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发声技术在花鼓戏花旦唱腔训练中的借鉴与运用

2015-01-15 08:30马可
艺海 2014年9期
关键词:花旦花鼓戏唱腔

马可

〔摘要〕花鼓戏在湖南不同地方有其不同的地方特色,集中体现在唱腔、语言风格等方面,花鼓戏有很多行当。文章主要以花鼓戏花旦发声训练为出发点,洋为中用、中西合璧,阐述当代发声技术在传统戏曲训练中的借鉴与运用。

〔关键词〕花鼓戏花旦发声现代发声技术

花鼓戏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由于湖南花鼓戏在全国影响最大,故花鼓戏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其实,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花鼓戏流派之总称。因流行地方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流派,其都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湖南花鼓戏由湘南民歌发展而成,并融合了民间歌舞地花鼓、花灯等元素,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湖南最为流行的地方小戏。因其浓厚的地方色彩、生动的语言、活泼的曲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幽默诙谐的风格,受到大众的喜爱。湖南花鼓戏角色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如《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特别是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湖南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解放后至今,我国民族歌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湘藉歌唱家和歌手,如李谷一、张也、雷佳、王丽达等,都是在学习过花鼓戏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转而学习民族唱法,获得成功的女高音。这个现象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同时给我们留下这样的思考:花鼓戏的唱腔与后来的中国民族声乐发声技术有哪些共通的地方?同时,民族声乐借鉴了西洋发声理论原理与实践经验技术,我们可否将西洋发声技术合理地运用到中国传统的戏曲唱腔之中去?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感悟,认为科学的发声法是适合任何一种演唱形式的。下面就以花鼓戏花旦的发声为例谈谈笔者的经验。

花鼓戏花旦角色要求形象俊美,声音透亮圆润,行腔流利婉转,没有良好的声音训练是很难胜任这个行当要求的。在花旦唱腔训练中,传统的方法是每天的“喊嗓”、“吊嗓子”,经过长期的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如何训练及要注意的步骤要求等都在老师傅的大脑中,这样一代代口传心授地继承下来,没有形成系统的训练教材。因此训练方法不易于流传。为了使现代较科学的洋方法与传统的训练技术相结合,更有效合理地训练花鼓戏中花旦角色演唱嗓音,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现代唱法中呼吸训练在花旦发声训练中的运用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在任何一门演唱艺术中都是很重视的一个要求。对于呼吸,有些人不刻意进行呼吸的专门训练,认为是歌唱发展的我们的呼吸,而多数人则把对呼吸的训练放在首位。花鼓戏花旦的呼吸训练和其他戏曲呼吸训练没有任何的不同,大致要求都差不多。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呼吸的训练呢?可以从下面手段着手:在未曾出声之前,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专门的呼吸训练:1、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其要领: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2、深吸慢呼:数字练习,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可以尝试下面三种练习方法: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一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b、“数枣”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说出:“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c、数葫芦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好,中间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3、深吸慢呼:长音练习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4、托气断音练习:这是声、气各半练习。双手插腰或护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有弹性,腹部及横膈膜利用伸缩力同时弹出,可以做以下三种练习:a、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反复4-6次。B、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哈,哈-(反复)(加快)哈,哈,哈……锻炼有进发爆发力的断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C、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嘿-厚、嘿-厚”(反复逐渐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气力不支为止,反复练习。经过这一阶段练习,气为声之本,气为声之帅的气息,已基本饱满,“容气之所”已基本兴奋、活跃起来,而声音一直处于酝酿、保护之中,在此基础上即可开始准备声音练习了。

二、现代发声“哼”唱与传统戏曲“依”音练习相结合的高位训练法

学习歌唱时,很多人喜欢运用哼鸣来进行声音的训练。在意大利传统发声训练中,哼鸣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为什么要练哼鸣?这里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哼鸣要闭嘴,可闭嘴不是随意闭的,举一个例子,地道战都看过,鬼子往地道里放烟,烟顺着通道行走,遇到阻挡要寻找另外的通道。哼鸣正是个道理,哼鸣时闭上嘴,目的是不让声音从嘴里直接出去,随着口腔内充分打开,使声音去寻找高位置的共鸣点,即,眉心和头腔窦体的共振,通过哼鸣给声音打开一条宽阔的通道,和舒适的环境,利用这种状态去发声演唱,可想而知声音肯定是通的,位置肯定是高的。练哼鸣时,一定要注意两点:1、气息的支点,吸好气后把注意力放在丹田,在此处起音,然后再注意眉心的焦点,口、鼻腔体充分打开,用内视感觉气柱,不要考虑声音好坏,因它不重要,主要是状态要想对;2、不要管声音效果,如练哼鸣要求声音是没有意义的,因他不会出现好的音色,要求音色在母音上,哼鸣练对后感觉震动明显,到高声区略有头晕,别怕,这是好现象,声波在理疗你的大脑,习惯后很舒服,哼鸣从下到上很通顺,很连贯很自如,开口练哼鸣也自然,哼鸣就到位了。花鼓戏花旦要求有很明亮集中的声音效果,这个练习对高位置的获得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了哼鸣训练的前提状态,则可将传统的“依”音练习结合起来训练了。“依”的练习是我国戏曲训练中最多用的发声训练方法之一,北京戏曲学校校长、京剧荀派代表人物孙毓敏女士在她长达数年的演唱与教学实践研究中总结了一套很实用的发声训练方法,尽管是针对京剧发声,但对其它戏曲发声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她的发声训练手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亮点发声法”。其中有一个练习方法就是小猫叫开始的“咪”音,这和我们传统的“依”音训练其实是一致的,通过发“咪”音,由于位置靠前,直达前牙际,———“咪”———舌头成扁平状,舌中用力向前推,气从舌的两侧射出,声音向齿上端和硬颚冲击,进入鼻腔及前脑门,这个“咪”就是最亮的“依”音了。找到哼鸣及“依”音发声状态,就可以在这个状态下进行花鼓戏唱腔片段的尝试性、针对性训练了,在唱腔训练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必须让唱腔的每一个字进入哼鸣与“依”音训练的通道要求里,不能错感觉与状态,否则就达不到训练的要求了。再花鼓戏花旦的训练中,高位置“依”的训练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现代唱法中“哈欠”训练与传统“呀”训练相结合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吴其辉先生在意大利学习多年,回国后对意大利发声方法进行了总结,他的提法是传统意大利发声方法就是“哼哈”唱法,他戏称为“哼哈二将”,除了“哼”就是“哈”了。“哈”就是我们说的“打哈欠”。它和我们戏曲传统的发声训练“呀”的练习方法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任何好的歌唱发声都是几近一致科学的发声法。在花鼓戏花旦唱腔训练中,我们不妨将西洋唱法中“打哈欠”的发声训练方法运用到戏曲发声中,通过哈欠打开喉咙,再结合传统的“呀”音训练来调整唱腔中的韵味与感觉,做到神行具备,科学有道。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在通过哈欠带到“呀”的训练过程中,必须时刻将开口的“呀”音始终挂在哼鸣及“依”音的声音位置感觉上,否则声音就不能达到统一,位置不统一声音就会上下晃动,歌唱起来会感觉吃力。花旦角色一旦位置变动不稳,其明亮的色彩就会马上失去。

四、发声与唱腔的结合运用

花鼓戏花旦行腔婉转,高亢嘹亮,需要声气场的全方位状态相搭配才能达到很好的演唱效果,同时还要结合身段表演来进行展示。在现代歌唱发声训练中,我们经常使用带腔朗读的办法来训练,其实在戏曲训练中,同样需要朗读来进行训练。在花鼓戏花旦的唱腔训练中,朗读训练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是要带一定的音高,即带上一定的花鼓戏唱腔来朗读,二是要带上发声的基本状态来朗读,三是要按花鼓戏的主要节奏来朗读。除了朗读,在带字带腔的演唱中必须将每个字挂在很高的位置上去演唱,并要注意字头的干净有力,字腹的行腔到位。如演唱《瓜子红》唱段,第一句是“一盘瓜子双对双”,开口起音就比较高,以闭口音“依”开始,然后马上过度到开口字“盘”与“瓜”,先小后大,与训练时“依”和“呀”紧密结合,但由于旋律速度快,起音比较高,加上旋律上下起落很大,演唱中若不注意字与声音的高位置衔接,就很容易碰到嗓子。如果高位置摆放到位,字头咬得清晰准确,行腔起来就比较好掌握了,也不容易产生嗓子疲劳的状态。因此,运用现代发声及歌唱的训练要求来训练戏曲发声,是可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的。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戏曲发声与现代歌唱发声从原理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将经过科学验证的观念手段与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戏曲发声训练过程中,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反过来,戏曲独有的唱腔特点及语言风格又为中国的民族声乐提供了丰富地方歌唱素材,共通的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了我们演唱事业的前进发展。

猜你喜欢
花旦花鼓戏唱腔
花旦
花 旦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花旦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粤剧花旦黄嘉裕:90后也会喜欢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