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地图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2014-12-26 05:50陈萍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思维模型教学

陈萍

摘  要: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前教学现状,为达到一定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原则。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43-01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前教学现状,为达到一定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原则。更具灵活性和导向性。在现代中学地理教学中,把握好这种策略不仅可以使教学显得更轻松,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必然大大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文中就如何有效突破地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高中地理地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明确地图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进行地理地图教学,必须对地理地图进行分类。按地图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前者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后者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人文地图),必要时还可分出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环境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貌、气候、陆地水文、海洋、土壤、植被、动物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门还可细分若干图种;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政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经贸易、文化、历史等部门专题地图,每一部分也可细分为若干图种;环境地图包括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疾病与医疗地理等部门专题地图。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地图与专用地图,专用地图包括航空图、宇航图、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教学图等。

2、教师要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地图和地理教学的结合,应该是精彩的,但在教学时又不能以地图教学代替有关的文字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地理教材图多,有时一课内容会有五六幅图,要如何利用这些图片教学,什么时候插入图片教学,如何插入,都是有许多教学技巧的,而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对可能的突发现象。

3、地图教学要有针对性

地理教学中涉及地图的地方非常多,其所反映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一些地图反映的是教学重点,而一些地图反映的就不是重点,而是对教材内容的说明。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一幅地图进行详细的讲解、说明,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地图所反映内容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来选择运用,否则就有可能冲淡文字内容的教学,也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入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此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三、地图教学的意义

地图教学的总体重要性和意义前面已有综述,下面我就仅从地图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方面阐述一下。地图教学其实在学生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得到强调,但是随着高中地理学习的开始,地图扮演的角色也已经越来越重要。此外,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亦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度。而地理教学中涉及的思维从大的方面来讲无外乎就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

1、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化思维

地图并不是“真山真水”,而是一种地理表现形式,是一种符号,这些符号用来表示“真实存在的山和水”。比如中国地形图中对长江、黄河的表示就是用两条曲线代表的,其中当然是没有这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因为它们是抽象的,只是表现除了两条河流流经的省份、地形区域、弯曲情况等;再如等高线图、景观图等,这些都是对地理事物的概括。因此,在利用地图的时候,学生势必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抽象思维,也就是说,地图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抽象化思维。

2、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

地图既然是抽象化地理事物的形式,那么在培养学生抽象化思维的同时,地图对学生形象化思维的培养也是一样重要的。

地图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的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图片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它是一个特殊的“动态”过程。地图首先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会使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动态思维。例如,用中国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系水文特点时,学生综合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就不难得出三峡大坝位置的选取原因(山区水流湍急,水位落差较大,水力丰富,适合发电),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原因(平原地区水流平缓,适合灌溉)及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的原因(长江中下游水势平缓,水面开阔,且流经省份较多,便于经济活动往来)等。在这里绝大部分学生进行的就是形象化思维。上述结论的得出并不是经过逻辑推理得到的,而是利用地图的有关信息得出的,因此,通过抽象了的地图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维

地图是一种图形模型,它在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作为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维。

教材的地图模型,内容丰富多样,每一张图都可视为一个具体模型。从这些模型的研究对象上看,有状态模型,如政区图、地形图等:有过程模型,如各类经济联系图,资源分布图,气候图等。这些模型都为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维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比如对于生活区、工业区、农业区的分布是否合理,就要综合气候类型(考虑到季风等问题)、地形、河流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这就是多种模型的综合运用。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再遇到相同的问题,学生们就会生成一种判定模型,从而快速地进行分析和解答。

应用地图可以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等。

猜你喜欢
思维模型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