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主体教育与思想品德课教学

2014-12-26 16:01邱炳荷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激情意识教学

邱炳荷

摘  要:主体教育思想,实际上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功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主体教育;教学;意识;激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03-01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主体教育思想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立足教材。形成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教材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具有“活泼性”风格。教材的这一特点为我吗进行主体教育提供了契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在施教过程中,让学生预习教材,养成一个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并设计提出一些新颖又有一定价值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去分析、回答,得出结论。学生从这一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课堂上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实施教学,排疑解惑,变教材的可读性为可教性,学生的思路就能随教师的讲解去拓展知识面,使得师生在认知上融为一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把这种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意识称之为“自力学习意识”,即形成学习主体意识,自主明确学习目的,自觉参与学习---认知过程。在学习中实现一般发展。

二、课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热情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科学,它的教育教学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是学生主体参与的最佳场所。充分创设课堂最优环境,使学生主体参与得到充分体现,这是主体教育思想渗透于思想品德课的关键,也是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那么,如何创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最优环境呢?

1、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行为来源于意识,并受意识的制约。课前,我已注重了学生“自力学习意识”的培养,上课时,学生基本上处于“待机”状态,期盼着教师讲授新内容,解答新问题。因此,新课的导入,尽可能激发其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情感。

2、构建学生的参与环境。不同的环境可以塑造不同的人的性格、气质,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和诸多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新教材内容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讲精讲,把较多的时间用来组织学生读书、讨论、分析,提问并解疑,让课堂教学的“民主”气氛真正浓起来,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吸取知识营养,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3、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年龄、性格、气质、爱好诸多不同,课堂参与的能力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区别对待。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鼓励其“个性”发展。应多鼓励,少批评。对语言表述、观察分析等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务必多让他们参与讨论等活动;对胆小的学生则在小组讨论中多让其表现自己;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提出较高要求。总之,课堂中,应多创设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表现自己的情境,培养其积极参与的激情和能力,达到主体参与的作用。

三、课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水平

课后的社会实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主体参与思想的升华和参与能力提高的理想场地。改进思想理论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的是用所学基本观点和原理指导自己参与社会实践与分析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后备课,让学生课后有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课后参与不是学生物计划吴目的的简单调查、访问,而应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搜集资料、办墙报、讲演、写小论文等活动。教师要精心组织,合理配置,使不同个性、不同智力、不同志向的学生都能程度不同的参与其中。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必要时和学生一起活动,至于每次活动如何进行,采取什么形式,作哪些准备,达到什么效果等等,应由学生自己打主意想办法,使“自我管理意识,自我评价意识,自我完善意识”得到充分体现。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认真总结,总结的本身就是一次学生参与能力的检验和提高。

猜你喜欢
激情意识教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