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

2014-12-26 05:50张介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蜜蜂情景课文

张介平

摘  要: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阅读指导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75-01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汉语言文字既表意又传情。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而在教学中要强化阅读的作用,读中含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奥与美妙,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指导学生在诵读名篇佳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很多,文章词句优美,语言规范,生动形象,加强对这些文章的诵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少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如教学小说《最后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时,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反复诵读,并组织评读,学生便能较好地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尤其是其中的“‘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一句,通过诵读,学生便能把两个破折号的内涵作出正确理解:那是由于感情过于激动,喉咙受阻所造成的语塞、停顿。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清晰地感悟到韩麦尔先生那种痛苦不堪的表情和无比激动的内心,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那股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是教师抽象枯燥的讲解分析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又如在教学李白的诗歌《行路难》时,对于诗中描写李白在面对仕途坎坷而对前途倍感茫然的重点句子,我指导学生采用分读、齐读、轮读、小组竞读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推敲、品味“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引导他们想象宴会时的情景,感受作者的心事重重,犹豫彷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体会主人公空怀豪情壮志的惆怅无奈。通过诵读,学生感悟出诗人李白面对前途渺茫而心生愤懑之情,但他并不消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最终让他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

创设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情景的创设,有多种方式方法。例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在讲授《荔枝蜜》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蜜蜂酿蜜图,接着告诉学生:蜜蜂为了酿一公斤的蜜,蜜蜂要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面,辛勤飞行,酿造。学生们一听,他们内心感触很大,蜜蜂是一种多么辛勤的小动物啊,由于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很浓,因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了,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中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了解蜜蜂的学习动机。这样,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读书为目标,优化课堂阅读教学方法。1、初读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期刊图书馆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要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准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不读破句;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出声朗读再采用画线法标出各段的主题句、或者导言,找出全文中的总结性段落等。2、精读课文,深入研究理解课文知识。教师应根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自行加以研究。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有一定的情境性。在教学中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当作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教条化的知识,而应允许他们自主地作出选择、分析、评判,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究。深思善疑学会自己提问,是精读课文的关键。一个好的提问比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质疑、小组解疑、集中答疑来解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默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观点,更好的感悟文章内容如学习第二册《热爱生命》一文,虽此文简洁,但深含哲理,若硬告诉学生是什么哲理,学生会感到生硬而不好懂。

激发学生投入情感,置身作品之中,从而体会阅读的乐趣,提高能力 阅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阅读者来说,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读什么都像在喝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读过之后不久也就淡忘了。我们的初、高中学生是生活在物质较丰富的优越时代,生活的斑斓,音像制品的大量出现,特别是卡通漫画等的走红,造成许多学生心态浮躁,不屑于动脑子去思考。他们对身边的事情过于冷漠,在追星或欣赏流行歌曲时却群情激昂。生活给了他们养尊处优的权利,也使他们失去了体验人生丰富情感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曾感慨学生进入不了作品的情景。比如读《白毛女》选场时,有些学生对黄世仁、穆仁智的奸诈、冷酷觉得好笑,对杨白劳的胆小软弱也觉得好笑,课上能笑出声来。在讲《最后一课》时,有的学生对韩麦尔老师悲愤的心情无法理解,课上居然也笑出来,造成较尴尬的场面。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文史是一家,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大多数作品的时代距离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遥远了,距离远使学生很难进入作品的情景,自然动情就更困难了。除老师课上作必要的历史知识补充外,还要发动学生学好历史,课下阅读历史书籍,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做基础,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时空差距就缩短了,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也就拉进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疏离感消失,情感也就慢慢产生了。其次,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作品的魅力。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作者饱蘸心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作品中有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的哲理,对于读者具有启迪和警醒作用。文学也是人学,要理解作家的情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作为,把自己置身与作品中去充当一个角色,用换位法去体验,在体会角色的过程中受到触动,从而提高阅读作品的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抽象干巴巴的人物性格分析为自己情感的体验、感悟。比如教《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此方法,学生觉得课文太有意思了,从角色的体验中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掌握了阅读的重点,达到了“不读不知道,读了忘不掉;文中虽无我,我已在文中”的阅读境界,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意识。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面对的挑战是无法避免的。

猜你喜欢
蜜蜂情景课文
情景交际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蜜蜂
蜜蜂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