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的对比分析与思考*

2015-01-05 05:57周新红郑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腿法分值套路

周新红,郑健

(1.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体育教学中心,广东 广州 510970;2.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竞赛是运动项目发展的杠杆,竞技武术以竞赛为导向的规范化发展有利于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武术竞赛套路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对难度动作的追求可谓锲而不舍,一度成为运动员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和衡量运动员优秀与否的标尺[1]。随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变革,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改造也进一步加快与提升。长拳套路作为武术长拳类项目(长拳与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在动作特征、演练风格等方面相似,被划分为同一类项目,难度动作内容、等级、分值和编码采用同一张表)的代表,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和导向作用。作为竞技武术套路“经典”代表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是创编长拳类武术竞赛套路的“标本”,也是世界武术锦标赛的竞赛项目之一,起着引领武术竞赛套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国内外武术套路赛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难度动作技术是长拳套路编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编者与演练者们较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本研究以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为视角,对其难度动作进行相互比较,研究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的难度动作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反思其合理性,并客观理性的看待和评价难度动作在武术套路中的优劣,从而为武术竞赛套路的编排和难度动作的选取提供参考。

1 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

国际武术竞赛套路是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组织创编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先后于1997年10月、2001年4月和2013年6月出版了《武术高级教程竞赛套路总汇》[2]、《国际武术竞赛套路》[3]和《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4]。在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中都有长拳套路,按其创编和出版的时间分别称为:“第一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第二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和“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

1.1 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的对比分析

1.1.1 构成元素

本文对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的研究是依据《2012年版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难度动作的规定来统计。结果显示:第一套中出现4次难度动作或连接难度动作,分别是第11式(腾空外摆莲360°)、第19式(腾空飞脚)、第21、22式(旋风脚360°+马步)和第52式(旋子);第二套中出现5次难度动作或连接难度动作,分别为第5、6式(腾空外摆莲360°+弓步)、第10式(腾空飞脚)、第11式(旋风脚360°+跌竖叉)、第21、22、23式(旋子+前扫腿540度+坐盘)和第48式(侧空翻);第三套中出现4次难度动作或连接难度动作,分别是第8式(腾空外摆莲360°)、第12、13式(腾空飞脚+侧空翻)、第14式、15式(旋风脚 360°+跌竖叉)和第 50、51式(旋子+坐盘)。

1.1.2 难度等级及分值

表1 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等级内容、编码及分值的比较

从难度动作的难度等级来看(见表1):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或连接难度动作的等级多为A级难度动作或A级难度动作的连接动作。其中,第一套长拳中难度动作等级分别为324A、312A、323A+1、333A;第二套长拳中难度等级分别为 324A+7、312A、323A+4、333A+244A+6(此组为 B级难度)、335A;第三套长拳中难度等级分别为324A、312A+335A、323A+4、333A+6。其对应的难度动作分值分别为:0.85分(0.2+0.2+0.25+0.2)、1.45 分(0.25+0.2+0.25+0.55+0.2)和1.15分(0.2+0.45+0.25+0.25)。

从中可以看出,第二套的难度动作分值最高,第一套、第二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分别创编于1996年8月、1999年11月,当时还没有2003年版的全国武术竞赛套路规则。而创编于2011年12月的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的难度动作分值仅为1.15分,高于第一套,却低于第二套。这在竞技武术套路追求“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的背景下,反而难度动作的设置越来越低,显得不合时宜,应引起专家与相关创编者的反思。

1.1.3 难度动作的布局与特点

通过对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的统计可以看出:一、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均未出现平衡类的难度动作(有平衡动作,但不属于难度动作,如第一套中第13式“侧身举腿平衡”、第二套中第31式“燕式平衡”、第三套中第34式“燕式平衡”。);二、只有第二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出现了腿法类难度动作(第22、23式“直身前扫腿+坐盘”),第一套、第三套中多次出现屈伸性腿法、直摆性腿法、扫转性腿法 、击响性腿法等腿法动作,但不属于难度动作;三、跳跃类难度动作在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中均有体现,整体来看多为A级难度动作或连接难度动作。只有第二套中第21、22式(旋子+前扫腿540度)为B级难度(编码:333A+244A),可见,三套长拳中都有腾空飞脚、腾空外摆莲、旋风脚和旋子,占据了套路中跳跃难度动作选择和编排的主要部分。

从段落结构来看,难度动作一般分配在套路的前半部分,基本上处于同样的位置。比如:腾空外摆莲、腾空飞脚和旋风脚这三个跳跃类的难度动作都在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的第一段中出现。特别是第三套中第8式、12式、13式、14式、15式连续出现难度动作或连接难度动作,占了全套难度动作的4/5。

2 对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的思考

2.1 规则的变化对套路内容的影响

国际性的竞技体育项目必须要有国际性的竞赛规则与之相匹配,统一的竞赛规则是推动竞赛项目国际化的必要条件[5]。竞赛规则引导着武术套路技术方向的发展。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先后经历了1996年版、2002年(试行版)、2003年版、2012年版的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变化。由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的难度动作技术逐渐复杂,连接难度逐渐增多,可以看出,难度动作的变化与竞赛规则的变化有关,竞赛规则的演变对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变化起着导向作用。随着武术竞赛套路规则的修改,理应对这种变化做出适时的改变。但从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的难度分值来看,第三套的难度分值低于第二套,显然在2012年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之后所创编的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其动作难度设置值得商榷。毕竟在武术套路竞赛中,难度分值成为运动员比赛总成绩的一部分,对运动员的最后得分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竞赛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套路创编?值得深思!

2.2 难度动作的选择

从难度动作的选择来看,三个套路中都没有出现平衡类难度动作,腿法类难度动作仅第二套出现一次,其余的均为跳跃类难度动作。可见,对难度动作的选择以跳跃类难度动作为主。其中值得肯定的是:长拳难度动作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使难度动作技术呈现出难度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从原来的单一性技术动作发展到复合性技术动作,连接难度动作逐渐增多,以动静连接为主。比如:旋风脚接马步或跌竖叉,已成为跳跃连接的经典动作。着重的反映出了空间层次的高低变化,由旋翻跳跃再连接一个低势步型动作,既有上下的高低起伏变化,又有左右的起落旋翻之过程。腾空一瞬间犹如龙卷风直冲云霄,并且在空中快速里合击响,好似晴天霹雳,既有“旱地拔葱”之迅速,又有“风卷霹雳上九天”之气势。而后快速转接跌竖叉低势造型,如同雄鹰展翅俯冲而下,瞬间变化成“伏如猫”一样沉稳乖巧。这种动静、高低、轻重、缓急、起落的变化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使人置身于意境神韵之中,犹如一幅优美的立体画面。又如:第三套中的第50、51式(旋子接坐盘),高高打起的旋子如同“蝴蝶翩翩起舞”,又似树叶随风飘逸,坐盘好似“枯树盘根就地缠”,如树生根。这种高起低落、起快落稳的意境以及由快速动作瞬间转变为纹丝不动的定势动作,表达了长拳“动迅静定”的特点。

然而,跳跃类难度动作虽然可以体现了长拳套路“蹿蹦跳跃、闪转腾挪、起伏转折、气势磅礴、节奏鲜明”的风格特点,但这造成了所选难度类型的均衡性不够,使套路的演练失去了平衡感。平衡类、腿法类难度动作是长拳套路中最基本的难度技术动作,通过练习可以充分展示运动员的肌肉控制力、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能力,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作为规定套路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更应均衡的选择难度动作来编排套路。

2.3 难度动作的编排

从难度动作的编排来看,难度动作多集中在套路的开始部分或前半部分,这部分技术动作内容丰富、结构复杂,而结尾部分难度动作相对较少、且简单,多为基本技术动作,消耗体力也较少。由于难度动作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为了合理分配体能,套路编排时一般将难度动作分配在套路的前半部分。比如:腾空外摆莲、腾空飞脚和旋风脚这三个跳跃类的难度动作都是在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的第一段中出现。这种现象使套路内容趋于同一模式,与武术内容的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属性相违背[6]。另外,这些高难度动作往往在套路的高潮部分,如果编排时刻意前置、先难后易,难免给人一种“虎头蛇尾、头重脚轻、前紧后松”的感觉。这种现象说明,难度动作的编排布局失衡,容易降低了套路的观赏性。

难度动作布局的好坏将影响套路的完美性,应贯穿于整套动作的始终。如将一些难度动作放在套路后半部分,不仅可以整体呈现套路中所表现出的均衡之美,而且也增加了演练者比赛时的偶然性,增加了套路的可比性和裁判员评分的准确性和区分度,使得裁判评分更加客观、准确,有利于评判。诸如,高低杠、吊环、单杠、双杠等体操比赛项目,在结束时的落地动作就是高质量的难度动作,难度动作不稳定性的客观存在,导致了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为比赛增加了刺激和悬念,使胜负的偶然性增大。让人们在为运动员出色完成高难度动作而鼓掌的同时,也会为运动员的失误而叹惜。惊险的高难度动作造成的心理反差正是吸引观众之所在。相反,当前武术套路比赛的“头重脚轻”现象使之过早的失去了悬念。因此,难度动作的编排不仅要考虑难度动作和不同种类的数量,还要考虑布局的合理性,使难度动作的布局更为均衡,且富于变化,同时要首尾相应。

2.4 难度动作的等级应用

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属于长拳套路中的规定套路,是由原国家体委及其组织机构或有关部门统一编制而成,每个套路均由不同难度、组别和数量的规定动作组成[7]。规定套路不同于自选套路,既要着眼于当前长拳套路技术的发展与变化,更要满足于各国、各地区普及与提高武术水平的需要。1997年10月出版的《武术初级教程》、《武术中级教程》中的内容属于规定套路中的普及内容,为初学者提供入门的基础练习。而1997年10月、2001年4月和2013年6月出版的《武术高级教程竞赛套路总汇》、《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和《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中的内容自然属于规定套路中的提高内容,成为衡量武术套路竞技水平的标志。因此,为了提高武术水平的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必然也要有其一定的高度与层次,理应在难度动作上呈现等级变化。势必在当前以A级跳跃类难度动作为主的难度动作内容,向平衡类、腿法类及跳跃类难度动作相互结合的A级或B级、C级难度等级内容过渡。在难度分值上要有所提高,自选项目的难度分值为2.00分(包括动作难度分值1.40分和连接难度分值0.60分)[8],作为普及与提高的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其难度动作分值与自选套路中的难度分值虽然有所差距,但也不应差距过大,因为规定套路对自选套路来说,起着规范、引领的作用,所以,难度动作的选取要合理、合适、均衡。在难度数量和等级上应呈递增趋势,适合竞技武术“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以此来促使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难度动作技术更为适宜、合理地发展。

[1]王明建.竞技武术套路技术难度演进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6):77 -79

[2]张山.武术高级教程竞赛套路总汇[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0

[3]李杰.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

[4]王玉龙,徐伟军.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6

[5]陈红梅,龙佩林.博弈视角下的难度动作推进武术套路国际化价值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63

[6]李传国,王成.关于武术套路技术内容单调、雷同倾向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85

[7]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6-50

[8]中国武术协会审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9):16-56

猜你喜欢
腿法分值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论散打训练中腿法的正确应用
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基于解剖学基本面的跆拳道腿法分类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Airbnb上的套路
跆拳道腿法与散打腿法的差异研究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