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单发椎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2014-12-28 06:48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215006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单发椎体肿块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60)

罗俊鹏 胡春洪 郝正梅 李勇刚 朱鸿飞 胡 粟

脊柱单发椎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种类繁多,任何发生于骨骼的病变均可见于脊柱,且影像学表现类似,出现所谓“同病异影,同影异病”,有时诊断存在一定困难[1]。本文通过分析34例脊柱单发椎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47.94±16.83岁。良性14例,恶性20例,具体病种类型及发生部位见表1。临床上出现局部疼痛31例,伴肢体麻木不适9例,行走不稳1例;体检意外发现2例;吞咽不适1例。

1.2 检查方法 34例中,CT检查8例,MRI检查5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21例。CT检查采用SIEMENS SENSATION 64螺旋CT扫描机,常规轴位扫描后进行薄层重组,数据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RI扫描采用Philips Marconi Eclipse 1.5T超导型MR扫描仪,脊柱表面线圈,层厚5~10mm,层间距1~3mm,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分别获取矢状位T1WI(TR/TE=500/12~25ms)T2WI(TR/TE=2000~4000/90~110ms),横断位(TR/TE=500/12~25ms),9例加扫STIR序列。14例增强扫描使用Gd-DTPA,注射剂量为0.1mmol /kg体重。

1.3 图像分析 分析内容主要包括骨质破坏形式、边缘有无硬化、病变内部密度或信号特征、有无软组织肿块形成以及强化方式等。按良、恶性对各种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然后根据骨质破坏情况及有无软组织肿块对具体病变进行分组分析。

表1 34例脊柱单发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种及发生部位

表2 脊柱单发椎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对比分析

2 结 果

2.1 影像学表现 34例脊柱单发椎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按良、恶性分组进行比较如表2。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恶性病变相对于良性病变而言,更常发生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边界不清、易向椎管内侵犯致硬膜囊受压,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在硬化边、病灶内瘤骨或钙化、残存骨以及强化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分组情况

2.2.1 无骨质破坏型:共5例,均为良性病变。骨软骨瘤3例,2例CT见骨性突起,骨皮质与母骨相延续(图1);MRI呈等T1等T21例,长T1短T2信号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呈T1WI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骨瘤1例,椎体后部及附件骨质增生,呈长T1短T2信号。

图1 男性患者,29 岁,C7棘突见向上方生长之骨性突起。病理证实为骨软骨瘤。图2-3 女性患者,29岁,腰骶痛三月。S1椎体左侧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见硬化边(图2),增强MRI示边缘强化(图3),病理证实为骨纤维结构不良。图4 女性患者,34岁,胸背痛半年。T9椎体左侧及附件膨胀性骨质破坏,有硬化边,骨皮质完整,病理证实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图5 男性患者,18岁,颈痛两月。C6右侧椎弓根部类圆形瘤巢,内见高密度影,周围骨硬化,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图6-7 男性患者,74岁,胸腰痛伴双下肢无力一年。L2椎体后部及椎弓根部骨质破坏,境界不清,并见软组织肿块向椎管内侵犯(图6),MRI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椎管受侵显示更清晰(图7),病理证实为转移瘤。图8-9 男性患者,45岁,颈背痛1年。C7椎体及附件见软组织肿块,T2WI高信号(图8),增强T1WI病灶边缘环形强化(图9),病理证实为软骨肉瘤。

2.2.2 单纯骨质破坏型:表现为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共13例,良性7例,恶性6例。转移瘤4例,3例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STIR高信号,其中2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浆细胞瘤2例,病灶内见增生硬化之残留骨性结构。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骨质破坏区边缘有硬化边,其中1例MRI STIR呈等低信号,呈不均匀强化(图2-3)。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均为膨胀性破坏,皮质完整,有硬化环(图4),其中1例MRI上可见液平。骨样骨瘤1例,椎弓见类圆形瘤巢,其内见钙化(图5)。血管瘤1例,呈圆点花纹状及栅栏状骨质破坏,T1WI等低信号,T2WI及STIR高信号。神经鞘瘤1例,以椎间孔为中心,分叶状骨质破坏,见硬化带及残存骨嵴,呈等低T1等T2信号,STIR高信号,信号不均匀。

2.2.3 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共16例,良性2例,恶性14例。转移瘤4例,3例MRI上均为T1WI低信号,T2WI等或高信号,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图6-7)。浆细胞瘤4例,病灶内见增生硬化的残存骨小梁或骨皮质结构,3例MRI上表现为T1低T2低、等或高信号,其中2例明显均匀强化。软骨肉瘤3例,软组织肿块较大且不规则,2例内可见点片状钙化,2例增强后边缘环状强化(图8-9)。脊索瘤2例,MRI上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例增强后明显强化。骨巨细胞瘤1例,同时累及邻近肋骨头,呈等T1、等低T2信号,STIR明显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侵袭性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亦表现为等T1短T2信号之软组织肿块,境界不清。嗜酸性肉芽肿1例,境界不清之软组织肿块,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3 讨 论

3.1 良、恶性鉴别 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鉴别主要依靠病变生长方式、邻近组织结构情况等,恶性者通常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且常伴有软组织肿块生成,境界不清,周围结构往往受侵;而良性者无或轻度明显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有硬化边,软组织肿块不明显[2,3]。本组统计学结果表明,恶性病变骨质破坏多见、伴软组织肿块形成、境界不清且易向椎管内侵犯。

3.2 各种影像学表现的肿瘤归类 无骨质破坏型,均为良性病变。又分为两种表现:向骨外生长之骨性突起——此征象可作为诊断骨软骨瘤的确切证据,尽管该病较少累及脊柱;骨内骨质增生,可见于多种疾病,包括骨纤维结构不良、成骨性转移等,无特异性,诊断时需结合病史临床及相关检查[2,4]。本组2例骨软骨瘤均表现典型,骨纤维结构不良及骨瘤各1例,影像表现相似。

单纯骨质破坏型,即骨质破坏但不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可见于各种良、恶性病变。通过边界、内部特征等细节不难判别良、恶性。本组7例良性者骨质破坏区边缘均见硬化边,境界清楚;6例恶性者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本型单发椎体转移瘤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不易,常需依赖病理学检查。浆细胞瘤骨质破坏区常可见到残存之骨性结构,呈现所谓“微脑征”[1,4]。动脉瘤样骨囊肿骨质呈膨胀性改变,若出现液液平则不难诊断[1,5,9]。骨样骨瘤多有瘤巢及钙化[6]。血管瘤为椎体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表现为栅栏状——残存骨小梁增粗所致。骨神经鞘瘤较罕见,单发者表现为单囊或分叶状,界限清,有高密度骨嵴及硬化缘[3]。

骨质破坏伴软组织生成型,以恶性者多见,本组16例中有15例为恶性病变。影像表现典型者较易诊断,如浆细胞瘤之微脑征,软骨肉瘤之肿块内软骨样钙化伴边缘环状强化等[7,8]。但多数病变表现不典型,单靠影像学检查术前较难正确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本组术前诊断正确9例,仅占56.25%。

脊柱单发椎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不常见,但病种多样,骨骼系统各类疾病均可发生于脊柱,且多数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需仔细分析病变细节特征并结合临床特点如年龄、发病部位等,以提高诊断正确性。

1.Rodallec MH,Feydy A,LarousserieF,etal.Diagnostic imaging of solitary tumors of the spine: what to do and say[J].Radiographics,2008, 28: 1019-1041.

2.Knoeller SM, Uhl M, Adler CP,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tumors and tumorlike lesions in the spine.Own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Neoplasma, 2004,51: 117-126.

3.曹来宾主编.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6-431.

4.李联忠主编.脊椎疾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6-222.

5.张国庆,卢超.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6):60-62.

6.Dekeuwer P, Odent T, Cadilhac C, et al.Aneurysmal bone cyst of the spine in children:a 9-year follow-up of 7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Revue de Chirurgie Orthopedique et Reparatrice del Appareil Moteur, 2003, 89: 97-106.

7.Strike SA, McCarthy EF.Chondrosarcoma of the spine: a series of 16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owa Orthop J.2011, 31: 154-159.

8.何东,王莉,陆建平,王飞,刘崎,田建明.MRI在骶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4):7-11.

9.李长喜,黄光海,赵丽,等.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11.18(1):63.

猜你喜欢
单发椎体肿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保护措施
肝癌脑转移瘤的CT及MR表现(附8例影像分析)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