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何去何从

2014-12-26 09:09方志英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困惑问题研究设计

方志英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问题研究”的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的困惑,各种考试中体现得很少,教起来费时费力,在目前分数论仍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它该何去何从,笔者试从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问题研究;设计;困惑;何去何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51-01

从2004年秋季开始使用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与湘教版、鲁教版对比,人教版独有的一个创新点,就是在每章节后有一个“板块”,这个“板块”就是“问题研究”。

一、“问题研究”的设计

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深入学习研究、领会教材中的“问题研究”,发现“问题研究”设计精心,它们是围绕各章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从选择的主题中看:一是学生感兴趣的前沿问题,二是启发学生探究具备一定的思维价值的问题,三是有一定实践性的问题。

从其特点表现看:第一内涵丰富,选材广泛,且议题集中;第二具有结构性、整体性功能;第三对时间的要求较长;第四需要较为周密的计划和一定的组织工作。

从“问题研究”的理念看:旨在引导学生不但要关注问题,还要关注研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实践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与同伴合作与分享,出发点很好。

二、“问题研究”的困惑

是否为高考要考的内容?从课标、考试说明来看,它们属于高考范围。课标明确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但仔细分析课改以来全国各地近几年的高考、会考题目,也有所体现,但总体体现偏少,有些年份甚至没有出现。所以大部分学校抽几个问题来研究,有些学校根本就没上过“问题研究”课。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展开教学?从教材教学的时间安排来看,每章节后的“问题研究”都是一课时,而大多学校一周地理就2课时,根本没有时间完成“问题研究”课。据笔者了解,在从事一线教学的大多数教师未能做到。前面提到的“问题研究”的特点表明:做一个“问题研究”需要精心策划、周密准备,时间要求较多。“问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单从分析问题来看,就要求学生事先查找资料,并对查找的资料进行筛选,留下有用的资料来分析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课余花一定的时间去完成。

此外,对“问题研究”笔者还有许多困惑:是否都是针对本章内容的总结与提高?我们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没有实际的调查怎能如实的反映真实的情况。是否代表课程改革的方向?

三、“问题研究”何去何从

“问题研究”最重要的是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具体解决某个地理问题。因此,根据我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问题研究”不能占用太多的课时,一般放在学生假期集中完成,即以“问题研究”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个学期快结束时,把“问题研究”集中起来,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心的且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真正掌握“问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案---方案筛选---方案实施---问题解决,即所谓的“授人以渔”。下面以必修2第二章的“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为例来加以说明:

1、分析准备阶段(假期开始前完成)

(1)背景分析。学生刚刚学习过有关城市地理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且本身居住在福州大城市里,对城市的发展状况及其前景有较深刻的认识,利于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可以去福州市规划局了解参观,开展“福州市地域结构的类型及其规划发展的方向”子课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开展“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的研究。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福州市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况(城市形态、地域结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通过组织学生对福州市规划局的参观,培养学生对资料的采集与分选的能力;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查阅、搜集整理资料,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现实运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3)活动拓展。组织学生参观福州市规划局,探究福州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规划状况,根据搜集的资料信息,提出自己对福州市规划的思路等。

因为我们是以“问题研究”为载体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在此阶段,教师要按要求填写好“地理研究性学习开题评审表”,初步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协调好小组分工并制定研究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相应的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假期间完成)

(1)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分工。(2)学生根据各自资源搜集、记录、整理资料。(3)根据资料在福州市空白图上简略绘制“福州市不同地段房价等值线图”。(4)根据绘制的房价等值线图找出高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状况及家庭成员生活、工作、教育、医疗、交通等各方面的因素,总结出自己家庭的购房意向。(5)探究选择住房的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6)个人撰写小结(上交指导老师),小组撰写课题研究成果(答辩用),制作PPT课件(研究性学习汇报用)。

在此阶段,小组长和指导教师分别填写“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过程评审表”“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监控表”,有效地保证“问题研究”的质量。

3、总结评估阶段(新学期第一周完成)

在新学期的第一周举行班级报告会,邀请相关教师作为评委,听取各路“专家”的报告和答辩。指导老师再根据个人小结和小组答辩,认真填写“地理研究性学习结题评审表”。

每个班推选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参加学校的汇报并评选。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问题研究”可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并且学生可以体验到“问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也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但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问题研究”的教学是否有更好的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实践。endprint

猜你喜欢
困惑问题研究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