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把好脉

2014-12-26 20:39梁春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策略

梁春梅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爱好和欲望。教师走近学生,参与其中,把握情况,适时点拨,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关注个体资源的显现,促进群体认知深入发展。

关键词:小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17-01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时代主题。于是,当前语文课堂一改往日“读书少、感悟少、提问多、分析多”的阅读教学怪病,而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线,借助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有效合作学习形式,成了最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天堂。然而,“物极必反”,笔者发现,由于过度强调“主体性”、“讨论合作”、“尊重学生”等,课堂合作学习出现了一些症状。

一、症状篇

1、学生合作无效或效果甚微。“蜻蜓点水”式的小组合作,往往在学生正渐入佳境时,教者却因安排时间已到,宣布程序结束;有时出现小组讨论合作表面热闹却离题“万里”的现象;更司空见惯的是,每到小组合作时,几个学生唱主角,其他人表情麻木……这些走过场的合作,效果可想而知。

2、教师无所事事或装装样子。不少课堂常出现这样的局面:讨论题一出,几人一组围绕主题讨论起来,教师则静观其动,这儿看一眼,那儿听两句,犹如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游离于课堂之外。

3、合作学习成了“万金油”。简单的、复杂的、有价值的、无价值的,不管有无必要,“请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有的一堂课甚至会组织几次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真的成了“万金油”抑或“狗皮膏药”?

二、处方篇

1、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新知识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语文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信息交流量大,渠道多,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互启互发,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思维练习,发展智力的目标。例如:在课文拓展延伸的时候,可以适时的讨论合作,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新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

课堂表演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需要学生展示时,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表演,培养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做人品质的培养。

2、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我们教师巧妙的安排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都有所参与,从而体会参与乐趣,分享成功。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不同的任务,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合作学习之前,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此时教师可以有意与“学困生”说些“静静话”,了解他们思考和讨论的情况,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学习时茫然无措。有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合作学习中学习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争辩、共鸣。这一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不能让这一活动成为某些学生的“一言堂”。此时,可以由组长安排,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先说出较为简单的观点,再由成绩好的学生予以肯定,加以补充。这样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从而激起思维的碰撞,实现共同发展。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3、教师要选好组长,发挥组长的积极性。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迟疑不动,或盲目行动,不能进行较好的合作。因此,选拔一个组长至关重要。组长可以起到组织和督促的作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要做细致的分工。组长负责组织治理工作。这样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注重关照配合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活动。组长在课堂中把本组的探讨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同时在小组学习中,组长要在组内定期轮换角色,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4、教师要适当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听、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作互动方式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爱好和欲望。教师走近学生,参与其中,把握情况,适时点拨,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关注个体资源的显现,促进群体认知深入发展。同时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答案,不管别人回答的如何。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去尊重他人。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向“权威”说不。在肯定别人观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疑。假如有疑问,立即追问为什么,不要因害羞而默不作声;有不同见解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要勇于补充,与他人共享。学会质疑,对于促进学生深入研究问题,把握学习规律,以及学生的自我提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的学生有时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发言总是片言只语;有的说话不够简洁,偏离。第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