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利用微课快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4-12-26 17:25董弟林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一节课教研教学资源

董弟林

摘  要:微型课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课堂教学形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改进教学、评估教师发挥其应有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推广;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37-01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以微课、慕课、公开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倍受业界瞩目,微课,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教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微课程也叫“微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微课程的研发主体是一线教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当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广大教师和学生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合理设置时间,促进教师丰富经验积累

微课录制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有相关的教育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人们接触一个新鲜事物时在10分钟以内注意力最为集中,最符合人类认知特点。微课的内容一般是解决一节课中的某个问题,比如要解决一节课中的重难点、疑点,教学内容非常精简从而一击直捣要害。好的微课通常是讲解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各类考试真题、模拟题等等,课外需补充知识点,专题,模型的建立较多,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利用微课这种模式既节省了时间,又解决了问题。很多年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其实也和学生一样容易在教学重难点上把握不清,通过观看微课可以参透些经验丰富教师在解决问题上的一些独特见解,相当于这些老教师一对一地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进行帮扶,可以迅速积累经验。

二、展示微课讨论,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中学的教研活动开展了几十年,虽然对教师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教师圈”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圈子”来说是非常固定的,为了顾及其他教师的面子,很多教师在评课的时候往往主会刻意地“忽略”被评课教师授课时的缺点,说一些让人听着舒服的优点,这样教研活动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因为你的缺点在别人嘴里被说成了优点,越评课,教师教学水平越低。微课只要恰当地利用好就能很好地解决此间题,比如:将教师录制的微课挂在网上让其他教师和同学匿名评价,这样往往“真言”就出来了。不但教师在观看的同时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而且因为资源库中每一个微课下面都有一个评论区,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上面说到的问题,对现有教研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最终真正地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三、微课分类梳理,助力教师归纳总结

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大多足以符合教材编制的单元为单位开发的,资源的名称都是第几章第几节,资源主题和特色无法看出,只能将45分钟的视频看一遍之后才能学习到这节课的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这样就造成了教师们使用上的不便,浪费了很多时间。

微课的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微课资源的名称设置可以直接以问题的名称命名。根据分类的维度、依据、课程的名称和类型不同,我们可以将微课资源按照上下两个级别分类,上面的级别是按照学科分类,然后在这个学科内按照问题归属再分类。还可以按照课堂教学方式来分类。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数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为了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操作,可以按照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小组合作学习类、讨论类、试验类、主动学习类、答辩类、讲授类、探究学习类等。当然一节微课或许不仅仅是属于哪一类的,有可能是同时属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类型的“复合类别”微课,所以这种微课分类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现代教学方式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四、微课充实扩展,增强教师教学的系统性

微课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不同,它是为解决单独的问题而出现的教学资源,因此就注定了微课资源不是统一完整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们可以利用各个微课中的内核,经过自己的巧妙加工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带有教师自己风格的、主题突出、内容完整的一节课,而这就是所谓的微课扩展性。而微课的扩展性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教学设计、素材都可以随时修改、随时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当前硬硬资源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教师就在这种动态性的变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不断成长。

总之,微型课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课堂教学形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改进教学、评估教师发挥其应有的独特作用。激活教师的创造热情就是激活教师的成长,可以将教师的思维习惯引导到教学研究当中来,形成成就感和自豪感,让教师成为教育生命成长的主体,,微课可以为教师创作提供一个现实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补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把微型课利用起来,充分锻炼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技能,搞好我们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一节课教研教学资源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