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军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5-01-09 00:22田跃峰王定明刘其能
国防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群众工作

田跃峰 王定明 刘其能

做好新形势下军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田跃峰 王定明 刘其能

内容提要: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贯彻落实习主席指明的新时期军队群众工作的方向,做好当前政治工作,就要在增强使命意识、找准瓶颈性问题、推进深化改革三个方面着手,开创军队群众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政治工作 群众工作 双拥工作

作者:田跃峰,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大校;王定明,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专业技术8级,上校;刘其能,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秘书处秘书,中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要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强调“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深刻揭示了军政军民团结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进一步指明了军队群众工作的方向。贯彻落实习主席的重要指示,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创军队群众工作新局面,是当前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深刻理解军队群众工作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增强做好军队群众工作的使命意识

军队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领导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集中群众智慧,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密切军队和政府、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实现军政、军民一致的工作,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形势下,军队群众工作有了新内涵新要求。从习主席一系列重要讲话看,有关军队群众工作的新论述主要有: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要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开展军民共建与和谐创建活动;军队要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支援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地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等工作,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军队要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要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为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等等。

习主席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军事斗争变化规律,体现了群众工作的广泛性、社会性和政策性,既为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正确认识军队群众工作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找准制约军队群众工作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近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军与全国各族人民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实践、维护社会稳定、战胜严重自然灾害等方面协力前行,群众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但随着社会利益的调整、军队的重大变革、形势任务的变化,我军群众工作也面临一些矛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体制不够健全。军队群众工作领导机构在总部是总政治部办公厅群众工作办公室,大军区单位设有群众工作处,集团军、省军区(师、旅)分设秘书处(科),团级单位设有群工办,是军队群众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此外,领导军队群众工作的机构还有三个:一是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民政部和总政治部群众工作办公室专人合署办公,省、地、县相应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国家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总政治部群众工作办公室,归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三是军队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在中央军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办公室设在总政治部群众工作办公室。这种四个领导机构体制,对一般性的群众工作落实起来比较便利,职责分工比较清晰,效果比较明显;但对一些交叉重叠的工作,抓落实就容易出现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

二是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尽管现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民兵工作条例》等一些含有群众工作内容的政策法规,但在执行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权威性不够。当前,有关军队群众工作的法律法规大多只涉及抢险救灾、国防教育、群众纪律等单一领域,缺乏统筹军地双方、兼顾各个领域的群众工作根本性大法,导致一些单位和部门出现“推动融合靠感情、解决问题靠关系”等现象。另一方面,操作性不强。比如,我国有关法规规定“拥军优属”,要优先考虑军人待遇,但对如何优先以及如何落实军人转业安置、子女上学、家属工作等,没有硬性规定和标准,对部分没有优先安排的单位又无监督惩处措施,造成“事先难以落实、事后难以保障”的局面。

三是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中央军委与国务院、四总部与国家有关部门、战区领导机关与地方政府相互间缺少常态化的沟通协调,基本上处于有事临时建机构、拉班子、搞协调的状态。比如,虽然建立总部与国家部(委),大单位、集团军与省(市、自治区),师旅团与地区(县)等层面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开展军政座谈会、双拥领导小组会、走访慰问等活动,但在一些具体事项上,没有形成沟通协调的机制,存在靠领导推动、靠利益驱动、靠活动拉动等现象;虽然建有军地业务部门日常联系、专项联系等机制,但缺少抢险救灾、处突维稳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机制,导致处置行动效率不高。

三、坚持以强国梦强军梦为统揽,进一步推进军队群众工作深化改革

应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和习主席的重要指示,高度重视抓好军队群众工作,着力解决军队群众工作的矛盾问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强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完善领导体制。体制的科学、合理及顺畅与否,直接决定着相关事物的运行效果。群众工作离开统一领导,很多深层次问题就难以解决。应从国家层面考虑,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合作,在双拥工作局下设军民技术互转办公室,负责军地高新技术互相转化的研究、管理和开发;从军委总部层面考虑,合理区分总政军队群众工作领导机构、国家国防教育领导机构、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领导机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职能,重新明确职责和分工;从军区级单位工作实际考虑,对没有群众工作编制的团级以上单位,应增设群众工作编制。

健全政策法规。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是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应着眼群众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逐步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与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相匹配的政策法规体系,以政策法规保障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出台规范群众工作的顶层法规,完善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群众工作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军队参加地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抢险救灾等工作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特别是有关应急处理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军队服务人民的作用。应完善拥军优属的系列政策法规,畅通军人转业安置、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渠道,解除军人后顾之忧,为军人安心军营作贡献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可行机制。推进群众工作顺利进行,应着力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国家层面的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等群众工作机制,定期召集主管经济建设和主管国防相关部门的领导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构建群众工作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双拥工作规划计划执行、重大项目进展、综合效益发挥等进行考核评估,加大奖惩激励和督导问责力度。建立科学的群众工作政绩评价体系,将双拥工作成效纳入军地双方各级党委和机关的政绩评价体系。

(责任编辑:何 荷)

中图分类号:E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5)05-0066-03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群众工作
试论国有企业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形式与方法
互联网环境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法治化探析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做好群众工作 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农村群众工作需巧用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