们就不耐烦了。

六、点拨评价,化解难点

教师的适时点拨评价,对提高学生的美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点拨关键在于导,这就要求教者要研究导的方法、导的规律。

如,朗读《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体会狼和小羊的不同态度和语气。狼第一次说的话,要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狼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蛮横无理、怒气冲冲的语气。小羊第一次说的话,要读出据理申辩和小心翼翼的语气;小羊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极力申辩和着急、害怕的语气。在经过这样的点拨后,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挖掘文字中的深层意蕴,真正美读课文。

总之,美读是一种蕴含多种内部心智的活动,是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美读的指导,让课堂书声琅琅,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的教育。

参考文献:

张晓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读艺术[J].广西教育,2012(05).

作者简介:胡军,男,1970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小学,研究方向:学生读和写。

猜你喜欢
朗读
基于朗读样本的高职英语学习者个性化诊断研究
让朗读彰显无限魅力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