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2014-12-26 15:29汪学军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汪学军

摘  要:英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笔,记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有时可能是课堂上讨论过的一个话题,有时可能是对所看过的英文作品或英文电影的体会、评论,有时可能是对一次集体活动或任务完成的记录等。

关键词:英语;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90-02

一、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情况

英语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责无旁贷应当承担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然而,目前英语教育中应试教育仍然占主流,课堂教学中,英语学科教学的工具化倾向明显,学科的育入功能经常被忽视,有的地方对人文教育也采用灌输的方法,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硬教条,达不到启人心智的目的,把人性的一面忽略了。如果在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中,唯一的指挥棒指向了高考应试,没有人为学生指点迷津,引导他们去发现人生的真谛、去追求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英语教学如果舍弃了“人文素养”,也就舍弃了语言教学的精髓本质。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一方面,或用“做事”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 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人文是一种精神文 化,泛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具有一种力量,可以 激发人的动机、热情、创造性和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可以对人和人的社会生活进行合理、有效的导向,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使民族凝聚,使社会形成有力的整体。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并配合环境熏陶,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和做学问成功的功底。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使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棉的素养得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学论的特征之

三、是培养一种完善的人的教育

目前,如何将新《课标》要求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变教育教学观念,而且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式、教学行为等,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1、在教师角色的转换方面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当教学理念有新的发展和方向时,教师也要随之在角色和定位上进行相应的转换。在教学整体过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监控者,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心理与精神的支持,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发展语言能力,体验成功,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还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观察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能时刻体味到一种温暖与关怀,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有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2、在教学方式方面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和师生交流。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内容,设计出各种交际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习得语言,又学会用英语做事,并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任务可以围绕教材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来设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和讨论等形式获得更详尽的知识;并通过陈述、讨论和交流展示才智和潜能,拓宽知识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把语言教学活化为语言交际,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即“学会做事”。设计的任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任务中的问题要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即跳一跳就能够得上的地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提高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多元价值。

学习掌握阅读策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调整教学策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1、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教会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了解语篇体裁,分析语篇结构,从关键词中整合语篇的内容、主旨、观点、作者态度、作者意图等。2、教师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并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猜测词义等),来捕捉所需信息,提高阅读速度。3、教师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其知识面,感受文化熏陶。4、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补充英语读物,让他们读一些简单的原著,鼓励学生订阅一两份英文报刊,如《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英语世界》等,让他们阅读上面的新闻、故事、小说连载,不要只做同步练习题。通过大量阅读这些内容丰富的英文作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隋、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精神面貌等,形成跨文化意识,培养人文素养。

第三用诗歌、音乐教学,陶冶审美情操。诗歌是语言的极致,英语诗中有朗朗上口的韵律,有跳跃的词汇,诵读时,抑扬顿挫,似在音韵中舞蹈,妙趣横生。在中学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背诵一些原版的英语诗,并注意督促检查。这不仅可以增加英语语感,而且可以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美感。同样,音乐是心灵之谷流出的泉

水,它可抒发感怀,舒缓心情,许多学生都喜欢听。

第四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写作方式。英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动笔,记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有时可能是课堂上讨论过的一个话题,有时可能是对所看过的英文作品或英文电影的体会、评论,有时可能是对一次集体活动或任务完成的记录等。学生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写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等,可以是诗歌、散文、短剧、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后,评出词汇最丰富、内容最充实、观点最新颖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欣赏。教师也要让学生经常写日记,用英文记下生命中的感动,但教师没有翻阅其日记的权力。于是,学生就能在自由的受尊重的关怀中书写丰富多彩的篇章,从而发展他们完善的人格。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