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问启发思维

2014-12-26 05:50于凤敏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数据结构注意力思维

于凤敏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提问,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启发式提问;数据结构;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73-01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和大型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认为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不好学,不知道该怎么去学,学了又不知道有什么用,该怎么去用。这给《数据结构》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对于理论性这么强的学科来讲,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难长时间集中的,当发现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课堂提问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而如果能够巧用提问,不仅能够提高注意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锻炼是十分有效的。

一、要正确理解“启发式”提问。

启发性是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能够促进学生思维,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据结构》的学习中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数据结构》作为同学们新接触的一门课程,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就像基本概念中数据结构的基本术语,很多老师会对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数据?结点指的是什么?初等项是什么意思?等等。学生遵循教师的问题,很快就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数据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事物采用计算机能够识别、存储和处理的形式所进行的描述;结点是数据结构中讨论的基本单位;初等项是数据中有独立含义的最小单位。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的气氛是上来了,但真正的效果是怎样呢,答案都可以直接从书本上找出来,大声念一遍就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本调动不起来,既没有很好地掌握概念,更不用说思维的训练。

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同学们的思维,概念相对容易掌握,没有必要再去死记硬背,同时也能做到举一反三,在看到其他的数据的时候,就能快速的进行判断与分析。

二、面向全体,各得其所。

课堂提问时学生不可能都有回答的机会,但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因此,问题的设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设置的问题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还应兼顾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置的问题不能让学生可望不可及,应在用力后能达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效果。提问不能只追求课堂气氛,优秀的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总能做出反应,而作为老师则不能把问题只投向这些优秀的同学,把大多数同学冷落在一边,这样一来会产生两极分化的极端:优等生上课兴趣盎然,而其他学生则无精打采,对提问心不在焉。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同学,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设计,让水平高的同学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水平较低的同学则回答难度小些的问题,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形成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课堂提问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提问的时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指点,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表达。

教师提问时忌形式主义。如果只注重形式,仅仅为了提问而提问,不注重所提问题的价值和作用,那么就会失去提问的意义。要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每一学生的学情,问题设置也应立足于整体水平,优劣兼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并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让所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主观能动地思维,营造集体思考氛围。

三、提问要讲究层次,既拓展又深入。

人类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规律性是由易到难,教师课堂设问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从简到繁,逐渐向外拓展,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按“问题—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产生—再研究”阶梯式递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根据学生的现状,把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成有联系的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在完成小问题后既有“成就感”,又增强了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将思维训练引向深入。

教师在设计层次性的问题时须忌重复提问,因重复提问往往会前后表述不完全一致,这样使学生在听取问题时注意力分散,容易养成听讲不认真的习惯;同时由于问题的简单、机械的重复,容易使思维停滞在某个点或某个层面、环节上,不利于思维的拓展与深化训练。

四、随机应变,抓住思维的火花进行提问。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成长历程不同,导致认知经验、智力等个体差异,师生沟通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火花,使得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会与原来设计好的有所差异,从而产生新的教学环节或内容,这就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体现。这种动态生成性在提问环节中也会出现。教师课前不可能预设好所有的问题,因为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疑问(包括误解和争论引起的),往往出乎教师意料,这些问题又带来新的问题,新问题又给学生思维以新的刺激,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机应变,提出生成性的问题,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总之,提问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提问也是一门学科,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也应做好课堂提问,让学生在回答与思考中进行有效学习。

猜你喜欢
数据结构注意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让注意力“飞”回来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为例
TRIZ理论在“数据结构”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