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5-01-08 01:50高鑫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高校

高鑫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育核心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呈现出新的特征,笔者从概论谈起,强调把握理想信念教育主线,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1 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的新特点

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同时校园也是社会文化的集散地,各种思想在校园中相互冲突和碰撞。随着经济发展及全球一体化步伐加快,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明显,社会上道德和信仰的缺失、人文素质滑坡现象严重。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对繁复的思潮加以甄别、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这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不同于传统教学时代,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背景及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特征,亟待转型。

第一,过去的学术研究从基础数据采集到信息处理,需要付出大量的个体劳动,耗费在其中的时间成本是相当高昂的。如今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幅度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在电子设备的终端,每个个体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所需的各种资料。掌握学术前沿、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是新时期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二,高校学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思想较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和冲击。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益和效率,学生受其影响片面追求学科的实用和实效性。较之于专业技术及技能培训课程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软科学,综合历史、法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政策路线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判断客观事物的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

第三,当代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个性化发展意识增强。改革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索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改革重点,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点,将大学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有效途径。

2 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线,增强学生道路认同感

《概论》课程是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线索,向学生们介绍我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形成的理论成果,旨在通过思想路线、政策的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不同于其他课程,《概论》具有教育与说理双重目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借助课堂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转型必然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信仰危机,这种危机既源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封建腐朽残余,又源于转化社会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思想及观念上的困惑和不适。《概论》课程教育要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线,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理论与现实、信仰与科学、信仰与利益的关系,将个人的人生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被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更要注重“说理”,增强学生的道路认同感,这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亦是今后《概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和方向。《概论》课蕴含很多“理”:中国共产党怎样探索民族独立、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旗帜;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形势下,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新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布局,这些“理”都是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们传授的,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艰辛探索、不断创新的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多元互动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了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让学生“入脑”,能够将理论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需要根据新时期青年学生主体性意识较强的特点,探索集“专题讲授、案例教学、自学研讨”于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专题讲授。概论课程涉及的社会实践时间跨度较长,涵盖的内容较广,为了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充分把握全部课程的体系及精髓,需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根据教学的重、难点,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疑难困惑之处,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并划分为若干精选专题,做到遵循教材又跳出教材,使理论教学同现实紧密结合。

案例教学。概论课不是讲历史,但是又不能离开社会实践谈理论,理论性、实践性及开放性是其显著特征,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讲理论依据,还要再现实践“场景”,例如讲授改革开放理论,既要总结前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同时又要用实例讲清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说明改革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自学研讨。尝试指导自学、阅读、学习心得及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之前教师布置自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独立思考并寻找答案,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疑难问题在课堂进行集中讨论,使教学过程富有生气和吸引力,同时也是为学生表达关心国家、关心社会,提供交流平台,同时也是教学相长,老师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鲍健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在变与不变中寻求突破[J].高教与经济,2009(04).

[2]李忠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措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