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62例临床研究

2015-01-10 06:31徐吉敏秦雪梅孙世竹
江苏中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通脉滋阴颈动脉

徐吉敏 鲍 军 吴 放 秦雪梅 林 青 孙世竹

(江苏省老年医院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南京210024)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62例临床研究

徐吉敏 鲍 军 吴 放 秦雪梅 林 青 孙世竹

(江苏省老年医院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南京2100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滋阴通脉饮,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平均消退17.1%,对照组平均增长51.9%;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能显著提高疗效。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滋阴通脉饮 中西医结合疗法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S斑块形成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如何减缓甚则逆转AS的发生、发展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现代医学多以内科药物干预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1-2],但临床效果尚难尽如人意。近年来,本课题组从中医药角度出发,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经验方——滋阴通脉饮对AS患者62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中医科门诊所收集的223例AS及斑块形成患者,经基线筛查后选择9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6.1±8.3)岁。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71.3±5.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颈动脉粥样硬化判定标准参照文献[3]制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mm,分叉处>1.2mm,提示动脉粥样硬化;IMT>1.5mm,并明显突出内膜,提示斑块形成。

1.3 排除标准 (1)颈动脉彩超显示管腔内完全无AS或斑块形成者;(2)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快速房性纤颤、房性扑动、阵发性室速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卒中者;(3)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4)近3个月曾服用过相关或相拮抗作用的药物,致药物疗效难以判断者;(5)未按规定服药,或相关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常规予以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贝特类等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CCB、ACEI、ARB等降压药物,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降糖药物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通脉饮口服。方药组成:水蛭5g,鸡血藤12g,鸡内金10g,生地黄10g,金钱草10g,鬼箭羽10g,玄参15g,白花蛇舌草12g。每日1剂,水煎取300mL,分早晚2次温服。

2组患者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2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彩超,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

3.2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斑块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斑块消失;显效:斑块数量或面积减少;有效:斑块数量、面积无变化;无效:斑块数量或面积增加,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血管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4 治疗结果

3.4.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变化比较 治疗组62例中,AS斑块单侧发病24例(左侧9例,右侧15例),双侧38例;对照组34例中,单侧发病18例(左侧11例,右侧7例),双侧16例。治疗前2组患者单双侧发病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斑块体积平均消退17.1%,对照组斑块体积平均增长51.9%,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AS斑块体积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S斑块体积变化比较 %

3.4.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62例中,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3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34例中,治愈0例,显效1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1.76%。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AS形成的相关因素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包括吸烟、致AS饮食、超重或肥胖及惯于久坐、缺乏体力活动等。临床中多是通过评估危险因素(包括潜在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和新显现危险因素)来判断是否进行临床干预或治疗[6]。目前已知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因素的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与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减退、脂质浸润、血小板黏附聚集、局部血栓形成、炎性细胞浸润、氧自由基产生、血管平滑肌迁移增殖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现代医学认为AS患者需要最佳内科治疗(包括戒烟、戒酒、减重、主动运动,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但临床的疗效主要以稳定斑块和减慢病变发展速度为主,由于患者的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仍带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甚则高死亡率。

中医学中虽无“动脉粥样硬化”之名,可据其相关症状将其归属于 “胸痹”、“真心痛”、“中风”、“痰饮”、“脱疽”等病证范畴。现代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理因素多涉及痰、瘀、虚(气虚、阴虚、阳虚),病位涉及心、肝、脾、肾,病理性质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脾虚湿盛、痰瘀生热、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治法则主要以补肾祛瘀化痰、健脾消痰化瘀、疏肝理气泻浊、祛痰活血化瘀及活血解毒化痰等为主。本课题组在前期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现,AS的病机演变进程是动态变化的,是一个“因虚致实至虚实夹杂、由气入血、由聚至积、由轻到重”的病变过程。颈动脉是反映全身AS情况的理想和敏感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全身动脉病变情况。结合老龄患者的病史特点,选择以郁热阴虚、痰瘀痹阻为辨证核心,从滋阴清热、化痰祛瘀的角度论治,以水蛭、鸡血藤、鸡内金、生地、金钱草、鬼箭羽、玄参、白花蛇舌草诸多药物组成滋阴通脉饮,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缩小AS斑块体积,提高临床疗效,达到缓解、逆转斑块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药辨证论治AS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改善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意义。尽管滋阴通脉饮经临床实践证实确有一定的疗效,然而仍面临以下问题:(1)如何明确方药中的有效成分,是下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2)建立规范的AS动物模型,是进行AS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可为滋阴通脉饮后期进行药理、毒理学研究提供支持;(3)仍需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数据为后期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1] Hobson RW,Mackey WC,Ascher E,et al.Management of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artery diseas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J Vasc Surg,2008,48(2):480

[2] OoiYC,Gonzalez NR.Managementof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disease.Cardiol Clinics,2015,33(1):1

[3] 光主智.冠心病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1

[4] 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8,4(4):24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1995:171

[6] 李悦梅,陈慧芳,杨永宗.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指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11(5):484

编辑:王沁凯 岐 轩

R543.505

A

1672-397X(2015)08-0038-02

徐吉敏(1988—),女,医学硕士,住院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老年病学临床诊治工作。

孙世竹,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docsshizhu@163.com。

2015-03-04

猜你喜欢
通脉滋阴颈动脉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通脉益精汤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8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