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策略研究

2014-12-29 22:43吴燕
启迪·教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开放性思维设计

吴燕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呢?我认为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从问题设计的“目的明确性”、“兴趣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 问题设计  明确性  兴趣性  开放性  可操作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地被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认为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思维应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才有可能去解决问题,从而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著名教学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可见,“问”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运用中理解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那么,怎么的问题设计才是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呢?通过一定的研究和总结,我觉得以下类型的小组问题设计会使课堂中的小组活动收到实效:

一、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的明确性

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明确,要紧紧扣住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入手,设计明确的活动要求。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只是教学手段,它必须为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服务。问题设计内容要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二、问题的设计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性

所谓“兴趣性”,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产生探索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积极思维的内部动力。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提出问题,能够使学生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智慧有时就体现在提问的角度上,能够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而有疑”之间。找准一个好的切入点,能轻易启动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质疑,生发要把事情弄明白的强烈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问题的“开放性”,即问题的答案并非唯一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也能激起学生不断探索的意识,从而进入思维的更深层次,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于开放性的问题产生的是多元解答,学生能通过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去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学生们总想和同学、老师述说、交流,以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开放性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就设计了如下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开展小组活动,有的小组从整体入手,弄清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然后围绕中心(杰出、爱国)突破难点,总结出几个事例,然后自悟自得。有的小组是从某一内容入手,如“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如何勘探线路”,“如何开凿隧道”,“如何设计‘人字形线路”等,采用抓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更多层面感受到了詹天佑的爱国思想和杰出才能。可以说,开放性的问题给了学生更广阔、更深刻的思维空间。

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问题的“可操作性”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要明确,学生知道如何去操作,且要体现思维的层递性。如在教学《九寨沟》第三小节时,我就进行了一次小组合作。简单的过渡“来到这神奇的童话世界,我们将看到什么呢?”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了自读要求:a、文中介绍了哪些景观呢?把景观名称画出来;b、景观是什么样儿的?在关键词语和精彩的语句下加“.”;c、你最喜欢哪一处风景呢?再美美地读一读。学生明确要求之后,就可以按照要求边读边画,边思边读,学得有序而有效。学生学完后,我组织学生交流,及时地总结学法。在教学第四小节时,我又设计了小组合作的问题:根据前段学法,四人小组自学第四自然段。划出描写的动物名称,体会这些小动物的特点,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配合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演一演。这样的合作问题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够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每个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当然更有效。

总之,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合作的问题,既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也要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思维的深、广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性思维设计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