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中医护理

2015-01-17 02:53胡丽娜高艳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

胡丽娜,高艳萍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000)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及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从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均可受累。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病程中会发生足部溃疡,约1%的糖尿病患者会被截肢[1]。国内1992年回顾性调查糖尿病足占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2.4%,截肢率为7.3%,近年有增加趋势[2]。中医药对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疗效显著,笔者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护理疗效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住院和门诊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合格受试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40±9.65)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35±9.01)岁。2组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使用情况、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WHO与IDF 1999年修订后糖尿病诊断标准[3]:即空腹血糖≥7.0 mmol/L,或服糖后血糖≥11.1 mmol/L;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拟定糖尿病足诊断标准[4],临床按 Wagner分1~4级;3)年龄35~75岁;4)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全身感染情况;5)患者无遗传性、传染性疾病,无恶性肿瘤,无严重营养不良;6)疮面面积>20 mm2;7)已了解治疗方案并签署“糖尿病足局部治疗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辅导、降糖、改善循环及并发症等。

1.3.1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局部溃疡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对溃疡面进行清洗,然后按生理盐水100 mL、庆大霉素16万 u、654-2注射液40 mg比例配成混合液,用无菌医用纱布浸药液,对创面进行湿敷。若患者创面感染并出现严重腐肉、脓性分泌物,则先切开引流,将溃疡表面的脓痂用无菌棉球洗去,然后再对溃疡面进行清洗。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加味二妙散(黄柏20 g,苍术10 g,蒲公英20 g,血竭5 g)水煎400 mL,按1∶1用蒸馏水稀释,将消毒纱布放入药液中浸透,敷在溃疡面上,用红外线灯照射,及时更换纱布,以纱布湿热为宜,共治疗30 min。维持皮肤温度在40℃左右,同时按摩溃疡周围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涌泉、太溪等穴位,一般以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穴位为主。疗程2周。

1.4 疗效标准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或精神、社会关系及治疗影响4个维度,共计27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程度分为 0,1,2,3,4 共 5 级评分,分值越高,质量越低。2组患者入院后(0±2)d,(14±2)d各评估1次。痊愈:创面完全愈合;显效:Wagner分级下降1级或2级,创面愈合≥80%;有效:Wagner分级下降1级,创面愈合≥40%;无效:治疗前后Wagner分级无改善或上升1级,创面扩大,组织坏死严重,或创面愈合<4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比较(±s,n=40)分

表1 2组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比较(±s,n=40)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 对照组项 目治疗前 治疗后生理功能的影响 37.05 ±6.85 22.20 ± 7.89#治疗前 治疗后38.53 ±6.68 31.83 ± 7.93心理维度 26.28 ±3.85 13.23 ± 7.80# 27.13 ±3.46 20.48 ± 7.55社会关系维度 10.10 ±2.01 10.08 ± 2.37 10.43 ±2.45 10.18 ± 2.43治疗维度 6.93 ±1.69 6.63 ± 1.887.05 ±1.55 6.95 ± 1.96

2.2 2组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对象出现发热,经物理降温体温不能恢复正常,体温超过38.5℃持续24 h以上,同时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参考值,在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治疗。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24 h后,停用抗生素。2组抗生素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2组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n=40)d

2.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40)例

3 讨论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慢性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及创伤等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引起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机制以“三元学说”最普遍:即糖尿病神经病变、缺血病变和局部感染,其中神经病变和缺血是造成糖尿病足溃疡的首要因素,但物理或机械损伤等因素仍不可忽视。杨群英等[5]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病程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痛觉、温度觉、振动觉、自主神经功能及踝肱指数(ABI)水平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主要策略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充分清创、控制感染、增加血流灌注、护理创面和去除压力[6]。局部溃疡护理在疾病恢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机械清洁法、高压冲洗法、蛆清创疗法、“蚕食”清创法、湿性愈合疗法等[7]。冀笑燕等[8]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s)居前3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6.7%(13/78),肠杆菌16.7%(13/78),铜绿假单孢菌15.4%(12/78),感染MDROs影响溃疡的结局,增加截肢的风险。中医护理技术以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经济实用等特点,成为糖尿病足溃疡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戴椿等[9]在糖尿病足溃疡护理中,用白芷、大黄、川芎、芝麻油制成中药油纱条,覆盖疮面,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叶丽红[10]使用三黄、冰片等作为祛腐生肌活性敷料,配合其他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40例,总有效率为90.00%。李凡等[11]用珍石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5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P<0.05)。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溃疡形成与湿毒蕴滞、瘀血内阻关系密切,据此制定了中医护理方案,通过加味二妙散(黄柏、苍术、公英、血竭)湿敷、溃疡附近穴位按摩及红外线照射,达到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化腐生肌的作用。本研究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组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积分中的生理功能影响、心理维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采用中药湿敷,保持创面的湿度,可优化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中药可抑制细菌生长,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局部穴位及皮肤按摩,可改善溃疡周围组织微循环。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认为,黄柏、苍术、蒲公英具有降糖、抗炎、抑菌的作用[12-14],血竭具有降糖、抗炎、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15]。由此可见,该中医护理方案具有抗炎、抗菌、降糖、改善循环、促进组织皮肤修复的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减少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时间,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1]BOULTON A J M,KIRSNER R S,VILEIKYTE L.Neuropathic diabetic foot ulcer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4,351(1):48-55.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48.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1):4-5.

[4]李仕明.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102.

[5]杨群英,薛耀明,曹瑛,等.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3):189-191.

[6]董方,蔡黔.糖尿病足溃疡现状及治疗进展[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1):53-55.

[7]蓝艳.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新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101-102.

[8]冀笑燕,王鹏华,褚月颉,等.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14,29(2):134-137.

[9]戴椿,靳靖,牛红雷,等.中药油纱条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及压疮护理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2):298-299.

[10]叶丽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4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0):751.

[11]李凡,李明,单臣.珍石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5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911.

[12]刘仁俊.黄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83-84.

[13]赵爱梅.苍术的药理作用研究[J].光明中医,2009,24(1):181-182.

[14]于立恒.蒲公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7):617-620.

[15]徐红英,张晓燕.中药血竭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1,39(4):101-103.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都是“溃疡”惹的祸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rh-EGF凝胶联合SD-Ag对兔烫伤创面修复作用的研究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