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立医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

2015-01-08 03:54赖晓云陈祖英建瓯市立医院药剂科福建建瓯3531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3期
关键词:头孢预防性抗菌

赖晓云 ,陈祖英(建瓯市立医院药剂科,福建 建瓯 353100)

加强对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管,一方面可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另一方面也可降低细菌耐药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是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内容。现对建瓯市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更好地规范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 年12 月—2014 年9 月我院所有出院患者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2 087 份,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选出用药不当的病例进行分析。

1.2 方法

逐一查阅2 087 份病历的相关临床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手术名称、住院时间、手术用药情况等,评价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及辅助性用药的合理性,通过Excel 表格对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为判定抗菌药物利用的依据。DDD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 年版)、《新编药物学》(17 版)[1]及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成人平均日剂量和临床使用情况确定。用药频度(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该药的DDD,DDDs 值越大,表示该药的使用频度越大,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 DDDs/实际用药天数,DUI≤1 说明该药使用相对合理,DUI >1 表明有滥用的可能[2]。

1.3 合理用药评价标准

主要评价标准为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以下简称“38 号文件”),同时参考《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工作方案》,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标准Tab 1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rationality in perioperative use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 Ⅰincision operation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 087 例患者中,男性1 169 例,女性918 例;年龄0 ~87 岁;住院时间1 ~14 d,平均4.3 d;17 例患者对青霉素钠、磺胺过敏。

2.2 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分布

2 087 例患者中,977 例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46.81%,涉及抗菌药物8 类16 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头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酰胺类,见表2。

表2 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used in surgical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 Ⅰincision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2.3 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分布

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分布见表3。

表3 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分布Tab 3 Administration time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 Ⅰincision operation

2.4 DDDs 排序前10 位抗菌药物的DUI

DDDs 排序前10 位抗菌药物的DUI 见表4。

表4 DDDs 排序前10 位抗菌药物的DUITab 4 DUI values of the top 10 antibiotics ranked by DDDs

2.5 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分布

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分布见表5。

表5 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分布Tab 5 Duration of administration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surgical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 Ⅰincision operation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46.81%,与卫计委≤30%的要求有较大差距[3]。一些Ⅰ类切口手术不必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师为求心安而使用,如乳房改良根治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包含补片)、膝关节镜检查术、甲状腺病损切除术等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实际上,外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手术本身的洁净程度有关,洁净手术的术后感染发生率<3%,无菌操作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最佳方式[5]。由此可见,我院经过3 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还非常突出,医师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把握不严,或过度依赖抗菌药物来预防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发生。

3.2 抗菌药物使用规格超标

《指导原则》及“38 号文件”要求,一般骨科手术如锁骨骨折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选用第1 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或第2 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而不应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作为预防性用药[6]。由表2 可见,2 087 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7 例使用了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第3 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对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疗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7]。超限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不仅会破坏正常菌群,导致二重感染,也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8]。

3.3 抗菌药物选用不当

骨科手术一般需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第1、2 代头孢菌素为宜。由表2 可见,31 例患者使用了依替米星作为预防性用药。氨基糖苷类药因副作用大,临床上不宜作为预防性用药[9]。还有1 例脂肪瘤患者行“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依据相关规定可不应用抗菌药物,而该例却使用了美洛西林/舒巴坦钠作为预防用药。本调查发现,102 例患者应用美洛西林/舒巴坦钠作为预防性用药,占总病例数的10.54%,比例相对较高。因青霉素类药抗菌谱窄、半衰期短、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宜作为预防性用药。克林霉素的使用率为11.98%,用量颇大。克林霉素为抑菌剂,高浓度时才对敏感菌有杀菌作用,且需注意其神经节阻断作用,可增强吸入性麻醉药的神经节阻断现象,导致骨骼肌松弛和呼吸抑制,因此,《指导原则》规定,克林霉素不作为常规预防性用药使用,只限用于对β-内酰胺类药过敏的患者[10-11]。

头孢硫脒虽为第1 代头孢菌素,但其价格较贵,一般不作为预防性用药。本调查发现,114 例患者使用了头孢硫脒,使用率达11.67%,如颈部肿物、脂肪瘤等行“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乳房病损切除术”等患者使用头孢硫脒较多,而Ⅰ类切口手术是不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头孢替安作为第2 代头孢菌素,和头孢硫咪一样,价格较贵,不宜作为预防性用药,但本调查发现,头孢替安的使用率为19.14%,而头孢呋辛的使用率仅为1.43%,与《指导原则》“38 号文件”的要求差距较大。调查中还发现,不应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或超限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医师临床用药随意性较大,未能真正理解并按照“38 号文件”的要求使用抗菌药物,也说明医院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管上还需要加大力度,杜绝抗菌药物的滥用。

3.4 给药时间及疗程不合理

调查中发现,预防性用药的初始时间在术前0.5 ~2.0 h内的比例为89.25%,说明医师对预防性给药时间的把握较好。但用药疗程≤24 h 的患者仅占35.72%,>24 h ~≤48 h占27.02%。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疗程一般不超过24 h,一些特殊情况如使用人工植入物可延长至48 h。调查结果显示,用药疗程>48 h 的患者占37.26%,说明医师在用药疗程上存在较大问题,如脑出血患者行“颅骨切除减压术”,术前1 h 给予头孢硫脒2 g,术中加用4 g,术后给予4 g×6 d,存在盲目、超疗程用药。用药疗程过长并不能提高预防感染的效果,却可造成不良反应增多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2]。

3.5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3.5.1 给药剂量不合理:根据DUI 可以看出,头孢硫脒、头孢唑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DUI 均>1,表明这3 种药用量不合理。给药剂量过大,并不能增加抗菌效果,却会使药品不良反应增多。

3.5.2 选用溶剂不合理:如美洛西林/舒巴坦钠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剂不妥。葡萄糖注射液偏酸性(pH =3.7 ~4.5),美洛西林/舒巴坦钠等青霉素类药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宜。

3.5.3 给药次数不合理:如1 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股沟斜疝补片修补术”,术前30 min 给予头孢唑林2 g,术后加用2 g,这不符合“38 号文件”的要求。又如1 例乳房良性肿瘤患者行“乳腺病损切除术”,术前30 min 给予头孢噻肟钠2 g,术中追加2 g,术后给予2 g×4 d。《指导原则》及“38 号文件”指

出,乳腺手术原则上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高危患者可术前给予头孢唑林1.5 g,而该病例的用药品种、用药时间及疗程均不符合要求。

3.5.4 给药途径不合理:作为Ⅰ类切口手术的预防性用药,术前给药方式应为静脉注射。因为抗菌药物在30 min 经静脉注射后,可迅速在组织中形成有效浓度,而肌内注射、口服给药均不能在有效时间内达到有效浓度[13]。2 087 例患者中,17 例单独口服给药,10 例静脉注射与口服给药联合应用。

3.5.5 联合用药不合理:作为Ⅰ类切口手术,单一应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性用药已足够,不宜联合用药[14]。1 例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伴内固定术”,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克林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β-内酰胺类速效杀菌剂,能杀灭繁殖期细菌,故不宜与克林霉素等速效抑菌剂联用。此外,头孢米诺+克林霉素、头孢替安+克林霉素等联合应用亦是同样道理。

3.5.6 更换药物无依据:术前、术后换药无指征,未作相关病原学检查。如1 例脂肪瘤患者行“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术前30 min 给予美洛西林/舒巴坦钠3.75 g,术后加用3.75 g,第2 日更换为头孢替安4 g,而无相关临床用药依据。又如1 例隐睾症患者术前30 min 给予头孢唑林1 g,术后更换为头孢替安2 g×2 d。随意更换抗菌药物,除会影响治疗效果外,还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及细菌耐药[15]。

4 结论

通过对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存在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过高、使用品种超标、用药不规范等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医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和方法认识不足,对预防性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怕因未用抗菌药物引起术后感染而造成不必要医患纠纷等。(2)药师自身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欠缺,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不力,与临床进行合理用药经验交流甚少。(3)行政监管部门对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方面的培训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软件支持,一些核心数据(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等)还需靠手工计算,缺乏动态监管,不能即时纠正可能出现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问题,从而对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管和干预不到位。

针对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医院领导已充分意识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整治”的紧迫性,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制度来遏制临床抗菌药物滥用问题:(1)近期将引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软件,认真为门诊、病区临床医师应用抗菌药物把好关,截留住用药不适宜的抗菌药物处方。(2)制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处罚条例设置预案》,对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中出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处罚措施。(3)成立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定期配合质管科、药剂科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对出院病历、运行病历中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违规医师采取告诫、通报批评、卫生局纪委当面谈话、暂停该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处方权等方式,并将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与医师绩效工资挂钩,进一步控制了抗菌药物滥用。(4)成立临床药学室,由高职称药师总负责,积极参与临床查房,认真开展处方、病历用药点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上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根据分析结果对违规医师进行相应处罚。(5)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重点学习《指导原则》和“38 号文件”等相关制度规定。(6)近期将制订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考核标准。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方面的不足,才能通过有效手段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只要全院上下动员起来,按照《指导原则》及“38 号文件”的相关要求,齐抓共管,通过临床医师、药剂人员的不断努力,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一定会更加合理、规范。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00.

[2] 周元瑶.药物流行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92-193.

[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3]37 号.

[4]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 号.

[5] Weaving P,Cox F,Milton S. Infection prevent and control in the operating theatre:reducing the risk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s)[J].J Perioper Pract,2008,18(5):199-204.

[6] 周彩虹.我院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7):629-630.

[7] 王婷,孙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10,22(7):173-176.

[8] 覃逢超,陈楚雄,林茵.2010 年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17-18.

[9] 张石革.“医改”深化和药房自动化实践下的药学监护[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4-12.

[10] 曾白林.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用药原则[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5):461-462.

[11] 王如意,王晓梅,朱洪辉.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南药学,2012,10(1):67-69.

[12] 李兴华,周国民,曾永兰.骨科Ⅰ类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8):575-577.

[13] 林茵,邓丽华,赵文霞,等.外科系统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1):33-36.

[14] 王志英,角灿武.濮阳市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2):129-131.

[15] 王建英,李延兰,罗冰芝,等.医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833-3835.

猜你喜欢
头孢预防性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