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2014-12-26 15:14张建福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对策

张建福

摘  要: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学生厌学现象,文章分析了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专学生;厌学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26-02

一、进入中专学校上学的学生,由于诸多原因使不少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具体表现在对学习丧失信心,失去了学习兴趣,有的甚至形成了“混日子”的厌学心理。因此,教育和帮助这部分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其走出误区,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是中专阶段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摆在广大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一个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娇惯,不让其受苦思想,加上年龄不大,只想让他们在学校里长长身体,度过青春期。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凡是需要经过动手、动脑或需要经过一番努力能够做到的,他们宁肯放弃或是家长帮助他们避免。在学习上一旦遇到疑难问题就打退堂鼓,懒得去想去做,于是就照抄作业。久而久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越积越多,问题成了堆,自以为无能为力了,不想学也不愿学了,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2、自身基础比较薄弱,底子薄。由于学生对学过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运用的不灵活,往往在学习新内容、接受新知识时摸不着头脑而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意志薄弱,信心不足,越来越感到难以进行下去。日复一日,随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畏难厌学心理不断地产生。

3、有些教师追求所谓的绩效考核,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违背教育规律,忽视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施加压力,使其超负荷运转。这样,一是使一部分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差生,由于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当学习遇到困难时不能正确的对待和认真的分析。因此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信心。二是当前普遍存在的学习内容增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差生更难以承担,更会使他们以一种消极的心理对待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很难感受或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使学习的信心、意志等方面大受影响,便产生了“你越让我学我偏不学”的逆反心理。

4、一定环境的影响,如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虽望子成龙,但缺乏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子女放纵娇惯,使其从小养成任性、固执、听不得半点意见或忍受不了丝毫委屈的习性,他们感觉在学校里受束缚、不自由,从而学习不专心、不刻苦,学习成绩下降后更无心学习,而“人在曹营心在汉”,恨不得马上离开学校。

二、针对学生厌学情绪,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慎重地、并有针对性地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而心理调控,才能矫正这一心理障碍。具体对策是:

1、明确学习目的,强化专业引领。要帮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使之认清专业学习对今后就业,生存发展的意义。要帮助他们强化专业认识,在当前形势下就业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意识,使之学会战胜自我,学会排除困难,不断进步;还要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走成才之路,为实现我的梦中国梦而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技能,掌握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激发学习热情,体验成功乐趣。成功是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的最有效的途径。对学习上的差生莫过于“成功”更能激励他们去追求成功而努力了。对这部分学生,就要从根本上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一是给学生讲明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是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意志坚强者会愈挫愈勇,会把挫折看作是是一次考验的机会,会查找原因,接受教训,努力自强,以便取得成功。教师在讲课时尽量创造条件,启发,引导他们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并在以旧带新、以新带旧的学习中吸引他们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有效地参与,使他们从中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二是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体育比赛、才艺比赛、技能比赛等,引导他们参与,增强竞争意识,把他们强烈的争胜心、好奇心引导到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三是成立专业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不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给每小组中安排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带动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增强事业心,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真正热爱学生。一是深入了解学习,及时给他们帮助,真正和他们交朋友,真正的爱他们,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既是他们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由于老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让他们感到温暖,而且极易接近老师,当他们一旦感受到师爱时,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就可避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二是教师对学困生要有极大的耐心、宽容心和同情心。在教学过程中不急不躁,以满腔热情引导他们共同参与课堂学习,相信他们能与其他同学一样可以学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三是建立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格局,尤其要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因为家长对子女有很深的感情,也了解情况,只有充分利用平时与家长的联系所获得的信息,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4、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减轻学生的负担。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对学困生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尤其注意对学困生提出具体的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要求的指导,进行不同题目的检测,根据他们的基础提出适当的要求,及时查缺补漏。二是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由于学困生有自卑感,因此说话要注意说话语气,不讽刺挖苦,不训斥惩罚,对他们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三是培养学生自觉独立学习、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上的不良习惯和被动的学习态度,自学能力较差。因此,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指导学生掌握课前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做好课堂笔记,便于课后复习。四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差异,重视作业的辅导,通过检查和交流,了解其掌握知识的情况,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总之,学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表现也极其复杂。但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落后也是暂时的。只要教师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厌学形成

的原因,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相应的补救措施,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矫正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成功地走出困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丽南.高职生中厌学现象分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

[2] 陈  强.中小学生厌学情绪根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1).

[3] 马思媛.中职德育如何贴近学生实际.中国教育报.2005-1-28(2).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