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181医院2012年6 月—2014年6 月处方点评与分析

2015-01-08 03:54蒋骄龙解放军第181医院药剂科广西桂林541002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3期
关键词:不合理药师药学

蒋骄龙 ,蔡 林(解放军第181 医院药剂科,广西 桂林 541002)

随着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新 时期医院药学方向的重心向“以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合理用药为核心,强化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药品管理”转变。对药师审方能力的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明确了法律责任。为此,要求药师在调配处方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核处方,做到“四查十对”,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然而,药房窗口工作十分繁忙,以及处方审核没有统一的工作模式,使得这项工作很难切实有效地展开。为提升解放军第181 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学服务水平,依照《医院处方管理规范(试行)》[1],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从2012 年开始,药剂科制订了《门诊药房处方审核干预记录登记表》,并在门诊药房开展实施。现对药房窗口筛选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的不合理处方来源于门诊药房窗口登记的《门诊药房处方审核干预记录登记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2]《医院处方管理规范(试行)》中不合理处方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依次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统计的2 016 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 126 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55.85%;用药不适宜处方849 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42.11%;超常处方41 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2.03%。其中,常见的不合理之处包括用法与用量不适宜,缺临床诊断或诊断不全,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无正当理由处方超7 d 量或未注明理由等,见表1。

表1 不合理处方类别Tab 1 Categorization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3 讨论

3.1 电子处方的利与弊

我院于2011 年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实行电子处方,这使得处方不规范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药品通用名、药品剂量、处方前记等方面。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处方打印不规范;电子处方自动生成临床诊断为“取药”而未加修改;虽然电子处方系统将临床常见的药物用法都做了预设,但有些药品的特殊用法还是难以录入,如“睡前服”“餐前30 min服”“不得咀嚼”“两药间隔2 ~4 h”等[3];<18 d 的新生儿处方自动生成为“0 岁”;某些时候由于医师的工作疏忽,将药品的用法、用量录入错误,如“口服”录为“外用”、“静脉滴注”录为“静脉注射”、“1 日1 次”录为“1 日2 次”或“1 日3 次”、氨溴索口服液“1 次10 ml”录为“1 次10 ×200 ml”等。对于这些问题处方,药师一般都能审核发现,倘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可能会很严重。如孟鲁司特钠“1 次10 mg、1 日3 次”为超剂量用药,有可能导致抑郁症、自杀行为和焦虑等不良反应[4]。据统计,使用克拉霉素注射液发生急性肾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的1 037 例患者中,有868 例为超大剂量用药[5]。

3.2 不规范处方

(1)缺临床诊断或诊断不全:该项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由医师的疏忽导致,或者是人情处方。如临床诊断为外伤,处方开具头孢克肟胶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开具西瓜霜含片;患者于内分泌科就诊,诊断为糖尿病,医师在开具降糖药的同时应患者要求为其开具抗高血压药等。诊断是医师合理用药的前提,也是药师正确审核处方的依据,药师对该项错误都能很好地进行干预。(2)超长时间用药:部分慢性病及老年患者处方显示给药的时间过长。很多老年人都习惯服用镇痛药,但如果长时间服用部分混合型的镇痛药,人体的血液流动速度就会被迫降低,进而会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坏,此外,镇痛药造成的肾衰竭患者也容易出现膀胱癌[6]。

3.3 用药不适宜处方

(1)用法、用量不适宜:除掉电子处方因素外,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医师对药品用法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如给患儿开具头孢克洛缓释片“1 次半片、1 日3 次”。缓释片不宜掰开服用,其单位剂量是按照成人设计的,若掰开服用,则破坏了特有的渗透膜、骨架、渗透泵结构,失去了延缓药物释放的价值。儿童宜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且缓释片一般比普通剂型价格高出许多,这样也容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注射制剂1 日用量1 次静脉滴注完毕,这样给药完全不符合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临床疗效的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应当改为1 日多次给药。(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如医师为毛囊炎患者开具氟康唑片,毛囊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毛囊或毛囊周围的化脓性炎症,应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而不是抗病毒药。又如医师为麦粒肿患者开具第3 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胶囊,麦粒肿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选择第1、2 代头孢菌素更为适宜。再如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为奥美拉唑肠溶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内环境多为低酸或无酸,而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其抑制胃酸的作用强而持久,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7]。(3)配伍禁忌及药物相互作用:如注射用奥美拉唑40 mg 错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的pH 值为3.2 ~5.5,而注射用奥美拉唑在pH 值<7 时极不稳定,容易分解,其分解产物的颜色随着pH 值的降低由蓝紫色最终变为棕色,故因改为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又如银杏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而银杏叶中的银杏叶内酯是血小板活性因子抑制物,二者合用可加强抑制血小板凝聚功能,有发生出血现象的可能[8]。

3.4 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如医师为肾结石患者开具氧化樟脑注射液,氧化樟脑应用于中枢性呼吸困难及循环衰竭,也可用于各种病患的心脏衰竭和呼吸困难,用于肾结石属无适应证用药。(2)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如泌尿科医师为尿道结石患者开具黄体酮注射液,黄体酮可松弛平滑肌,扩大输尿管口径,使结石下移;同时可通过竞争性对抗醛固酮作用而利尿,并增加管腔内压,促使结石排出。虽药物本身有排石作用,但其说明书并未提及可用于结石,故属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又如在2010 年上海发生的“眼药门”事件中,将治疗肿瘤的贝伐单抗用于老年湿性黄斑变性患者,而其国内外的说明书上均没有这一适应证,这就是因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而造成的药品不良事件[9]。(3)过度用药:过度用药问题突出表现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10]。如包皮手术后患者连续12 d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这种用药方式极易导致细菌耐药,且容易引起牙龈出血、手术创面渗血等不良反应。此外,还有医师随意延长药物治疗疗程,如很多中成药注射剂的用药疗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治疗效果与疗程的相关性不明确,延长疗程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及未知的潜在危害[11]。

4 思考与建议

门诊处方不合理性,不仅能反映出医师医疗技术水平,也能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规范、合理处方,对杜绝调配处方差错和控制医疗差错、纠纷、事故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减少处方差错,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提高对窗口处方审核的认识

发药窗口的药师是可以发现和阻止严重处方事故的第一职责人。《处方管理办法》“第35 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第36 条”规定,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药师的职责和权利,使药师的窗口工作有法可依。

4.2 完善电子处方系统

计算机系统作为一种简便而迅速的操作平台,完全可以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如加载电子处方审核系统,设置每个药品的用药途径、用法与用量、频次、使用者的年龄限制、处方打印不规范的提示、需要作皮肤敏感试验的药品是否经过皮肤敏感试验确认、特殊药品使用特殊管理模块等提示,以便医师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选择,经一步确认后再打印处方,以减少处方差错。“医师工作站”加载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能够识别常见的不合理处方,对不符合要求的处方自动报警,给出相关提示,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选择,进一步确认后才可提交,这样可减少不合理处方的出现[12]。

4.3 提高药师整体素质,加强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

药师只有掌握丰富的药学知识和基础的临床医学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培养职业敏感性、善于从药物的药理特性等方面思考,才能真正发挥药剂人员在处方审核调配中的监督作用,把好处方的质量关口,及时纠正问题,提高合理用药率[13]。未来药师将负责合理用药,保证和评价药物的治疗结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疾病的预防,以及管理安全、准确和及时的药品分发系统[14]。因此,药师不但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还要不断汲取新知识,了解医、药学新动态,积累并更新知识,充分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帮助和确保患者用药最优化。

4.4 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

对于处方的常见问题,药师应及时反馈给医师,让医师及时更正,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出现;同时,药师应及时传播新药信息、药品安全警示,使医师充分了解药房现有药品的品种、规格、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信息,从而减少处方差错;在选药、用药上发挥药物知识比较全面的优点,为医师当好参谋,在与医师合作时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15]。

[1] 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 卫医管发[2010]28 号.

[2]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 号.

[3] 宋彦远,韦兰柘,王丽英.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的应用及改进建议[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62-64.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拿大警示孟鲁斯特钠导致的精神科不良反应[N/OL]. http://www. sda. gov. cn/WS01/CL0389/48677_1.html.

[5] 杨熙东.临床用药不合理原因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451-452.

[6] 施碧云,周全魁.中老年人过度服药导致尿蛋白过高22 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27-4628.

[7] 常子倩,张雪伟.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230-231.

[8] 葛建国. 临床不合理用药实例评析[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88-189.

[9] 姜德春,元华龙.儿科超说明书用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儿科药学杂志,2013,19(4):53-56.

[10] 韩玉珍,王琨,孙广红,等.某公立医院过度用药实例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2):68-70.

[11] 孙玉刚,胡万宁,付小平.医疗机构临床过度用药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6):83-84,90.

[12] 张毅.电子处方对我院门诊系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61-262.

[13] 杨丽萍,牟萍,徐蜀远.我院门诊五官科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20):90-91.

[14] 刘新月,朱珠.重新定位药师角色,把握机遇和挑战[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7):556-557.

[15] 王爱军,金永新,要林青.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 确保肿瘤患者用药安全[J].中国药事,2012,26(2):203-205.

猜你喜欢
不合理药师药学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熊真的活过来了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