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征兵工作应形成的几个共识

2015-01-10 11:08程自武
国防 2015年9期
关键词:军队人生国家

刘 瑾 程自武

随着义务兵征集主体向大学生转变,兵员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征兵工作出现新局面。然而,有些高校,尤其是把学费和学生人均经费作为办学盈利来源的部分民办高校,还没有突破局部利益束缚,对校园征兵积极性不高、消极应付。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广泛深入的共识。

一、要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高度推进征兵工作深入开展

“兵者,国之大事。”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首先都是军队强大。没有全民对国防的积极参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就没有保障。

一是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入伍对于和谐稳定的重大意义。近年来,全国每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00万,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给就业市场带来很大压力。一些大学生因未能有效就业,既闲置了人力资源,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大学生如果参军入伍,接受部队两年以上的教育训练,其意志品质、思想道德、身心素质等方面都会有较大提升,退役后在就业竞争力上无疑更具比较优势。同时,经过两年锻造,其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规划更加理性成熟,有利于今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发展,更好地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富强的伟大征程中。

二是要充分认识高素质人才是强军兴军的现实需求。当前,随着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制信息权成为主导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日新月异,这对于军队个体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地方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对一些学有专长的大学生,军队提供了广阔舞台,有利于实现其人生抱负和理想。因此,依托社会资源征集高素质兵员,提高军队科学文化水平,提升武器装备的操控能力,进而提升部队战斗力,已成为我军实现“两个跨越”的可行选择。

三是要充分认识履行国防义务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征兵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为,是各社会阶层、团体的共同责任。针对当前高教工作和军队建设实际,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征集大学生入伍的法规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细化了相应的措施办法,有的甚至对各类学校参军报名和入伍的比例、数量也作了明确规定。高校作为国家的教学机构,有责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定义务。各类高校不应过多顾及学生入伍对本校经济利益的暂时影响,而要从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征兵工作。

二、要本着铸魂育人的精神推进征兵工作深入开展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复兴崛起的希望,通过征兵工作实施正面教育引导,增强其对国家和社会制度的认同,可以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一是高校开展征兵工作有利于弘扬爱国尚武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从来不缺乏英雄;在我党我军辉煌历程中,更是英雄辈出。而当下一些别有用心者,否定历史、抹黑英雄、丑化革命,在部分青年中造成思想和价值取向混乱。某种程度上,优良传统教育的无力或缺失,已造成部分人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错位。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场所,应代表社会良知,引领社会道德风尚。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以党和军队光辉历程,以及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重要内容的征兵宣传,这对于补足青年“精神之钙”,引导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历史,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高校开展征兵工作有助于浓厚社会国防氛围。大学生是最具思想活力的群体,他们既是时代的学习者,也是同龄人中的先悟者,其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一些参军入伍的学生通过军营培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找准了人生坐标,为成才夯实了基础,为强军增添了活力。大学生思想敏锐、善于展示自我,在这个信息发达的自媒体时代,通过入伍学生与同学、亲友的积极交流互动,介绍对国防的深刻理解和从军的全新感悟,使广大青年对国家安全、强军兴军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感召他们积极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

三是高校开展征兵工作有助于塑造敢作为能担当的青年。青年人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庭院中训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青年人若安于现状,过分依赖父母,成为“宅男宅女”,就会消解创业动力,缺乏进取精神和社会担当。军队是大学校,火热的军营生活是大熔炉,青年人到部队摔打,经历人生风雨,通过严格训练管理和系统塑造,就会百炼成钢,从“特保儿”成长为栋梁材,走上健康的人生轨道,担负起保家卫国和守护家园责任。

三、要通过指引人生道路推进征兵工作深入开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在校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树立远大理想,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让大学生明白家庭困难学生入伍能对冲经济压力。大学期间,每名学生需要相当多的开支,这给困难家庭带来很大压力。当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参军入伍给予很多优惠政策,经济补助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每名学生的学费补偿代偿或资助金额达到可观的规模,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配套了一些政策措施,实行大学生入伍的专项经济奖励,这些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求学带来的经济压力。另外,逐年提高标准的优待金、退役金,也能为大学毕业生退役后的创业提供一定资金来源,为在校入伍的退役士兵复学提供生活保障。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参军入伍解决学费、生活费、创业资金,对于培养学生自立精神、早日感受劳动和养育的艰辛,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让大学生清楚参军入伍更能人尽其才。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影响,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都存在着“白领情节”,期待子女能够学有所成。一些不堪应试教育重负的学生,无心应付枯燥的学业,更乐于向往具有挑战性的生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些对中外军事和兵器知识如数家珍之“军迷”学生,更容易从军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在火热军营生活和战场历练中,成就一番令家长和老师意想不到的业绩。这样的例子,在中外战争史和军事史上不胜枚举。

三是让大学生懂得参军入伍能够实现人生转折。不可否认,一些学生因为受高考成绩、专业认知、就业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对正在学习的专业缺乏兴趣,或者对目前的培养层次不尽满意,而仅凭在校期间的个人努力又难以改变现状,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对学业消极应付,直接影响其今后发展。现在,国家出台的征集大学生入伍优惠政策里还包含计划单列的专升本、调换专业、保研或考研加分、等同基层工作经历等鼓励措施,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也是改变其命运的重要途径。退役后,通过享受这些优惠政策,还可使学业和事业迈上更高层次。因此,参军入伍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转折和成就梦想的重要契机。

猜你喜欢
军队人生国家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人生中的某一天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把国家“租”出去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