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研究

2015-01-05 01:38杨翠美
关键词:皖北入学分数

杨翠美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问题提出

早期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指对儿童在进入学校时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期望,或者是儿童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状态。尽管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留守儿童在小学学校适应上处于不利地位。但相关研究并没有关注到可能导致其学校适应不良的因素——即这些儿童在进入小学前各方面的准备存在着不足。为此,考察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后期学校适应的影响,对改善留守儿童学校适应不良,促进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徽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大省,特别是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每年有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大批儿童被滞留在家而成为留守儿童。该地区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村地区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的一般状况。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对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的状况进行考察,旨在丰富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领域研究内容的同时,为提高皖北地区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提供实证依据,为及时、恰当地引导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缓解儿童的认知、情绪、人际适应等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1]。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即将入一年级的大班留守儿童(入学时间为2013年9月)为研究对象,从皖北农村地区6个市(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抽取农村留守儿童158人,年龄分布在5-8岁之间(其中男孩71人,女孩87人,SD=0.79)。幼儿的平均年龄为6.73岁。同时对专职教师和园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向当地的教育部门的领导询问相关留守儿童的问题。

2.研究工具

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School Readiness Test Battery Comprehensive Version,简称SRTB-CV)[2]123-124。此测查工具是为儿童入学准备研究而编制的测量工具,由盖笑松等人于2007年制定。该测量工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重测信度为0.87,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57-0.80之间。目的是用来鉴别学前儿童(一般为4-7岁儿童)在学习方式、认知与一般知识、情绪与社会性、言语能力、身体健康与动作技能这五个领域的发展是否达到了该年龄儿童应具备的入学准备状态[3]。

3.测验程序

采用个别施测。测验在一个无干扰的房间内进行,房间内有一套适合学龄前儿童身高的桌椅和一个主试座椅。在测验开始前,主试准备:SRTB-CV儿童手册(1份)、SRTB-CV记录纸、两支笔、一双筷子、一小袋玻璃球(大约25个)、两个碟子、一个秒表、一个沙包、一个卷尺。测验中主试坐在被试右侧,与被试呈45度角坐在桌子同侧。被试在不受干扰的房间对被试进行约30分钟的一对一测试,测试结束后给每个被试赠送自动铅笔一支[2]127-128。

在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中,将儿童测试结果、问卷访谈内容录入SPSS16.0,并对所有数据进行校对核查,在此基础上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总体情况

首先使用SPSS导出皖北农村158名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发展测验结果的原始总分数(M=39.49,SD=9.94),然后对原始SRTB-CV总分采用Liliefors对Kolmigorov-Smirnov统计量进行检验,得到的统计量Z=0.054(df=435,p〈.01)。这表明原始总分的分布与正态分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分布的偏度值为-0.384,峰度值为0.407,其分布呈现负偏态分布[4]。本研究参照东北地区儿童入学准备(农村学前班)的检出分数与标准,先将原始分数转化成Z分数得出每个等级的分数的频数(R=47.5),并将每个等级的分数的数目转化成了百分比,以此来直接看成不足与落后的人数所占的比重。

表3 -1皖北农村158名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总体发展测验结果

从表3-1可以看出一半以上(57%)的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不足或落后,仅有极个别(2%)的儿童处于优秀水平。由此可见,皖北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十分不足。以下图表中具体展示各领域中入学准备情况和突出的方面。

2.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五个领域的基本情况

(1)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学习方式发展水平

表3 -2-1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学习方式发展水平测验结果

皖北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学习方式总分数(M=12.76,SD=3.99),参照标准后得出的数据如表3-2-1所示。从表3-2-1可以看出大约三分之一(32%)的留守儿童在学习方式方面准备不足或落后,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耐心,极其容易跟着其他幼儿的思维走,不按顺序翻阅测量工具,坐在椅子上晃动得厉害;少许(15%)的留守儿童处于优秀水平,能安静地听着施测者的解说,并按照施测者的指令进行,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向施测者询问。由此可见,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在学习方式准备方面约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未能准备好,并且优秀和不足两级差异明显。

(2)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认知与一般知识发展状况

表3 -2-2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认知与一般知识发展水平测验结果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认知与一般知识总分数(M=7.78,SD=3.07),参照标准后得出的数据如表3-2-2所示。从3-2-2可以看出近四分之一(25%)的留守儿童在认知与一般知识方面准备不足或落后,突出的表现在语言发展方面口齿不清晰,难以理解形容词、量词、代词的意思,对于句子的理解通常需要反复2-3次后才能够理解;认知与一般知识方面对于平时幼儿可以接触到的例如小猪、小鸟等了解的十分清楚,但对于找规律、问题解决与推理等不明白;只有12%的留守儿童处于优秀水平。

(3)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语言发展状况

表3 -2-3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语言发展水平测验结果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语言发展总分数(M=5.47,SD=1.84)参照标准后得出的数据如表3-2-3所示。从表3-2-3看出21%的留守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准备不足或落后,13%的留守儿童处于优秀水平。由此可见皖北农村留守儿童在认知与一般知识发展方面和语言发展方面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处于中等水平,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不够深入与透彻。

(4)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状况

表3 -2-4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水平测验结果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总分数(M=11.42,SD=5.16),参照标准后得出的数据如表3-2-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59%)的学前留守儿童在情绪与社会性发展方面准备不足或落后,首先表现在面对冲突解决情景时大多幼儿表现为不说话或者是采用打架这样极端的方式解决,或者直接说找老师或父母来解决,在面对友谊情景时更多的表现为自己独处,最后自我效能感估价不足,许多题目未看就直接回答不知道;仅有3%的留守儿童处于优秀水平。

(5)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运动技能发展状况

表3 -2-5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运动技能发展水平测验结果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运动发展总分数(M=2.05,SD=0.75),参照标准后得出的数据如表3-2-5所示。从表3-2-5可以看出只有少数(6%)的留守儿童在运动发展方面准备处于或落后,有25%的留守儿童处于优秀水平。据此了解到皖北地区留守儿童在运动发展方面准备较好,良好以上的留守儿童所占的比重最大。但两级差异并不明显,跟其他级别的区分度并不高,无法对中间群体做出分析,只能说状况一般,没有更多突出者。

3.不同性别、年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得分的差异比较

首先将全体被试的入学准备测试各领域总成绩的原始分转化为以0为平均数、以1为标准差的Z分数,为了使用方便,再将Z分数转化为以100为平均数,16为标准差的常态标准T(T=100±16Z)分数。以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为分析维度,对留守儿童每个领域的T分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见表3-3-1。

表3 -3-1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按性别、年龄的成绩(M±SD)

以年龄为自变量,分别以五个领域的方差检验为因变量,考察留守儿童入学准备不同领域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除了运动技能(F=8.247,p〈0.001)存在随年龄而增长的趋势外,其他四个领域均没有表现出随年龄发展的成熟效应(表3-3-2)。

表3 -3-2 年龄与五个领域独立样本方差检验结果

以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五个领域的方差检验为因变量,考察留守儿童入学准备不同领域的性别差异。通过t检验表明留守儿童入学准备与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t为负值,p〉0.05)。

4.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教师核查情况

首先根据之前所得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总体状况落后(13%)的儿童(即n=20)数据进行教师核查表调查。在本研究中,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状况教师检核表中有五个维度(1=优秀,2=良好,3=中等,4=不足,5=落后),采用SPSS将各领域的原始分数转化成以0为平均数,1为标准差,将原始分数划分为Z分数。Z分数表示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以上或以下几个标准差的位置,从而明确该分数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量数。如果一个数的值小于平均数,其值为负值,如果一个数大于平均数,其值为正数。大于平均数,表示留守儿童在该领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小于平均数,表示留守儿童在该领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3-4为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师核查的Z分数测量结果以0为平均数,1为标准差将整个Z分数的分布情况划分为四个方面(-1以下,-1至0,0至1,1以上),表中0以上表示各领域Z分数分布的情况在中等水平以下,0以下表示各领域Z分数分布情况在中等水平以上。同时,将每个段的Z分数的次数转化成百分位数。

表3 -4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师核查的Z分数测量结果(%)

从表3-4可以看出,在教师看来,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在学习方式(0以上占60%),认知与一般知识(0以上占50%),情绪与社会性发展(0以上占60%),语言发展(0以上占60%)和运动技能发展(0以上占65%)五个领域中普遍准备不足,从各领域0以上所占的百分数来看均在60%左右,之间没有直接的差异。因此,教师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概念是准备不足,但并不能具体说明哪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是急需要解决的。

(四)讨论与分析

1.皖北地区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严重不足

本研究发现,皖北地区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普遍不足:57%的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处于不足或落后的水平,只有2%的学前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处于优秀水平。其中,在社会性和情绪性发展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59%),很大程度是由于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所致;其在语言发展和认知与一般知识发展领域发展不尽人意,一半以上留守儿童在此方面尚处于平均水平,容易在以后的发展中被教师忽视;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在学习方式方面突出表现为两级差异偏大,即不足或落后与优秀均占有较高比重,在运动技能发展方面表现的较好,只有少数处于不足或落后的情况。由此可见,皖北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涯起点上就表现出准备方面的严重不足,这与父母常年外出,孩子主要由留守的老人代为照看,缺乏对子女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2.不同年龄、性别对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影响较小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状态整体上未体现出随年龄变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状况不但整体水平较低,而且发展缓慢。通过访谈得知,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非常简陋,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中没有专门的学习空间,甚至没有图书文具。结合对家长和当地教师的访谈以及对本研究所获得的数据的分析,发现多数地区农村只有一所公立幼儿园,教师年龄偏大,学历较低,少数有大专文凭,还有很多从小学转岗过来的,再加上该地区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当地入小学前的教育主要由幼儿园大班来完成,他们很少意识到入学准备这一重要问题,更没有专门人员进行负责。所以,皖北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处境不利儿童,政府有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应增加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并在儿童入学后加强对入学准备不足儿童的补救和帮助,从而为其学校生涯的开始提供一个较为公平的起点。

3.在园教师对其留守儿童入学准备评定方面准备不足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在教师看来,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在学习方式(0以上占60%),认知与一般知识(0以上占50%),情绪与社会性发展(0以上占60%),语言发展(0以上占60%)和运动技能发展(0以上占65%)五个领域中普遍准备不足,从各领域0以上所占的百分数来看均在60%左右,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概念是准备不足,但并不能具体说明哪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急需要解决的。同时,通过与在园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在园教师对学前留守儿童基本上没有概念,只知道留守儿童在小学或初中较多,对于幼儿园中的留守儿童尚未给与一些关注。提到入学准备时,将其与一般所认为的幼小衔接混在一起。认为到大班开始要教授一些语言的基本拼音、识字;算术要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等;对于留守儿童的情绪与社会性、认知与一般知识等并未有太大关注。

研究同时发现,教师普遍反映学前留守儿童的在家监护人一般为爷爷奶奶,大多关注幼儿的身体发展状况,极力满足幼儿的各种要求。溺爱幼儿的现象严重。据此,幼儿园教师可对本园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作一个汇总,去家庭里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的迫切需要。同时,幼儿园教师还需要联合当地的乡镇,各事业单位,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给予扶持,使留守儿童能够达到入学准备的基本要求,以适应后期的正式的学校生活。

[1]张丽锦,赵明旭,者永涛,邱杜平,盖笑松.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4):14-16.

[2]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8.

[3]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SRTB-CV的研制[J]. 学前教育研究,2005(3):25-28.

[4]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皖北入学分数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分数的由来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可怕的分数
入学面试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