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学有效创新

2014-12-26 21:01马明臣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开放创新教学

马明臣

摘  要: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大脑,以人的发展为本,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开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26-01

面对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已经渗透于各个领域,科研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学习创新都离不开创新能力。中小学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未来发展相当重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开放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一些探讨。

一、开放教育观念,创设开放情境

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以讲授知识为主,阻碍学生创造力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的,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思想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手段开放五个特征。其体现的是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性,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不可否认开放式教学调动了师生两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充分显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那如何开展开放式教学呢?

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中的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的教学方式和过程,共同发展符合学生发展、成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开放式教学,教师应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模式。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好的情境” 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是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起因,是学生实现创新的条件。而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面对疑难情景如何搜集加工资料,最后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意识,把单向信息的灌输和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合作寻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自主探究,学有所获;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激励,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极高的兴趣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陶冶情感。

二、开放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开放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开放学生思维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念,扩大创新视野,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创造性活动,开发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

1、大胆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出问题就是思维的火花,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

2、引导学生乐于合作

创造性人才除了具有个人的努力钻研及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具有团结协作、互助互进的基础素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较多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共同探索使学生互助、互为、互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各展其长,发挥集体的力量。

3、重视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图示就是从一点出发,向思维空间发出一组射线,犹如夜空中一道道闪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正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造就创造型人才至关重要。

三、创设开放性实践活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直观性教学和动手实践情境都能直接刺激学生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开展开放式教学顺应了课改“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一方面,数学开放性的实践问题教学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新的办法或策略,达到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在探究问题、交流与合作氛围下的群体思维活动,促进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激活内驱力,更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猜想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迸发创造的灵感。教师经常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思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逐步渗透和培养他们“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把实践活动引进平时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开放式的教学正不断地进入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大脑,以人的发展为本,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开放创新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