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导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的备考

2014-12-26 05:50杨少秋梁晓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方程式氧气化合物

杨少秋 梁晓燕

摘  要: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以测量学生高级思维为目的的新兴的质性评价方法。文章将探讨如何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于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的备考,通过案例说明如何利用该理论进行教学过程性诊断及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有机化学信息题;高考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379-02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评价理论意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结构”。该理论的五种思维结构,具体内容如下:(1)前结构水平:学习者不具有回答该问题的能力。(2)单一结构水平:学习者只能联系与该问题相关的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得出结论。(3)多元结构水平:学习者采用越来越多与问题相关的事件,但事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不能将它们整合起来。(4)关联水平:学习者能将答案的各部分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统一的结构和意义。(5)进一步抽象水平:学习者把前面得到的整体概念化到更高的抽象水平,或推广这个结构到一个新的主题或领域。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高考有机化学信息题备考中的应用

《考试说明》在对思维能力要求的界定中提出: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010-2014连续五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综合卷化学部分都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考查。每次知识点的呈现均以信息题的形式,用崭新的有机物作为载体进行考察,考察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更考察学生的推理逻辑及归纳抽象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以确定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SOLO分类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SOLO分类通过对现有反应水平和目标水平的诊断, 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具体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可判断学生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并改进教学。本文试图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于有机化学高考信息题的设计与评价,对学生进行合理思维分层,进一步用于高考有机化学的复习。

例1烃与氧气反应

环节1

【教师活动】求1mol乙烯完全氧化可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根据乙烯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算出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学生只需调用已知知识作答,如果学生能正确作答表明已达到单一结构水平。

环节2

【教师活动】思考1mol丙烷、1mol丁炔分别完全与氧气反应的消耗的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分别算出各物质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答案涉及多个方面,能准确地进行多个物质相关的物质的量的计算,表明学生已达到多元结构水平。

环节3

【教师活动】试分析以上三个方程式中,回答一下问题:

1、所生成二氧化碳、水的物质的量受烃中什么元素的影响;

2、1mol各物质所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与生成二氧化碳、水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利用二氧化碳、水作为中介,找出烃中碳、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与氧气的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知识串起来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能够正确完整回答该问的学生思维水平较高,处于关联水平。

环节4

【教师活动】求1mol某烃CxHy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的物质的量。

【学生活动】得出 CxHy ~(x+y/4)O2的规律。

【设计意图】避开使用具体数字,结论具有开放性,学生必须形成逻辑归纳,形成烃类完全燃烧的通式,对该问题的理解发展到质变的飞跃,此时学生达到进一步抽象水平。

【高考链接】

2010年广东卷30(节选)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CO2与化合物Ⅰ反应生成化合物Ⅱ,与化合物Ⅲ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如反应①和②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 mol O2。

【解题方法】这小题属于有机物的常规考查题。化合物Ⅰ属于烃,根据碳四个价键,可以推出分子式为C8H8,运用环节4得出的关系式,求得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

10molO2。

例2《卤代烃——水解反应》复习

环节1

【教师活动】请写出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

【设计意图】学生只需调用已知知识作答,如果学生能正确作答表明已达到单一结构水平。

环节2

【教师活动】请写出氯丙烷、溴丁烷与NaOH水溶液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写出对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答案涉及多个方面,能准确地写出对应方程式,表明学生已达到多元结构水平。

环节3

【教师活动】试分析以上三个方程式中,回答以下问题:

找出断键部分;

2、比较断键前后的改变。

【学生活动】通过找出断键部分及前后变化,找到卤代烃水解反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学生将收集到的知识串起来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能够正确完整回答该问的学生思维水平较高,处于关联水平。

环节4

【教师活动】请总结书写卤代烃水解方程式的方法。

【学生活动】根据卤原子找到断键部位,按照水解的原理,用羟基进行取代。

【设计意图】避开使用具体物质论,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逻辑推理与归纳能力,才能对问题的理解上升到抽象水平。

【高考链接】

2013年广东卷30(节选) 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

(2)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解题方法】这小题属于有机物的常规考查题,考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可以推断出

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是。化合物Ⅲ与NaOH水溶液反应属于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发生的水解反应,根据环节4所得结论推出其化学方程式为:

+NaOH        + NaCl

三、小结

高考有机化学试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热点,其共同点是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取材新颖,考察灵活,从多角度考查知识与能力。加强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的复习及注重能力的培养对高考备考有着重要的意义。

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指导有机化学信息题的高考备考: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几个同类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该类有机物的性质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该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通过SOLO分类评价理论,引导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应用进行深化和迁移,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第5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8-55

[2] 丁革兵等.高中化学新授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化学教育,2012(8).29-34

[3] 陈徽等.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8(10).25-27.

[4] 郭强.化学SOLO试题编制及评分方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9).58-59

猜你喜欢
方程式氧气化合物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