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创设,让小班孩子爱上探究

2014-12-29 22:47冯青
启迪·教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主人

冯青

[摘 要] 对幼儿进行早期的科学熏陶以及对科学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有效创设,来让小班孩子爱上探究,并成为探究的主人。一是创设探究的环境,诱发他们主动探究的热度;二是创设探究的材料,诱发他们主动探究的久度;三是创设探究的语言,诱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深度。

[关键词] 小班孩子 科学探究  主人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丰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的任务。因此,对幼儿进行早期的科学熏陶以及对科学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那么如何让小班孩子爱上探究,并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呢?我们不妨这么做:

一、创设探究的环境,诱发主动探究的热度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就要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价值,使其为孩子的探究服务。对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身边的事物都是陌生的,对它们充满着好奇,他们愿意去探究,触摸,因此在这一时期创设一定的科学教育环境,将科学的元素融入环境中,就可以有效地激起他们探究的热度。

1.用好主题墙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每个班都有主题墙,而主题墙的作用就是通过环境布置,更好地为幼儿的课程服务。因此,我们在进行环境布置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墙饰与幼儿的互动性及发展性。比如小班有个主题是“小手和小脚”。为此,我们在进行主题墙布置时,就和孩子一起,把自己的手和脚留在墙上(沿着自己手的形状画出轮廓并剪下来贴在墙上、把自己的小脚在水彩画里踩印而后也留于墙上)。这样既漂亮了主题墙,又激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孩子们在观察手印画与脚印画中学会比较(谁大谁小、谁长谁短)、学会交流(他们从自己的手和脚的观察过渡到同伴手脚的观察,继而交流手脚的作用)。看到孩子们探究的热情,于是我们就顺势追随幼儿的兴趣,将“手脚的本领”、“我的新发现”等一些新的展板内容贴于主题墙上,因为展板上的内容每天都有了新的变化,自然就引发了孩子们与老师、与同伴、与环境材料的互动,继而在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发现的乐趣,增强了探究的热情。

2.用好科学区

在我园,每个班都创设了不同的区域角(语言区、美术区等)供幼儿进行区域游戏,科学区就是其中的一个。为此,我们就充分发挥好这一区角的作用,并为科学区美其名曰:博士坊。同时,随主题的需要,提供了一些可以引起孩子探索的低碳节能材料与玩具,让幼儿自由选择、取放与游戏。因为材料的定期投放与更换、因为科学区名字的诱惑,于是选择科学区的孩子总是特别多:他们在游戏中戴上帽子、拿上放大镜等材料,俨然成了真正的小博士,探究的热情也变得更高。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冒出,之后也就形成了“探究——置疑——再探究——再置疑——再探究”的良性循环。比如:在“颜色躲猫猫”这一主题中,我们就在科学区为孩子提供了红、黄、蓝色的颜料,同时提供了牙刷、报纸等,而后让幼儿在自我摆弄中发现“红黄变橙、黄蓝变绿、红蓝变紫”的秘密。而令我们欣喜的是:孩子们探索之后,竟然会用发现的秘密解决生活中的因难(那天美工区的孩子在涂色时,发现少了一支绿色的蜡笔,赵梓由小朋友竟然想到了两种颜色(黄蓝)去合成绿色)。孩子们这样的做法其实也体现了科学教育的本质:源于科学而用于科学。

3.用好自然角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的窗口,是幼儿探索、观察动植物的有利场所,也是幼儿园每个班级都设置的一个区角。它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到各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丰富幼儿的科学自然知识。为此,小班的自然角创设中,我们就结合主题的需要,将一些农村的农作物与动植物搬进自然角。比如结合“天才小厨师”这一主题,我们将各种水果与干果投放进去,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果真,孩子们在摸摸、看看、闻闻、说说中获得了水果与干果知识的了解;在“大大和小小”主题中,我们也随主题需要,投放了螺丝与小乌龟,各种水养植物,这样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也变得非常浓厚,他们在观察与交流中获得观察、表达、探究能力的发展。

4.用好种植园

都知道:大自然是最好的科学老师。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我们除了有效利用自然角之外,还利用幼儿园的一块种植园,让其成为幼儿实践探究的基地。九月学期刚开始,我们就发动孩子从家里带到蔬菜和瓜果的种子,并用课后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刨地、参予种植活动——播种、施肥、浇水等。因为是幼儿协同参与的,所以种植园里总是会有我班孩子的身影:每每晨锻散步时,或是来园离园时,小家伙们总会跑到那个种植园去看看、说说。而为了保留幼儿的发现,我们特地为孩子配上了种植园的观察记录本,引导他们将观察到的变化及时地记在记录本上,既让他们的动手与表达能力获得发展,同时也帮助其他的小朋友习得这些植物生长的知识。

二、创设探究的材料,诱发主动探究的持续性

孩子的知识是在探究中获得的,孩子的能力是在适宜环境材料的刺激下培养出来的。因此,科学活动就离不开材料的投放,而材料也正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内驱力。只有当提供的材料具有生活性、可操作性、层次性等特点(即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孩子们才能与材料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增加探究的持久度。

1、材料提供的生活性:自然与低碳

“科学始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就是他们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而材料正是引发孩子好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提供材料上,就注重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生活中易见的物品。因为只有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才更能引起他们探究的持久度。因此,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石子、小木块、瓶子罐子等都被我们搬进了教室。比如,各种瓶瓶罐罐,我们引导孩子比较高矮长短与粗细、或是让孩子去匹配瓶盖,从中获得大小、旋转等科学小知识。再比如,主题“蔬果舞会”中,孩子们对沉浮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在活动室投放了各种蔬果、脸盆与水,激起幼儿的主动摆弄,从中获得蔬果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感知到蔬果的沉浮?当对水果沉浮产生了探究兴趣之后,他们又会进一步去搜索活动室的其他材料(娃娃、积木、塑料片、粉笔、磁铁等)的沉浮秘密。也正是这些司空见惯的低碳材料,才激起了他们的主动操作,而正是因为操作的主动性,也使孩子们轻松地感触到了游戏材料的特性,获得了相关科学知识与能力的发展。endprint

2、材料提供的时效性:主题与季节

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当出现一个他们不理解的新事物时,他们会有很强的探索欲。因此材料提供时,除了要根据孩子的兴趣之外,还要结合季节变化与主题进展的需要,来及时提供,引发小班孩子主动探究。在农村,随处可见各种农作物。于是我们就这么来投放。比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就把各种种子(青菜籽、韭菜籽、小麦、大豆等)投放在自然角、科学区,让幼儿在观察中获得一些知识;秋季,则将一些成熟的农作物投放于活动室,让孩子们在比较、多感官参与中获得相关知识的提高。当然,随着主题的进展,我们还把一些上课的内容也投放进去,让他们在摆弄中发现新问题、累积新经验,从而建构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3、材料提供的动态性:增减与组合

活动室投放的材料作为幼儿科学活动的操作对象,其实都蕴含着老师所要赋予的教育价值。因此当某一知识点的预期目标达成后,并不代表这些材料可隐退了,我们还可进行材料的增减与组合,使其材料的功用最大化。比如,在小班“大大和小小”这一主题中,我们搜集了“孩子小时候与长大后的照片”,让他们感受成长的变化。而这些照片,又可在下一主题“亲亲热热一家人”中运用,让他们自由组合、说说想想。再比如,那些收集的瓶瓶罐罐,老师除了可引导孩子观察比较之外,还可引导孩子在瓶子里装东西去发现“物品的多少与声音变化的秘密”。我想:正是因为我们对所投材料进行了增减与组合,也帮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建构起了科学知识体系。

三、创设探究的语言,诱发主动探究的深度

孩子的世界是最具幻想的,越小越好奇。正如杜威所说:儿童天生具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因此,引起孩子的探究深度,就需老师创设探究性的语言,使他们在主动探究中,感受到“科学不遥远、科学在身边”。

1、创设置疑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虽然都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兴趣,但因受心理发展水平和受挫教育程度的局限,他们的这种兴趣往往较为肤浅泛化。因此老师在一日生活中,就要敏感地抓住时机,从幼儿心理发展实际出发,注重观察,了解幼儿的兴奋点,追随幼儿的兴趣点。通过一些问题语言来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究,因为孩子的一切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比如:在散步时,发现小朋友对蚂蚁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们就随同孩子一起,通过问题语言(咦,这条路上怎么会有这么多蚂蚁?蚂蚁来干什么?它是怎么把食物扛回洞里去?蚂蚁喜欢吃什么……),这一系列的问话,让孩子将探索的动机延续到课后、延续到家中,从而在观察,探索中获得较为深度的知识。

2、创设操作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孩子对材料有内在兴趣,最深的学习成果是孩子们对操作过程的敏感”。因此为了让孩子的探究有深度,老师还可借助一些操作性的语言。比如在科学区投放了各色彩纸,我们就可以设置这样的操作语言(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纸,请你试试看,用什么方法能使纸头站立起来),这样就能引发孩子主动的去探索,而后他们借助观察,知道了折叠、借助支撑物、卷等多种方法使纸站立起来。而后老师就可以再次引导幼儿“哪种方法,纸头站立得最久”。于是孩子们就会用数数、放物品的多少来最终习到结果。就这样,一次次的操作实验,拓宽了探究的深度,继而也对探究科学产生了乐趣。

科学教育深层价值在于幼儿通过主动探索获得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经验和知识,实现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因此只有让小班孩子成为探究的主人,我们才能离这个目标价值走得更近。

参考文献

[1] 高一敏.幼儿科学教育新探[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 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主人
主人有的我也有
给书换主人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