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15-01-18 08:19卢晓林
浙江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脏器

卢晓林

16排螺旋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卢晓林

直肠癌是消化道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00%[1],目前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仍为首选。但病灶的大小、生长类型、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产生很大影响,故术前了解这些情况十分必要。16排螺旋CT可采用“容积式”薄层扫描和各种后处理重建,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直肠及周围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发现邻近脏器、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等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1例术前行CT检查的直肠癌患者,旨在探讨16排螺旋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至2013年进行CT扫描的直肠癌患者81例,其中男54例,女27例,年龄35~92岁,平均66.38岁。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黏液样便及黏液脓血便等,其中血便是最常见的症状,部分患者有体重减轻、贫血以及肠梗阻等。

1.2 方法 使用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 CT机(德国SIEMENS公司产品),扫描参数:层厚5mm,管电流320mA,管电压120kV,重建层厚2mm,重建层间隔2mm,扫描范围从膈面到盆腔,平扫后采用美国MEDRAD专用CT高压注射器自手背静脉以2.5~3.0 ml/s速度注入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100ml行动脉期、静脉期二期扫描。利用随机软件进行后处理,根据需要,选择重建方法,包括仿真内镜、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对直肠及周围间隙进行重点观察。所有患者资料均由2位CT诊断医生共同观察,出现不同意见共同协商,达成一致后对观察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2 结果

81例直肠癌患者,肠壁局限性或环形增厚58例,肠腔内实质性肿块12例,肠腔环形或不对称性狭窄42例,肠壁僵硬17例,肠浆膜层模糊、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条索状改变33例,与周围脏器粘连18例,盆壁淋巴结肿大15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4例,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7例,肝脏转移8例。病变长度2~4cm者55例,5~6 cm者18例,长度>7cm者8例。8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CT分期与Dukes病理分期符合率见表1。

表1 81例直肠癌患者术前CT分期与Dukes病理分期符合率

3 讨论

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00%,大多数直肠癌为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少见。直肠癌的诊断方法很多,如直肠指检、结肠镜、直肠腔内超声、CT、MR等,与结肠镜及钡剂灌肠不同的是,CT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判定肿瘤是否穿透肠壁,邻近脏器有无受侵,有无并发症,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常用的直肠癌病理分期采用Dukes分期法:Ⅰ期肿瘤限于黏膜层,ⅡA期到时达固有肌层,ⅡB期穿过肌层,无淋巴结转移,ⅢA期限于肠壁内,伴淋巴结转移,ⅢB期穿过肠壁,伴淋巴结转移,Ⅳ期远处转移[2]。直肠癌的转移途径有直接浸润,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后者可转移到肝脏、肺、脑、骨骼等。目前比较常用的直肠癌CT分期方案是按Dukes病理分期修改方案制定的,Ⅰ期腔内息肉样肿块,无肠壁增厚,Ⅱ期肠壁增厚超过1cm,无周围组织侵犯,Ⅲ期局部组织侵犯,Ⅳ期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伴或不伴远处转移[1]。

直肠癌早期可无异常表现,或表现为局限性肠壁增厚,而周围肠壁正常。中晚期表现多样化:(1)肠腔内偏心性肿块;(2)局限性或环形肠壁增厚;(3)环形或不对称性肠腔狭窄;(4)广泛浸润者可使肠壁广泛僵硬;(5)肿瘤向肠壁周围浸润,肿瘤穿透肠壁达浆膜层和向外扩散时肠壁外缘模糊,周围脂肪间隙混浊,可见条索状软组织影;(6)可直接侵及盆腔周围脏器如:子宫及附件、精囊前列腺、膀胱、盆壁等;(7)局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肝脏及其他脏器血行转移[3]。本文81例直肠癌患者,肠壁局限性或环形增厚最多见,其次是肠腔环形或不对称性狭窄。病变长度2~4cm者较多,长度>7cm者较少。

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取决于病变的大小、形态、局部浸润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脏器转移。16排螺旋CT检查采用“容积式”薄层扫描和各种后处理重建,如仿真内镜、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直肠及周围的解剖结构,对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有无邻近组织和脏器的累及,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有其独特的优势,本组81例直肠癌Ⅱ~Ⅳ期患者术前经CT检查均能作出明确诊断,同时进行术前CT分期,术前CT分期与Dukes病理分期符合率达87.50%~100.00%,是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高预后的理想检查手段。

[1]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9.

[2]陈星荣.全身CT和MR[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612-615.

[3]刘仁杰.结肠癌CT的临床检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9-70.

2014-10-10)

(本文编辑:严玮雯)

312400 嵊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脏器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在达古雪山巅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