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出去”需要系统设计

2015-01-01 18:20王秋蓉
WTO经济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走出去安保企业

文|本刊记者 王秋蓉

企业“走出去”需要系统设计

Enterprise needs to make overall plan before going out

文|本刊记者 王秋蓉

访谈嘉宾:储殷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显得更加急迫,但是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如何判定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却是一个大课题。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储殷这几年一直关注中国企业的海外的情况,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中,他多次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很大,需要进行针对性研究,进行系统设计,才能少走弯路、少吃苦头,避免风险。

国别研究:不同国家投资风险差异大

储殷认为,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环境不一样,其投资风险程度也是差异很大。他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在三类投资区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发达国家投资环境成熟,风险小。储殷表示,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金融、信贷、法制环境等投资环境成熟,华人也多,中国企业这些年积累了与发达国家打交道的经验,所以风险比较小。除了美国、欧洲国家,非西方类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智利这些后起的发达国家新秀,投资环境也非常国际化。

新兴国家市场,遭遇本土化和工程超期等问题。金砖国家、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以及亚洲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制度困境更大,立足本土的保护性措施比较多。中国企业在这里的投资很容易不适应当地本土化、劳工权益保护等政策,错误地估算工期。

老少边穷的国家,卫生条件风险很大。第三世界国民购买力弱,治安环境不佳,特别是非洲地区卫生条件很差,中国企业员工在当地面临的卫生风险比较大,必须予以重视,加强检疫,否则隐患重重。

行业分析:了解不同产业的“短板”

储殷认为,除了国别研究,我国企业还应该了解不同行业在海外存在的投资风险,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采取针对性措施,规避相应的风险和陷阱。

人力密集型产业,存在人员管理问题。

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导致员工的精神生活比较单一,而且员工与当地的社会互动很少,导致当地民众对中国企业有质疑、不认同,双方容易产生冲突。另外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容易存在非法务工问题,如签证手续不齐、延期拘留等。

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要因地制宜。目前,我国技术含量的产业走出去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但是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激烈竞争。比如,在印度,由于高温50℃,中国制造的空调就容易出现一些小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品相比没有技术优势。这里最主要原因不是我国企

业的技术能力,而是企业针对国别市场的技术开发没有做到位,所以建议走出去的企业设计的产品要因地制宜。

家庭手工作坊式企业,有待于提高社会形象。我国从事服装、超市、服务业等这些私营企业从人数上看在海外是主流。他们的特点就是快速本地化,特别努力,特别能吃苦,有活力和干劲。但是因为参差不齐,存在社会形象不好的弊端。

现存风险:缺乏走出去的“专业护卫队”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给企业走出去带来历史机遇,但是走出去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我国目前还有很多配套服务没有跟上。储殷表示,我国企业走出去,民营企业尤其艰难,面临不同的风险。

第一,缺乏政策保障。我国政府在对走出去的企业政策支持上,国企和民企都要兼顾。目前,国企获得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多,民企企业缺乏这方面的支持。

第二,缺乏缺金融保障。在金融方面,我国的外汇制度不完善,海外与国内资金流动是个大问题。很多民企在海外挣了钱,由于当地的外汇制度限制,很难拿回来。

第三,缺乏环境保障。中国企业在海外常见的投资风险包括:1.当地人排华。一些国企不与当地民众接触,忽视当地诉求,遭受抵触。一些民企因为偷税、售卖假冒伪劣产品,口碑和形象不佳。2.征收。这是来自东道主国家层面的政治风险,比如菲律宾、缅甸等国家中途把项目回收,导致项目停工的现象。3.有组织的犯罪。当地治安环境差,抢劫、绑架等对中国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第四,缺乏安保服务。目前我国海外安保局限于以国有企业为主、走政府间协议的保护模式,很难保护众多的民企。海外安保包括信息收集、战略设计、流程管理、风险评估、危 机管理等一系列服务,我国海外安保因为没有开放,服务能力一直没有跟上。

第五,缺乏商会保障。商会在我国海外风险防范中应该发挥大作用。但是我国海外一些商会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商会各自为战,没有抱团取暖,另一方面,有的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商会因为不受约束,只收钱不办事也是常见的。

解决方案:5个海外投资“通关密码”

储殷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项系统的细密工程,企业应该进行整体设计,全面考虑,同时还要整合资源,为打入海外市场找到“通关密码”。

第一,建议整合走出去的经验和资源,吸取优秀经验。中国企业走出去多年,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了不少当地资源。相关机构或者智库应该将其整合起来,可以为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第二,建议法律、信贷、金融、安保等专业服务与企业一同走出去。与发达国家企业走出去一样,我国法律、金融、安保、智库、NGO等相关服务机构一起走出去,改变中国企业过去依靠单打独斗、吃苦拼搏精神打入海外市场的传统模式。

第三,建议国企和民企抱团走出去,提高整体竞争力。国有企业作为中国走出去的“旗舰”,应带着民企这些“小舢板”一起走出去,抱团取暖,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第四,建议企业做系统调查,采取科学谨慎的投资方法。海外投资是一个专业的系统工程,涉及70多个环节。企业走出去之前,必须对当地的商机、投资环境、经营管理、工会、NGO、宗教文化等相关问题调查清楚。

第五,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人才,快速融入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应该吸纳不同的人才,解决自身不熟悉海外市场的先天性不足。

编辑|王秋蓉 qiurong.wang@wtoguide.net

猜你喜欢
走出去安保企业
中军军弘集团秦皇岛安保公司 以党建为统领 打造“军”字品牌安保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如何找准安保与宣传的平衡点——以G20杭州峰会安保宣传为例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ickel Hydroxide/Activated Carbon Supercapacitors Using a Modified Polyvinyl Alcohol Based Alkaline Polymer Electrol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